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军事审计活动

2011-08-15 00:46:50军事经济学院欧阳程
财会通讯 2011年16期
关键词:御史台屯田御史

军事经济学院 张 涛 欧阳程

浅谈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军事审计活动

军事经济学院 张 涛 欧阳程

脱胎于春秋战国时期上计制度的中国军事审计,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发展到唐朝中叶,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形成了以专职审计机构——比部为核心,以御史台和勾检官为补充,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军事审计体系。这一时期,军事审计活动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

一、军赋审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为保证军事需要,各国的赋税制度具有典型的战时赋税性质。如三国时期,一改汉代纳钱的惯例,完全征收实物,而所征实物中,无论是粟米,还是绢布,都是保障军需的重要物资;东晋常根据军事需要乱征乱收,“其军国所需杂物,随土所出,临时课市取,乃无恒法定令”。南朝除以田赋作为军费主要来源外,还直接向人民征收修城钱(即军事工程建设经费)、军国征调钱等。隋文帝时期曾下诏:“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即规定五十岁以上者,一律免役收庸,以布帛替代力役。庸税成为军费的主要来源。唐前期以租庸调、户税、屯田营田、职田、资课、公廨本钱等保障军事需要,其中前三项主要保障军费衣粮,后三项保障军将俸禄。唐后期两税法改革确立了“上供、送使、留州”的定额分成财政体制后,地方财政供给军队的比例大大增加。而自上计官吏审计时期开始,地方各级政府赋税征收情况就是审计监督的内容之一,因此,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以比部为核心的审计机构和职官应当实施了对军赋征收的审计监督。

二、军费预算安排审计

国家财政收支的计划性是“预算”的基本内涵。古人对此早有清楚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发展到唐代,就已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国家预算体系。军费则与官员俸禄、皇室费用一起构成了国家预算支出的主要内容。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政府将预算内收支常规项目汇编成《度支长行旨》,下发给各地军政部门执行。军队根据《度支长行旨》规定的项目,作出预算,上报各司。军队“每岁所费,皆申度支会计,以《长行旨》为准。支度使及军州,每年终,各具破用、见在数,申金部、度支、仓部堪会。”可见,军费预算要层层上报,必须经过金部、度支、仓部审定,由户部总其成。尚书都省的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则对预算进行勾检。

三、经费物资、武器装备收支审计

比部、御史、勾检官等审计机构和职官对钱粮、布帛等财务物资收支拥有广泛的审计职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政府相关部门掌管的军需仓储收支进行审计。置仓储物,是保障军事需要的一项重要制度。隋唐时期,国家仓储规模已十分巨大,管理体制也较为健全。如唐代,户部下的金部和仓部、兵部下的库部、司农寺及下辖的太仓、卫尉寺及下辖的武库署和武器署、太府寺及下辖的左右藏等分别掌握军用钱粮、布帛、武器装备的仓储出纳工作。而这些机构的军需仓储收支活动都在比部、御史和勾检官的监督之下。如唐代曾有“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分命充京西京北覆粮使”,出使专门检核京西、京北边军军粮出纳情况。

二是对军队的经费物资收支进行审计。在唐代,诸军要将收支账上报比部审查。敦煌文书有“唐天宝四载豆卢军上河西支度使和籴正帐牒”记载,豆卢军用中央旨符支付的两万匹段,和籴斛斗一万一百多石,“其斛豆斗,收附去载冬季军仓,载支粮帐,经支度勾,并牒上金部、比部、度支讫”。说明豆卢军收支账申金部、度支会计的同时,还上报比部审计。又如隋末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敝,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每抑止之”,可见监军御史对军资使用有审核权。勾检官对军资钱物的每一笔支用也要进行审查。如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有一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四月西州军资匹段的支用案卷,现存四件文书断片,从中可见军资钱物支给过程中的勾检审计情况。在第一断片中,官员审案记录称,某人领军资钱物紫绸绫“两匹,今并领得”,右侧勾检官朱书:“□□领,匹同,□。”前页方框中的字应是领物人的名字,而后一方框,当是勾检官员自己的署名。在第二断片中,君安所领十匹军资练有些问题,需重新审理,君安上辩辞,说明被给付军资练数。在辩辞右侧,勾检官朱书:“右勘领廿匹,同付。”可见,勾检官对这次支付军资练的数量、支付时间、领取人姓名等,均做了详细审计。唐后期,比部审计衰落,三司巡院开始承担对军资钱物的审计。如大中十年(856年),卢知宗任度支巡官,“历边鄙,覆军储,果以精专无私为边人所伏”,审核的是边军粮米钱物的支出情况。

三是驿传收支审计。为了保障军事通讯需要,秦建立了严密的驿传制度。发展至唐代,在兵部设立了驾部,专门掌管驿传事务,馆驿交通网络遍布全国,驿传经费是国家军事预算支出中的重要项目。《新唐书》记载,“初,开元中,兼巡传驿,至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大历十四年,两京以御史一人知馆驿,号馆驿使。”御史对馆驿的检校,从馆驿使的职掌来看,应当是“检稽出纳”。因此,对馆驿经费收支的审核,是监察御史的职责。

四、军事农牧业审计

中国古代军事农牧业主要包括屯田和马政。屯田始于西汉,国家以驻屯兵卒务农,保证军粮自给,军队有警则战,无事则耕。曹魏时设屯田尉,颁发《屯田令》,在屯田的组织、规模和效益上都较汉代有了较大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军屯是军粮筹措的重要辅助渠道,此外,在某些国家还曾专门组织民力为军队屯田。隋文帝时改革军制,取消军户。魏晋以来那种军民分籍、筑成而居的军事屯田不复存在,但仍有民屯,且由武职官员掌管,保持了军事生产性质。唐代在边远地区,普设屯田,多由当地驻军经营。屯田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军事后勤保障效果,为各朝统治者所关注,因而也被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如唐代御史台负责对“诸道屯田及铸钱”的“审功纠过”,即诸道屯田收入和运营状况要由御史台派出监察御史出使审查,称为“覆屯”。开元五年(717年),监察御史杜暹,往碛西覆屯;天宝时,监察御史颜真卿担任过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骑兵一直是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兵种。为加强骑兵建设,各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马政。如北朝专设都牧尚书掌管马政,建立了许多官府马场。北魏太武帝“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孝文帝即位后,“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军警之备。”唐代在太仆寺下设监牧,主管马政。通过采取各种促进措施,天宝年间,唐马政达到了秦汉以来的最盛时期。在推动马政的同时,统治者也注意指派审计机构或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如据《新唐书》记载,隋文帝任用以严苛著称的虎贲郎将屈突通“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即查出账外军马两万匹,文帝大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五、财经法纪审计

御史台等监察机构和职官在财经法纪审计方面多有作为。如元和年间,御史中丞崔植弹劾夏州节度使田缙,将度支供给的将士军粮及运费三万多贯,贪污自用;在平藩镇战争中,于皋馍是负责支用的行营粮料使,经御史台推勘发现,于皋谟“坐犯诸色赃计钱四千二百贯”,“粮料使董溪犯诸色赃计四千三百贯又于正额供军市籴钱物数内抽充羡余公廨诸色给用计钱四万一千三百贯”。于皋谟等人受到处罚,“皋谟除名,配流春州;董溪除名,配流封州”。

[1]《文献通考》田赋考。

[2]《隋书》卷24《食货志》。

[3]《唐六典·度支郎中员外郎》。

[4]《刘禹锡集》卷28《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分命充京西京北覆粮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6]《隋书》卷70,《列传第三十五》。

[7]《吐鲁番出土文书》(第6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8]《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9]《新唐书》卷53《百官三》。

[10]《新唐书》卷 131《裴潾传》。

[11]《唐六典》卷13“御史台监察御史职掌”条。

[12]《唐会要》卷62《御史台下·出使》,中华书局1955年版。

[13]《旧唐书》卷128《颜真卿传》。

[14]《魏书》卷 110《食货六》。

[15]《新唐书》卷89《屈突通传》。

[16]《册府元龟》卷455《将帅部·贪渎》。

(编辑 熊年春)

猜你喜欢
御史台屯田御史
晏福生:“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两汉的“兰台”与“御史台”
文教资料(2020年36期)2020-06-07 11:45:32
念战友
大江南北(2018年2期)2018-11-21 03:23:28
权力制约视角下的宋代司法运行机制
中州学刊(2018年6期)2018-09-21 11:25:18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黄梅戏艺术(2018年4期)2018-07-06 02:31:52
从“辞谢之仪”到“验疾之具”
试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变化
论我国检察院的角色定位、具体权能及其尴尬
江汉论坛(2016年4期)2016-12-09 14:24:39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一书出版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
文史春秋(2014年5期)2014-09-25 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