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的研究与设计

2011-12-26 07:56:24栾咏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数据库情境职业

栾咏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的研究与设计

栾咏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是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的,每个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或一件产品。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于体现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之上,通过多个平行或递进的学习情境集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实现从经验学习到策略学习跃迁的全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

工作过程;情境教学;学习情境

0 引言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1]。高职院校应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与技术,而且还包括经验以及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应成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1 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比较

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中,教学内容指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并没有被重视。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本,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侧重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以“教”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缺少协作、交流、反思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成为“知识存储器”。而在实际应用这些专业知识时,往往需要打破这一知识体系,再将这些凌乱的知识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其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2]。它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3]。可以说,工作过程课程体系颠覆了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等,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2.1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含义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际或模拟的情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通过学生亲自经历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培养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开放性、深刻性、持久性的特点。由于情境教学适用于渐进的、深入的学习,因此又具有行动导向的特征。情境教学法的本质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以典型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主线,学生亲自经历工作的全过程(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工作方法、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具有整体性、合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2.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境设计原则

情境化原则要求学生在真实或准真实的职业实践情境中合乎规范要求并完成符合质量、经济性等方面规定的工作成果,获得养成职业能力的经验基础。[4]为便于实现经验和能力的迁移,要求教学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构成和功能上相对一致。学习情境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法设计,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是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的。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它涉及同一范畴的多个学习情境的开发序列。这些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是在遵循“比较—鉴别—异同—范畴—迁移”的逻辑顺序下展开[3]。学习情境也就是一个案例化的、具体任务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养成、实际应用环境保障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于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之上,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或一件产品。如果采用引导型项目作为载体,最好或尽量选择既能贴近企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又可实际操作的项目。通过多个学习情境集成的教学活动,依据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擅长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特点,完成从经验学习到策略学习的跃迁的全过程。伴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其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最终获得的是立体的“网状”的策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的。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1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必须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习载体,对这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也是让学习者学会工作的过程。下面主要以《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实现基于工作过程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实现IT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技术课程之一。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等步骤,综合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既要考虑学习任务(知识、技能、态度)的难度水平,还要考虑到任务的相互关联性,任务难度要适当,工作过程要完整,便于组织教学与评价考核,教学工作量要适宜等诸多问题。以《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图1所示。

图1《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可以看到,四个学习情境都是以“项目”为载体,以“系统开发后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为工作过程,按照这个工作过程来序化数据库课程的知识,将数据库原理的陈述性知识与数据库开发的过程性知识整合,数据库应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融合,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的活动任务来实现软件开发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后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工作过程之上,学习情境载体的实现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不断深入。如图2所示。

纵观每个学习情境的训练过程,可以发现其过程是一模一样,这也体现了工作过程的特点:“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5]。它的运动状态体现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并更新数据”任务中。在“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学习情境中,需要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包括:数据库、表、数据的更新、数据检索、约束、视图、索引等;在“销售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学习情境中,需要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包括:函数、存储过程、游标、触发器;在“无线点菜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学习情境中,需要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包括:事务、备份与恢复、安全。通过三个渐进的学习情境,将数据库知识不断深入,由简单应用逐步过渡到高级应用,巩固基础性知识,为高级应用打好根基。

图2 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

从开始简单的情境教学具有“手把手”的情景教学特点,逐渐进入后续的相对复杂的情境教学,呈现“放开手”的情境教学特征[3]。学生从凸显实践的学习情境的载体学习中获得感悟,再经过同一范畴的学习情境的载体学习而辨明异同,形成工作过程的知识,进而有能力应对新的情境。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的实施

在以上学习情境中,学习情境1是学习情境2的基础,学习情境2是学习情境1的扩展与延伸;学习情境3是前两个学习情境职业能力的提高;学习情境4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迁移与提升。首先,学习内容不断加深,学习情境1主要体现了数据库的基础应用,学习情境2初步体现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学习情境3进一步加强数据库的高级应用。其次,学习能力的层次要求是从学习情境1中以体现“能够”做什么,到学习情境2中“会”做什么,最后是达到学习情境3中实现“熟练”做什么的能力过程培养。每个学习情境中的学习评价测评点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通过前三个学习情境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如表1所示。

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前三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可以培养学生学会需求分析,合理规划实际项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熟练实现多表间数据的查询,实现数据库脚本的设计,实现数据库的数据访问与系统维护,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最后通过学习情境4一个真实企业的项目开发,帮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的流程及方法,独立完成该项目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实施,使学生基本达到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形成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与沟通的能力,并通过考核评价,加强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意识。具体实施过程与评价方法见表2所示。

表1 学习情境的学习评价与职业能力目标

表2 学习情境4的实施过程与评价方法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么做更好)[5]。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擅长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高职学生的特点,也有利于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增强,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这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综合性对高职院校教师也是很大的挑战,单个教师难以胜任大型学习情境、教学项目的教学工作。为了保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施成功,与其相配套的教师职业化培训、校企合作等各种教学管理等保障措施尤为显得十分重要。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

[2] 李勤道.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1-6.

[3] 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1-8.

[4]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5-10.

[5] 朱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44.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ontext-based Teaching Based on Working-process

LUAN Yong-hong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Context-based teaching based on working-process is implemented by specific learning environment.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each carrier can be a case,a project or a product.Th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focuses on the achieve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Th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built on a complete work process.By multiple parallel or progressive integration of context-based teaching,students can implement th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from learning experience to achieve transition of learning strategy,and thes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ents'career growth pattern.

work process;context-based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G 424

A

1672-2434(2011)03-0054-04

2011-03-18

栾咏红(1971-),女,讲师,从事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及数据库技术

猜你喜欢
数据库情境职业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数据库
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 14:35:35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数据库
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 07:38:02
数据库
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0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