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娜
(长治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案例教学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宋燕娜
(长治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的场景或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形式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实践,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督促教师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案例教学;高校教学;教育质量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对教师产生激励,督促教师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高校教学工作的内在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方法可在高校教学中广泛推广,并对改进高校教学工作、巩固和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的场景或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将现实生活场景和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二是充分利用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既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研究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也可通过钻研案例,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原则和结论,强化基础理论学习的效果;还可以通过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交流不同观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观察视野、丰富思考问题的角度。
认识案例教学需要辨别清楚几个相关的概念——例子、案例和案例教学[1]:(1)例子相对案例较为简单。使用例子的目的,是为了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地把一个概念或者理论说清楚。比如,对于“速度”这一概念,可以举例子来解释: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路程30公里,步行用10小时,骑车用3小时,开车只用半小时。三种方式的速度分别是3公里/每小时、10公里/每小时、60公里/每小时。由此可见,速度是衡量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的名词,移动地“越快”,速度值就越大。(2)案例要比例子复杂,案例包含的信息量大,关系复杂,案例的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经过信息筛选、研究推理等过程最终得出结论。例如:给出一个病人的病历,病历中详细记载了病人身体各个系统的历史资料和目前状况,如病人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表现,医学影像和生化检查资料等;上述丰富的信息和资料构成一份病历,病历本身就是一个临床医学的案例。(3)案例与案例教学不同。案例仅仅是原始材料,而案例教学不仅是给出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案例的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经过信息筛选、研究推理等过程最终得出结论。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数据和信息,通过讨论和辨别,归纳出一般的原则、原理和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高校开展案例教学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2],它最先应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其后应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histophet Clumue Lngdel)首创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 of Teaching)。教学中,案例是原始材料,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读,归纳出法学的理论逻辑,进而理解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实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社会生活中复杂事件的能力[3]。经过30年的发展,到1915年案例教学已经被美国所有知名法学院所采用,之后又扩展到医学院、商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
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培养高级人才,将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高级专业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二是进行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任务决定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青年,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一方面,青年与中小学生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思想逐渐成形,已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学环境相对宽松,作息时间比较自由,因此,学习上主要靠学生的自主性。(2)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一般来讲,高校的很多学习内容综合性强、贴近社会实际,对很多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并通过多角度进行思考。(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之外,高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倡导学术自由和创新。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产出科研成果、进行发明创新的摇篮。因此,高校往往有非常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创新氛围,鼓励不同观点、主张兼容并包,反对一家之言、反对思维定式。
(1)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案例教学将现实生活场景和鲜活案例引入教学过程,案例或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件,或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是某学科或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使学生在接触案例时容易产生亲近感和新鲜感,拉近学习同工作和生活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形式活泼,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案例教学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大部分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习过程因此更加生动活泼。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僵化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由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互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鲜的想法和思路可以激发学生和教师对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学习过程进一步延伸,学习效果进一步深化。
(3)知识与能力并重,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讲解,说到底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于教学过程:一方面通过对鲜活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另一方面将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新颖意见,提倡学生进行信息共享和团队协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4)讨论自由、学习氛围宽松。案例教学的过程往往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中,教师不提前设定既有的条条框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发表各自的不同意见,学习氛围宽松。
案例教学的开展往往以一些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案例为基础,高校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案例教学方法的独特优势,决定了案例教学可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案例材料中的诸多细节的背景进行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扩展和延伸学习;案例教学将鲜活案例交给学生自行分析解决,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案例教学引入讨论,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激发青年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达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案例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复杂案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鼓励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言艺术;通过讨论贴近生活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贴近社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环境下,没有固定的思维路径,没有固定的结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案例教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讨论。宽松的讨论环境、不同的思维路径、差异化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生活背景,有利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形成新颖独特的观点,从而有利于推进学术创新。
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除要求教师科学选择合适的案例材料外,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用相关理论解析问题,而非就事论事;同时还要能控制课堂讨论的主线,避免离题万里;另外还要控制进度与时间,既防止讨论时间过短以致效果不佳,又要避免未能及时完成案例讨论、有头无尾。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解释和引导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同时还要有相当的技巧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5]。案例教学方法的内在特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反过来,教师素质提高后,进而可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的良性互动。
总之,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由传统教学方式中“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将基础理论与实际案例相联系,既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性,又增强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其进行主动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真正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激励,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同时,进一步督促教师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进而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内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1]宁向东.例子,案例与案例教学[J].IT经理世界,2009,(15):98.
[2]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2):22-24.
[3]中国教学案例网.从哈佛走向世界的案例教学[EB/OL].http://www.cctc.net.cn/Article/Show-Info.asp?InfoID=539.
[4]杨安强等.案例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3):278-280.
[5]漆江娜.哈佛大学案例教学透视[J].财会学习,2009,(5):67-69.
G642
A
1673-2014(2011)02-0119-03
2011—01—04
宋燕娜(1981—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