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成因分析

2011-08-15 00:48何成学
创新 2011年2期
关键词:百团大战解放区帝国主义

何成学

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成因分析

何成学

1941~1942年华北抗根据地困难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百团大战不是日本侵略军1941~1942年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主要原因,日本侵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不是对百团大战的报复战;百团大战不是国民党顽固派1941~1942年大举进攻华北解放区的主要原因。因此,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不是百团大战“后果”造成的。

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百团大战

在众多的党史、军事和文史资料中,一般地认为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了我军实力,更加引起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震动和仇视。[1]469[2]528[3]345[4]544[5]209[6]148从此,日本侵略者迅速增调兵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残酷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配合日本侵略军封锁和进攻解放区,造成华北抗日根据地极度困难。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这一说法与客观历史事实不相符合。这主要有如下三大方面的原由:

一、1941~1942年华北抗根据地困难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日本侵略军和伪军调集重兵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疯狂、频繁的“扫荡”。从1941年春起,日本为实现“南进”,妄图把中国变成它进行所谓“大东亚战争”的基地。在华北和华中推行大规模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华北地区是日本强化的重点区。这种“治安强化运动”,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办法,实行统治和进攻。在“治安区”(即敌占区)以“清乡”为主,强化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法,严查户口,颁发“良民证”,同时强化经济开发,掠夺粮食物资,实行口粮“配给制”,对中国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准治安区”(即游击区)以“蚕食”为主,采取各种方法力图扩大其占领区,并大修铁路、公路、封锁墙、碉堡据点,平毁村庄,制造无人区,防止我军深入游击区、敌占区活动。在“非治安区”(即解放区)以“扫荡”为主,集中强大兵力,进行“分区扫荡”和“纵深扫荡”。还组织放火队、破坏队、掠夺队、运粮队,有组织地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并散布鼠疫病菌,施放毒气,制造无人区,妄图摧毁解放区。

其次是国民党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封锁。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初期,德、日取得暂时的优势,在德、日法西斯的暂时胜利的刺激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投敌、通敌的罪恶活动,在“曲线救国”的名义下,指使大批高级将领率部投敌,充当伪军,在日军指挥下进攻解放区。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7月至1944年12月,在国民党官员、军队中,先后投敌的有党政要员62人(其中中央委员20人),旅长以上的高级将领58人,军队50余万人,占80万伪军的62%,[1]501[7]116出现“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丑恶局面。1942年直接进攻解放区的伪军由1940年的20余万迅速增加到50多万人。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又加强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停发我军的军饷,并调动70多万军队配合日伪军,包围封锁解放区,企图在军事上、经济上给共产党严重的打击。

第三是华北各地连续几年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从1940~1942年,华北各地连续了3年或受水灾或受旱虫灾,农作物产量下降三分之一,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显然,严重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困难程度。

二、百团大战不是日本侵略军1941~1942年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主要原因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6日,华北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即著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给日本侵略军以重创。接着从1941年春起至1942年,日本侵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并实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从根本摧毁解放区军民的生存条件。这是造成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困难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人们普遍地认为这是“百团大战后果造成的”,是“大规模的,疯狂的报复作战”。[4]544[6]148这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实质上是由日本帝国主义既定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政策所决定的,也是由于华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华北人民抗日力量的存在和壮大,以及进行太平洋战争的缘故。

首先,1941~1942年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是其既定的侵略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是从中国东北入手的。早在明治时代(1868~1911),日本政府就确定了大陆扩张政策,其目标首先就是满蒙(中国的东北和内蒙)、朝鲜,进而是征服全中国。经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霸占了中国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并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到1927年6、7月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进一步策划了如何吞并满蒙的问题,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领》,会后田中以奏折形式将侵华策略奏呈日本天皇(即田中奏折)。奏折中的第一个问题“对满蒙之积极政策”中,就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占领满蒙,进而吞并全中国独霸亚洲和征服全世界的狂妄野心。奏折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要征服满蒙,必须采取“铁血主义”。[8]368[9]268东方会议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武装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东北;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武装进犯上海;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控制华北;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开始对中国全面武装侵略,并企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打破了其速胜的幻想,于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3次发表《近卫声明》诱降蒋介石反共;从1939年起,日本侵略军停止向蒋介石军队进攻,从政治上鼓动他进行反共活动。1939年3月,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制定了以平原为依托,以山地为“扫荡”枢纽,采取集中与分散,“扫荡”与“蚕食”相结合的策略,企图一举摧毁抗日根据地。1939~1940年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扫荡”。1940年11月13日(百团大战后期),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处理中国事变要以昭和十五年(1940年)七月决定的《适应世界形势发展之时局处理纲要》为准”。[10]5071941~1942年日本为了解决华北问题,更加积极的进行太平洋战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

由上可知,日本帝国主义1941~1942年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是日本侵略军既定的侵略政策。刘伯承在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中,对此就作了深刻的论述。“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敌寇此次对晋中区的‘扫荡’,乃是根据它确定掌握占领地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的一贯侵略政策,并不像少数日寇御用的汉奸投降派所说:‘是八路军在正太路打仗所引起的结果’。……我们在抗战前并未去打日本,何从日本远道来打中国,这是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摧毁抗日根据地的必然步骤。”[11]268-269以上日本侵华史实和刘伯承的论述充分说明,确保华北占领区,摧毁抗日根据地是日本侵略军的既定方针。

其次,1941~1942年日本侵略军之所以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是由华北地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决定的。华北在日本侵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华北的地理位置是日本进行世界战争的脊梁,它北连满蒙,南控华中以及中国西北;华北又是各种物资如煤、铁、盐,以及各种工业原料的来源地,日本将华北视为生命线。因此,这是日本进行侵略扩张所必争之地。1938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就把华北看作是扩充日本国内生产力担负开发、提供所需的重要资源重任。特别是1940年12月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从第三国输入资源(尤其是国防资源)逐渐困难(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抵制日货和拒绝向日本装运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对华北经济和依赖性急剧增大。为此,日本侵华华北方面军指出:“(华北)对我国重工业具有致命的重要性”。[11]488很显然,华北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扩张势所必争之地,这是1941~1942年日本侵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其1941~1942年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的直接原因。1941~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和支持太平洋战争,在中国加紧推行其“以战养战”的方针,决定巩固它在中国的占领区,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上疯狂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经济上残酷的榨取沦陷区,掠夺中国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供应其在太平洋地区对英美等国作战的需要。华北一向被日本帝国主义看作是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生命线,因而华北是日本帝国主义1941~1942年军事进攻的重点地区。这有日方史料可为证:“今后日、德、意轴心与英、美、蒋联合的对抗必将更进一步深化。在华北的政治、经济指导必须更加认真的把握实况,并加以透彻的研究探讨,以有利于帝国国策”。[11]480

第四,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抗日力量存在和壮大是日本帝国主义1941~1942年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的重要原因。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但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形成了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国民党先是推行片面抗战(单纯军事抗战),继而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始至终实行全面抗战、积极抗战。所以,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后,日本帝国主义就改变了以前的进攻重点是国民党,对国民党采取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策略,开始转向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的方针。对国民党改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还制定了“以华制华”的政策,即利用国民党公开的和未公开的亲日派汪精卫等,也利用蒋介石派的力量来牵制抗战最坚决的中国共产党。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1938年6月至1941年5月,八路军、新四军由抗战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50万人,民兵发展到200多万,党员发展到80万人,这是中国人民抗战的中坚力量。因此,1939~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1941~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进行太平洋战争,急需解决中国问题,尤其是占领区华北的治安问题和经济供给,又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疯狂的扫荡是必然的。

三、1941~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不是对百团大战的报复战

笔者在这里必须要指出,1941年到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既不是因为百团大战给其沉重打击的报复战,也不是因为百团大战过早暴露了我军实力。其理由:

首先,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解放区的“重视”,不是始于“百团大战”。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即逐渐将战争从以对国民党为主的方针改为以对共产党为主。1938年秋,日本华北派遣军已认识到“华北治安之癌不是国民政府,而是中共”。[11]5421939年秋,日本华北方面军各方面的政策“以剿共第一为宗旨”。[11]5421940年春又提出“(华北)方面军将整个讨伐重点指向共产党军队”。[11]390-391

其次,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也不是始于“百团大战”。据不完全统计,1939~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出兵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09次,其中1~3万人大“扫荡”有7次,3~6万人的大“扫荡”有3次。[12]292倘若这种暴露力量招来报复的观点成立,那么在此前的平型关战役以及其他的抗战活动不也暴露了力量吗?还有日军所到的有些地方并未经过激战就被占领,仍然遭到了屠杀和洗劫,日军这种野蛮残酷的政策,是由它侵华的宗旨(即以灭亡中国为目的)所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是井阳岗上的老虎,你不打它,是要咬人的。

第三,共产党在华北的实力,日本侵略军早就心中有数。1938年秋以后,日本华北派遣军就认为华北主要抗日力量就是共产党。1940年春,日本估计在华北的中国军队共73万人,其中国民党正规军38万人,非正规军7.9万人;共产党正规军13万人,非正规军16万人,共计29万人。[11]389这个估计与我军实际情况基本上相吻合。因此,如果说日本侵略军对共产党实力在百团大战以前是茫然不知,是不客观的。

第四,在百团大战之后,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的实力不是增加而是逐渐在减少。从日本陆军省部的军备计划来看,1939年12月向天皇上奏的《修正军备充实计划》中,拟将在1940年度与1941年度上半年“将现有的八十五万在华兵力逐步削减为五十万人,企图以此节省的预算充实对苏战争的设备”;[11]3781941年1月制定的《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对在华的兵力数计划为:“昭和十六年度(1941年)平均六十五万(预定华北二十五万,华中三十万,华南十万)”,“昭和十七年度平均五十五万(预定华北二十五万)”。[11]511-512就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的实际兵力数而言,1937~1938年初约37万人;1940年约25万人;1941年、1942年均为25万人。[11]511-512[13]679

四、百团大战不是国民党顽固派1941~1942年大举进攻华北解放区的主要原因

1941~1942年,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华北解放区,是由国民党反动派一贯反共灭共的政策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当时国际背景的复杂因素。

首先,国民党反动派一贯推行的反共灭共政策,是其1941~1942年大举进攻华北解放区的根本原因。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1949年以前的解放战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没有放弃过其反共灭共的反动念头。1927年秋至1930年血腥镇压了中共领导的南昌、秋收、广州、百色等起义。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开始武装侵略中国,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却坚持先剿共后抗日的反动政策。1930年底至1934年春企图灭共,先后发动五次大规模“围剿”,在红军长征中,又企图在湘江、大渡河彻底消灭共产党和红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国共关系出现转折:国共合作抗日。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际形势多次发生急剧变化: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并从总体战略上停止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与此同时,英美帝国主义推行远东慕尼黑政策,也从政治上鼓动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反共。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以反共为主要内容的五届五中全会,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急于结束中日战争以便放手南进,对蒋介石集团又加紧诱降。与此同时,英美远东慕尼黑政策破产,转而积极拉拢和支持蒋介石集团。蒋介石集团于1941年初又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1942年,由于苏、美、英军队迭遭挫折,德国和日本都取得了暂时的优势,在德、日法西斯的暂时胜利的刺激下,国民党顽固派又加紧进攻解放区。1942年底至1943年春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为削弱和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维护其反动统治,于1943年春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同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公布了解散共产国际组织的决议,6月蒋介石集团高唱“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的口号,[5]2197月军事攻击陕甘宁,妄图“消灭边区,打倒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蒋介石集团一面进行和谈烟雾,一面又大举进犯解放区。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完成全面进攻准备后,1946年6月国民党随即彻底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第三次国内战争。

由此可充分说明,1941~1942年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解放区,是其一贯反共灭共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政策所决定;同时,是以国际形势变化为反共灭共契机的。倘若是百团大战暴露力量招来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观点成立,那么在此前的平型关战役不也暴露了力量吗?另外,第一、第三次反共高潮又是什么大战暴露了力量呢?

其次,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战期间,大举进攻解放区不是始于百团大战,“曲线救国”的反动策略也不是始于百团大战。国民党顽固派早在1939年就大举进攻过华北解放区。如1939年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就是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晋西、太行、冀南等解放区。“曲线救国”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阴谋反共的一种极端卑鄙的新花招,即指使一部分国民党官员或将领率部投敌当汉奸,然后让他们打着伪军的旗号配合日本侵略军来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妄图达到阴谋消灭或严重削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力量的卑鄙目的。1941~1942年国民党顽固派披着“曲线救国”的旗帜,指使大批高级将领率部投敌,充当伪军,在日本侵略军指挥下进攻解放区。但客观地讲,“曲线救国”论早在1938年底,就由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提出,并深受蒋介石的欣赏。从此以后,这种“曲线救国”的谬论,在国民党集团内颇为流行。如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的秘密文件中竟公然说:“除奸至为迫切要务,应分别轻重,首先从事剿共。如果影响抗战,万不得已则可略走曲线”。[1]499-500[7]115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牟中衍说:“宁当伪军,别干八路。当伪军是‘曲线救国’,日后反正,中央还能收留;干了八路,中央就永远不原谅了”。[1]500由此可见,1941~1942年国民党顽固派打着“曲线救国”旗号进攻解放区,是国民党顽固派早于百团大战实行降日反共的一种反动政策。

综观上述,可以清晰地得知: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是诸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疯狂、频繁“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封锁,1940~1942年华北各地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百团大战不是日本帝国主义1941~1942年对华北抗日的根据地疯狂“扫荡”的原因,实质上是由日本帝国主义既定的侵略政策和华北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太平洋战争急切需要加紧榨取华北人力、物力、财力供应战争的必然结果;百团大战也不是国民党顽固派1941~1942年大举进攻解放区的原因,而是由国民党顽固派一贯反共灭共政策所决定的,并以国际形势变化为契机。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解放区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华北解放区都不是始于百团大战,在此之前已大有之。很显然,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并不是由百团大战所谓“后果”造成的,说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现的困难局面是由百团大战“后果”造成的观点,是不成立的,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必须加以澄清。

[1]徐和德,等.中国现代史常识(下)[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2]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下)[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3]郭加复,等.抗日战争大事集[Z].上海:上海社联,1982.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精装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张圻福.新编中国现代史(中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1987.

[8]中学历史手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9]徐和德,等.中国现代史常识(上)[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

[10][日]井本熊男.中国事变处理纲要(1940年11月30日)[A].百团大战史料[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何理,等.百团大战史料[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上海高校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文 晴]

K265.9

A

1673-8616(2011)02-0088-05

2010-10-30

何成学,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科研处研究员、《桂海论丛》副主编(广西南宁,530021)。

猜你喜欢
百团大战解放区帝国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解放区的天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
百团大战克敌据点等战绩考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