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与价值取向

2011-08-15 00:48:12王建新
创新 2011年6期
关键词:权力文明制度

王建新

论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与价值取向

王建新

任何权力文明,由于社会制度不同、阶级本质不同、民族历史和文化不同,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我国权力文明建设既要体现人类权力文明发展的共同要求,又要考虑我国的制度属性。推进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在权力设置方面应充分地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在政党制度方面应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权力文化方面应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其基本的取向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民族性与普适性相结合、中央与基层相结合、执政党内部与外部改革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协调相结合。

权力文明;建设;价值取向

一、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权力文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活动、权力关系、权力观念进步和发展的状态,它是人类权力文明的崭新阶段,是在扬弃以往权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合乎规律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首先要真正体现人类权力文明发展的共同要求。

近代以来,各国人民在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中所形成的追求正义、公正、权利、限制权力等价值目标、奉行民主和法治的精神以及与此相关的先进权力文化和法律文化,是人类权力文明的共同成果,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值得认真研究和合理借鉴的宝贵财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既能够从中国国情出发,又能体现人类权力文明的共同成果。

但是也必须看到,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权力文明的发展目标是同社会主义制度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联结在一起的,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权力文明从来都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在体现人类权力文明的共同成果的同时,应当坚持自己的制度属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建立社会主义权力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在这种国体基础上建立的我国政体,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国体的直接体现。尽管这些基本政治制度还有许多需要通过权力体制改革来不断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些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如果离开社会主义性质来谈权力文明,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就会误入歧途,就会出现历史的倒退和国家的混乱,就会断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基本权力制度,就会改变社会主义权力的性质。

在权力设置方面,中国不能搞“三权分立”。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行政和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这一方面说明了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立法和行政、司法之间不是平行的;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使人民的权利真正实现了高于一切的目标导向。

在政党制度方面,社会主义权力文明不搞多党制。之所以不实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有着多种原因:首先,我国没有西方“三权分立”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这其中既有各阶级之间的对立,又有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的争斗,这就必然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多党制度。而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全体劳动人民和各个社会阶层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没有西方资本主义那种激烈的利益冲突。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广大人民的政治代表,能够集中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其次,我国没有实行西方多党制度的阶级基础。由于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的共同理想和要求是趋同的,没有基本对立的阶级,不需要人为地建立互相对立的多党制。最后,近现代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的一致拥护和认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适合我国国情,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在权力文化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权力文化是权力文明建设的软件,表现为人们对权力活动和权力关系的认识、感受以及价值评价和取向等的总和,社会主义权力文化由权力心理和权力思想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权力文明建设中,权力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权力文化表现为人们的权力意识、法制精神、权力责任感价值取向等。建设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必须建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权力文化,为我国权力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精神动力,营造健康的思想文化环境。如果我国的权力文化建设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权力意识形态就会乘机而入,使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偏离社会主义的思想轨道,走向自己的反面。

可见,无论是在权力体制的层面还是在权力文化的层面,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的根本前提。一国的权力文明建设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实际,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坚定不移地发展权力文明,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适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文化不很发达的历史实际,又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实条件出发,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情况下,发展权力文明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还不可能完全具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要看到发展权力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要看到权力文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渐进性。

二、我国权力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

首先,权力文明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现实意义上,权力文明绝不是没有任何前提的东西,它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必定有着自身形成的基础、资源或成本。因而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来看,权力文明最初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鉴于权力文明的复杂性,笔者认为,我国权力文明建设要立足自身特色,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民族性与普适性相结合、中央与基层相结合、执政党内部与外部改革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协调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要观照我国的传统权力特点和当前权力的现状,同时考察我国权力文明特色与现代人类普适性权力文明的有机结合。既不可以割断传统这个“民族史”,也不能拒绝汲取其他民族权力文明的合理成分,束缚住自己进入世界主流文明行列的手脚;更不可以以“普适性的价值”为借口割裂权力发展与中国历史的特殊关联性。这种价值取向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我国现实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权力文明及权力现状、世界各国权力文明及共性成分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是当代中国权力发展的主导性资源及一般规律。其中,在现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权力文明模式又都具有相对的意义。因此,如何合理地把握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权力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实施权力文明建设所要优先明确的重要议题。

第二,应注意到社会发展的结构性,既要考虑重点,又要关注全局,尽量做到与结构性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协调性发展之目的。权力文明是一个系统的结构性概念。所谓结构性,是指文明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的发展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至相关联的其他领域。这说明文明的发展存在着这样一个一般规律:即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拓展的倾向。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结构性概念不仅一般性地指出了文明之间的这种联系,更强调了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的价值基础,以及在不同价值基础上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般而言,权力文明的最终标准是社会秩序状态和公民权利实现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重点与整体相互之间在其实现形式上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就我国目前权力文明建设而言,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权力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现实条件和动力基础;而没有权力文明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保障和方向。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的确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地位,绝不是其他领域的发展可以替代的。社会秩序和权利的实现从来就是人的现实需要固有的部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只能为它的发展提供条件,而绝不能解决它的根本问题,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结论。

第三,要内外结合、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权力主体这个角色上,具体说,是落实在各级执掌权力的领导干部身上。因此,要从内部强化其为民服务意识,以道德“化”人,使他们内心树立起为民掌权、为民奉献的职业信念和人生的支撑点。同时,从外部用民主化和法治化来强化其制约机制也是权力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权力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在权力与人民的关系上。在历史上,人民与政权关系的变迁和进步表现得很复杂,但就进步的趋势而言,民主化和法治化则代表了此种变迁的方向。

与此同时,人民与政府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现实发展也存在一个平衡的问题,一般说来,追求二者在发展进程中的平衡状态构成现代权力文明的一个理想境界。

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的政策选择上,民主与法治及其平衡发展应确定为基本的政策目标。在现时代民主与法治作为权力发展的目标已是大势所趋,在很大程度上它已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政策选择一般只在如何实现民主和法治的领域发挥作用。

从各国权力发展的经验来看,民主与法治的平衡发展及辩证统一被认为是当代权力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因此,中国社会主义权力文明建设必须循着这条路径不断前行,或者说民主与法治的平衡和辩证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权力进步性和优势的集中体现。

Main Features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Power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WANG Jian-xin

Every power civilization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system,class nature,nationality and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civilization in China should not only reflect the common requirements of power civilization for human being,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ystem properties in Chin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power civilization,we should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people’s sovereignty in terms of the power establishing,improve the CPC-le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learn from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orientation in terms of the culture of power.The basic orientations should be the combination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between national character and universality,between central authority and grassroots,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form of the ruling party,as well as between breakthroughs in key areas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power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value orientation

D033

A

1673-8616(2011)06-0013-03

2011-1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权力文明思想研究》(09YJA710024)阶段性成果

王建新,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200062)。

潘丽清 实习编辑:田 力]

猜你喜欢
权力文明制度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漫说文明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对不文明说“不”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文明歌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