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心理学专业角度谈心理危机的处理与解决

2011-08-15 00:48沈庆华
创新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危机辅导员

沈庆华

从非心理学专业角度谈心理危机的处理与解决

沈庆华

大学生是否具有心理危机以及具有何种心理危机应由专业人士来定位,实际工作中作为最容易接触到心理危机中的大学生的辅导员,却往往是非心理学专业的。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在工作方法上应与专业人士传授的方法有所区别。

心理危机;定性;专业;非专业

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很注重对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们进行心理学培训与指导,都力图根据教育学界的研究成果将本校的辅导员们培育成为集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技能于一身的专门的学工人才。此做法的好处是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专业视野,为做好学生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样做的弊端也十分明显,比如许多高校的心理培训或多或少地流于形式,原本毫无心理学专业基础的辅导员开始将他们在短期培训中学到的似是而非的心理学专业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至于,过于草率地将自己的学生推往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等。本文认为,大学生是否具有心理危机以及具有何种心理危机应由专业人士来定位,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定性时应尤其慎重,不要轻易以非专业的心理学技能来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与大学生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或群体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而大学生心理危机则是专指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的心理危机状况。一般说来,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要考试失败等。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也可能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接触,严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杀行动。由于发生这类情况的大多是年轻人,可塑性大,危机过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来。

心理危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学生一旦犯病,很难及时康复,有时会伤及无辜,容易在学生中造成大面积的影响,对正常学生的心理产生波动甚至留下阴影,产生不稳定因素,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精神障碍已成为每年大学新生退学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长,情感困惑、择业彷徨等新的心理压力接踵而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乃至心理危机的出现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般说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总体上可以分为入学适应、稳定发展和就业准备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有所不同。在这三个时期中,大学生常表现出新生发展性危机、学习焦虑、情感困惑、择业彷徨这四个阶段性心理特征。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构建课堂教育体系、发展指导体系、咨询辅导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来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通过课堂教育体系,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一是渗透专业思想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很快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克服学习上的盲目性,挖掘学习潜力,重视智能的培养,稳定专业思想。二是要对新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谦虚谨慎、乐于助人、自信、开朗、热情、勤奋、正直、诚恳等良好的个人品质,帮助其健全人格的养成。三是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处于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中,尽快走出过渡时期的不适应状态。

运用发展指导体系,对二、三年级的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环境的适应,二、三年级学生受主体意识支配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化特征愈加明显。二是关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并给予合理的指导。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预防及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心理普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较重心理应激障碍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对心理危机的预兆能及时识别。对于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理有快速支援制度,保持信息畅通,事先制定各种类型和程度心理危机的报告层级和通报范围。二是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普及心理危机应对的基本知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引导其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对学生干部及学生工作者进行预防心理危机的专题培训,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状况。建立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二、心理工作中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矛盾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有机结构,即使是三级干预体系中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也需要对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有相当踏实的掌握,然而,现实中却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实际的心理工作中,往往充斥着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矛盾。

(一)心理危机定位的专业性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和极其复杂的。在心理危机评估中,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一是直接诱发因素。直接诱发因素是引发个体身心反应,对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它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甚至可以是想象的。二是个体内在身心因素。现代科学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危机产生与抑郁及人格特征等相关。三是外界环境因素。

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要从分析心理危机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规范,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危机事件(或境遇)及造成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往往给当事人造成痛苦与不适,也影响到当事人周围的人,使他们感到当事人的反常或非常态,这两方面则是我们评估的重要依据。危机事件(或境遇)和各方面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是危机产生的现象,并不必然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危机,非心理危机也可能出现这些现象。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仅取决于外界刺激强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每个社会主体的主观需要层次,对事物的感受、选择、判断有着直接的联系,使心理危机表现出了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在做心理危机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人格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

心理危机的定位与定性是相当复杂与专业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完成。

(二)辅导员心理工作的非专业性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事务性工作、德育工作、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与引路人。几乎每一个非心理学专业的新任辅导员都在按领导的要求与自己的理念,努力学习辅导员相关知识技能,包括心理学专业技能,以求更好地引导与指导学生。但是,现实工作中的许多辅导员,所能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与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相比相去甚远,甚至是只得皮毛而完全不知其真意。兼及国内心理学教育工作中常见的“业余培训业余”的模式存在,辅导员心理工作的非专业性就显而易见了。

实际工作中,就有辅导员在经受学校组织的心理学培训之后,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了某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明显异于常人,于是,该辅导员便紧张而细心地关注那些学生的所有行为,最终发现越看越不正常,越看越觉得心理有问题,于是,便依次采用谈心、引导、教育,直至建议某些学生去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虽然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中心都声称,并不是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来咨询中心,并不是来咨询中心的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人,但是在当前大部分人都对心理咨询中心怀带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一旦被朋友、同学、老师建议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大部分人都会反应强烈地拒绝前往。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这种越拒绝前往的学生,越会被认为是心理有问题或者问题很严重。如此恶性循环,可以说,就算学生心理没问题也要被逼出问题来了。由于某些学生也的确与常人的步调不太一致,故而许多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往往会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看待某些学生的异常行为。于是,越看越异常,越看越有心理问题,越看越觉得学生该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帮助。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的用心与出发点都是好的,至少也是为了其他大多数同学的利益着想的,所以才会想尽心力去解决学生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对“异常”学生的定性如果是准确地还好,然而,如果是不准确的呢?

高校大学生基本上处在18~2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心理、生理结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其自我意识常有矛盾的状况。老师的一点点付出就可以让学生铭记一生,同样,老师的某个消极评价也可能会被学生永记心中。而关于心理状况的消极评价,其破坏力显然会更严重一些,对于那些原本即有抑郁性人格的学生,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事实上,许多寻常的心理问题与许多寻常生理问题就像牙疼一样,你认为它是问题它就是问题,你认为它不是问题它就不是问题。你去治疗了可能并没有用甚至会恶化,你不去治疗反倒可能自己慢慢好了。究竟如何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技能来为学生心理工作服务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三、从非专业角度看心理危机的预防与解决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全部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构成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事实上心理学专业人员本身也有他们的专业局限性,在处理心理问题上具有相当优势,但在处理某些常规事务问题的能力上则多少要欠缺一些。故而本文谨从非专业角度对心理危机的预防与解决提几点意见:

首先,心理危机的定性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慎重再慎重。作为心理危机三级预防体系的第一级,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在观察与评价学生时,一定要秉承一切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慎重再慎重,不到万分确定绝不要轻易对学生作出陷入心理危机的定性。即使是已确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尚未严重到心理危机的程度,都不要轻易建议学生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员接触,而是应该由辅导员以及同学以平常谈心开导的方式来疏导学生。若碰到疏导困难,可由辅导员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请教方法。只有到了平常方法实在无法解决问题时才能请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介入。

其次,是注重客观事实。物质决定意识,环境决定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开导疏通思想可以让学生想开一点看开一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危机,都可以通过开导疏通思想的方法予以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乃是在于使学生正视陷入心理危机的客观事实,开导学生勇敢面对。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心理问题乃至心理危机也可以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们成长的助推力。

总之,大学生是否具有心理危机以及具有何种心理危机应由专业人士来定位,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在观察与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在学习心理学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工作方法与专业方法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心”去做心理工作,才能以非专业的身份做好心理工作。

[1]肖敏.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2]楼仁功.刍议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J].中国高教研究,2008,(9).

[3]沈菊生,杨鑫铨.从个性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孙丹,孙治.大学生阶段性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

[责任编辑:文 晴]

G 44

A

1673-8616(2011)02-0085-03

2010-12-10

沈庆华,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辅导员(江苏南京,210037)。

猜你喜欢
心理学危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危机”中的自信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