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利,冯 皓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111;2.中共大安市委党校 马列教研室,吉林 大安 131300)
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刘 利1,冯 皓2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111;2.中共大安市委党校 马列教研室,吉林 大安 131300)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失效现象日益凸显。针对“两课”教学现状,应探究其失效原因,秉承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提出进一步改进高校“两课”教学的有力措施,以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
两课;失效;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两课”教学环境、教育对象、教师队伍、教学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却与它肩负的职责、任务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高校“两课”教学失效的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即教育实效性越发呈现出失效态势。
高校“两课”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但现实情境中却有许多大学生对一些政治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发生偏差,对一些政治思想观点的实质认识不清,有的甚至对政治上的大事大非分辨不明,用“过时论”、“无用论”、“失信论”等错误的观点来曲解马克思主义。这种政治价值取向的改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改变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我们在“两课”教学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与基本概念表现出不以为然,存在着政治意识淡漠、政治方向模糊的现象。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的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当代青年要建立的信念,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正是高校“两课”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其中应有之义。然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现实状况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模糊认识和信心不足。许多学生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会长期共存,相互竞争”,还有的学生认为“两者会相互融合,走向趋同”,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校“两课”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做法,与形势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实际教育效果也呈现出失效的状况。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呼唤价值观教育的加强;另一方面,高校“两课”教育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倾向,在教育引导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高校“两课”教育存在着实际上的“虚化”现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其认识水平、觉悟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性,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包含着人们的道德理想,是关系人们行为的善恶判断以及由此决定人们应如何活动的行为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正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期,与此相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悄然嬗变。许多大学生过分注重从一己私利出发的唯我心态、追求目标的功利心态等等,一味强调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视为判断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在这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偏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是非标准模糊,社会责任感淡漠。
思想认识决定行为的方向、制约着活动的效果。“两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两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现在公开否认“两课”地位的人不多,但是承认“两课”地位与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特别是能否真正去落实这个地位却是两回事。高校中对“两课”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
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需高度重视“两课”,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但是,“两课”的实际地位不能根据所占课程及课时比例来定,就正如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不能仅看比例而主要是看其控制力一样,“两课”的主导地位也应主要看其实际效果,而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课时比例,违背教育规律终归会适得其反。另外,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不应过分强调理论化、系统化,而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应力求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更注重实际,并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高校教师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两课”的效能、效率与效果。在正常情况下,教师素质越高,相应的效果就越好;主体素质越低,相应的效果就越差。当前高校“两课”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是良好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但高校“两课”教师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有些“两课”教师还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的要求,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两课”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法的得失,往往与“两课”教学效果好坏直接相关。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长期以来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缺乏生气。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另外,许多高校“两课”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没有认识到“两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
如何增强“两课”教学实效?只有坚持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改革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配套进行,才能有效保障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两课”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授业解惑上,而应在教学中体现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修养等全部人格魅力及良好的师德师风,并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要使“两课”受到大学生的好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两课”教师做到言教与身教统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正如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其中蕴涵着勉励教师应该做到言教与身教的协调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大学生中塑造自身美好的形象。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挥“两课”的教育功能,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有效进行“两课”教育的新路子。“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和专题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努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现代传播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美的享受”。[2]
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3]在“两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求教师真正关心、理解和信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从“要我受教育”变成“我要受教育”,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其主体特性这个核心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
“两课”本身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门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要求任课教师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通过社会实践,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使教学进一步深入,使理论学习“进头脑”,更贴近现实。在实践中可以用大量有关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事实来说话和佐证,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有机会看到和听到教材上、课堂上所没有的东西,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可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思考。
对“两课”教学效果的评估不应仅满足于了解学生掌握人文知识的多少,更应侧重学生的体验、分析、
思考、综述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根据国际通用的教学目标分类法,“两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也分为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教学效果的衡量也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拓宽学生思路和视野等方面进行评价”,[4]构建注重实效的评估体系。
[1] 江泽民.青年要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江泽民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成员和团十四大代表座谈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1-03.
[2] 闫晓萍.也谈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6):76.
[3] 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8):25.
[4] 王克峰.加强高校“两课”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0):27.
Thought on Countermeasures of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Two Courses"in College
LIU Li1,FENG Hao2
(1.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angchun 130111,China; 2.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Marxism-Leninism,Daan Civic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aan 131300,China)
At Present,the"Two Courses"teaching failure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In view of"Two Courses" present teaching status,we should inquire into the reason of failure,follow the ideas of the reforms and the innovative spirit continuously,propose effective measures about"Two Courses"in College further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Two Courses"which could make it performs education function.
Two Courses;failure;effectiveness
G641
A
2011-05-05
1671-6671(2011)02-0067-0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刘利(197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德育教学研究。
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