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 江苏无锡 214028)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滕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 江苏无锡 214028)
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根据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特点,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选编、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却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相脱节的弊端,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重视把高职公共英语同所教授对象的专业需求结合起来,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选编、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社会和职业需求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培养“专业+英语”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校内学习和1年专业实践教育(校内外实践)。根据“2+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为满足学生对未来工作中英语的需求,各高职院校应注重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努力实现2年英语教学不断线;同时借鉴模块化教育理念,将公共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英语”、“职场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再根据其具体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基础英语”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共计96学时,6学分;“职场英语”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共计64学时,4学分;“专业英语”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共计96学时,6学分。为了便于各阶段教学的有效过渡和衔接,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可分别采用“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职场英语+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英语课程学时分配表
“基础英语”阶段教学可按照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实施,在中学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通用英语能力。为了确保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使英语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可将“基础英语”阶段教学分为三大模块:读写译+听说+网络自主学习(如图1所示);同时安排相应的技能实训课,增设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辅导选修课。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专长及特点,承担不同的模块进行专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学生来讲,每星期的英语课上可以见到不同的教师,领略到每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而网络自主学习的建立,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图1“基础英语”阶段教学模块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新生入学先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成绩分成A、B、C三个学习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选用不同起点的教材,并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如A层次目标过四级,B层次目标过A级,C层次目标过B级。当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A、B、C三个学习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A、B层次班级中英语基础较弱的,不适应该层次课堂教学的学生可以进入相应的B、C层次;而B、C层次中成绩较优异且本人有意愿的个别学生,也可以转入相应的A、B层次班级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要求,也能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职场英语”阶段教学主要是以未来职场为背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帮助其有效解决职场中遇到的问题,为真正步入职场充分准备。这里所指的“职场英语”是指在职场中需要用到的一种技能性英语,它与人们所熟知的专业英语如电子英语、计算机英语、机电英语等有所不同,它不是以某个具体专业为背景,更不是以教授某些专业知识或术语为主要教学内容,而是把所有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以有助于学生就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满足职业(岗位)对从职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此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五大模块组成:应聘求职、工作礼仪、职场沟通、企业文化、职业规划等(如图2所示);同时开设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
图2“职场英语”阶段教学模块
“专业英语”阶段教学体现了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通过模拟职业场景的实训,使学生获得在某一特定专业岗位上的职业英语能力。由于高职教育涉及专业广泛,且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有所不同,建议各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公共英语教师按其所设置的各个专业分成若干教学小组,对照学生不同岗位要求实行模块教学(如图3所示)。教学过程应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图3“专业英语”阶段教学模块
该阶段的英语教学应满足下述三个层次的需求:一是管理层次的需求,二是技术层次的需求,三是具体操作层次的需求。这三个不同的层次都涉及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也涉及各种不同的交际内容[1]。应根据各个专业的教学需求,在听、说、读、写、译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同时加强专业词汇、专业英语知识的培养,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由于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也已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也都可以纳入英语教学内容之中。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相适应,解决好教育与企业实际及工作需要相脱节的问题,努力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
1)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应大力建立和使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中心和网络教学平台,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如建立模拟会谈室和模拟工作室等,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在各阶段教学中,英语教师还应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等,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与此同时,应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倡导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引导和指导的角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和编写符合高职特点的英语教材。目前的高职教材大多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脱离行业和职业发展实际,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材。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和编写教材时,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基础理论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技能贯穿教学的始终,以满足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教材内容结构可采用模块式编写,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相关能力培养;同时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提高模块,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教材不宜太难,教师选用比较简单实用的现成教材,另外补充相关材料,如机械专业可以补充进口机器的操作规程;汽车专业可以补充进口汽车的维修保养手册;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电脑常见故障提示等[3]。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还应具有前瞻性,及时更新原有教材中的内容,增加新的知识,以适应各个行业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学到与实际紧密接轨的英语专业知识。教师还可结合实际特点,自编讲义、习题、案例等“校本教材”作为辅助教材。而实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紧密结合职业要求,要站在专业最前沿,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突出专业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编写相关电子教材、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建立网络学习资料库和网上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强化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坚持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4]。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应改变以教授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局面,结合就业需要和专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使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一定比例,最好是5∶5。要坚持走工学结合道路,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5]。同时还应建立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和见习关系,使学生有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真正把所学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培养他们的职业英语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有竞争力。
2)强化“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突出“专业+英语”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应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英语水平考试,如TOEIC(国际交流英语考试)、BULATS(博思职业外语水平测试)等。这些考试注重考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此类考试,可以检测自己的职业英语能力,更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英语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考取与英语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如商务英语BEC考试,涉外秘书证、涉外导游证等,不断强化英语专业技能。
3)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应积极倡导并推行英语第二课堂,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并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开设英语协会、英语沙龙、英语角等,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开展会话,逐步树立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和英语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声电影、排练英语话剧;举办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英语四六级、职业资格考证等专题讲座;开展英语教室和文明宿舍活动等。
4)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及体系对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学评价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化教学评价体系。要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加大对平时评价的比重,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加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考核力度。教学评价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即对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为适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应拥有一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教学水平的英语教师队伍,既要具备必要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要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实践能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加强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进修,鼓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学习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培养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甚至“多师型”英语教师;与此同时,应积极探索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教学模式,组建跨系、跨学科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探索“双导制”的培养方式。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高职院校还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公共英语教师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参加实践,丰富行业知识,了解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认识,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还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中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兼职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同时突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坚持走“工学结合”道路,强化“双证书”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公共英语教师队伍;在教学中还应该协调好各个环节,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1] 梁燕.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J].南方论刊,2008(7):112.
[2] 项新宇.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研究[J].世纪桥,2009(8):88.
[3] 冯立英.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10.
[4] 王荣.高职教育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21.
On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NG Y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xi 214028,China)
Public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 fundamental courses.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form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to enhanc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ublic English;teaching reform
H 319.1
A
1672-2434(2011)03-0068-04
2011-01-16
滕 叶(1982-),男,助教,硕士,从事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