袁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建构
袁芳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人,是针对人、依靠人从事的教学活动,人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思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构建,以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主体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始终体现着这个思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做人的教学工作,也是依靠人的教学工作,人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应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培养出大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指导高职院校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建构。
1)人的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能力主要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不同类型的能力,它是人本质力量的公开和展示,是人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马克思认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的程度。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的丰富的关系[2]。随着人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人们将扬弃社会关系中的异化状态,“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3]。
2)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就是人的个体性。正是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独特的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把人的个性称为“自由的个性”[4],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也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排斥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个性的自由发展需要个人生命有机体的各种构成要素都得到均衡协调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发展和完善。因此,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特殊禀赋、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等,主动发挥自己的特性,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3)人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马克思强调:“人始终是主体”[5],作为一个人的人格是人主体性在主体身上的集中表现,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资格。人要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形成人的主体性意识,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样才可以激发人的主体性潜力,释放人的主体性能量。作为主体性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而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基本内涵,创造性是指人可以对现实的超越,自主性则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层次。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教学应突出人的主体价值。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提出,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此,高职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高职教育的特色。在高职教学中,应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践需要,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上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注重人的能力、人的个性、人的主体性的论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的特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注重教育对象在个性差异与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突出人的主体价值,重视教学主体的构建。
2)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定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有两个方面的“人”都是需要得到发展的,这就是教师与学生。把教师与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构建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一方面使教育者更好地发挥“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另一方面,学生作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使思想感情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1)理论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确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提出来的。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有机统一的,把教师、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体正是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一项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而教师、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脱教学脱节的困境,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2)实践意义。把教师、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可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具有人性化。对教师来说,如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特征,他们将更加积极能动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来说,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学生不仅会努力配合教师积极接受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实现自我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人才目标。
虽然高职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高职人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应是第一位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主要主体,起决定作用。
1)明确教师主体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可以起到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支配社会物质力量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社会的精神力量;掌握物质生产手段的阶级,同时也控制着社会精神生产”[7]。在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处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学生的思想就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混乱。由于这些主流意识形态不可能由学生自发产生,必须通过教师主动对学生进行灌输和教育。其次,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可以起到对学生的指导功能。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年龄、知识、阅历上的优势,而学生显然是处于劣势地位,这样在两个主体间会有一个“能量差”。按照物理学的观点,高势能可以向低势能进行能量传输。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用自己主体角色去打开受教育者的大门,指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同时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等。
2)保障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作为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人,自身也渴望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有职责为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强有力保障。首先是知识的保障。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要主体并获得主动权,就必须扩充教师个体的知识储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去做好针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是激励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地位很高,但是实际地位却偏低,这样的地位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其动机的强弱,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适当的激励可以调动人的需求,促进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主体性,必须在教师的仕途、业途、钱途上给教师一定的倾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职务升迁的机会,提供学习、培训、考察的机会,并在学校分配制度上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的倾斜。
课堂教学如果只看到教师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者,未把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中,就不能照顾到学生主体发展要求的全面性。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企业、直接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这样才能应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改变把高职学生仅仅视为施加影响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现状,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明确学生主体的作用。首先,应体现满足高职学生发展需要的作用。高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需要,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物质上,高职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精神上,高职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高职学生入学时,在心理素质上存在着比本科学生明显的落差,而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获得应有的尊严和更多的重视,这对于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离开对学生个体的培养,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都会成为一句空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确立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生活态度和心理倾向,深入研究分析其品格结构中的缺陷等,才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人格与精神的完善。
其次,具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作用。确立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缓和教学中“灌输”的负面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的被动性、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学习活动的思维惰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局限性等,扭转学生表现出的知与行的非统一性。同时,让学生成为另一个教学主体,把学生作为有情感的人,把以理服人和情感传递有机结合,让单纯的接受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使他们在参与中获益,激发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2)保障学生主体的发挥。高职学生不是学校教育流水线上生产的物品,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差异,他们不是消极的个体而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应有的保障。
首先是理念上的保障。应改变过分夸大“教育社会本位”的观念,不能只从教育的外部去思考教育、认识教育的本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为社会服务以外也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影响下,根据自身亲身经验和内在需求,积极主动地认识思想意识、教育目标和要求而形成特定的主体精神的过程。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保障。高职院校和本科生相比,思想上惰性较重,政治敏锐性较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可减少。但是,根据高职生价值观模糊、思维能力较弱、文化底蕴不足、自信心不强、自身评价不高、重技能轻道德的现状,教学内容还应注重价值取向和责任教育、思维方式和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自信心和奋斗教育、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等。
再次是教学方法的保障。教学方法是两个教学主体之间交流的中介,是发挥学生主体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传统的灌输教育法的同时,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后是教学评价的保障。“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人'批判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8]。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上以成绩考评为主,以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应注重学生的素质评价,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手段和方法,在评价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入学生能力的评价;在统一考试的同时加入学生自主能力的考核;还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能素质也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评价。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人,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收到最佳效果,必然离不开对人的研究。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着比本科院校更大的困境,离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期望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还未建立起来。因此,要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积极探索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教学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自我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提高的收益,更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0.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4] 王盛辉.马克思“人的自由个性”思想寻踪[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2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0.
[6]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8] 彭明英.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85.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ubj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AN Fang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inseparable from people.It is a course of aiming at people and depending on people.People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the course.Starting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we must thin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obj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comply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litical and theoretical course teaching;teaching subjects
G 711
A
1672-2434(2011)03-0061-04
2011-03-18
袁 芳(1981-),女,讲师,硕士,从事研究方向:马列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