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

2011-08-15 00:45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虞翔 汪信 张建宇 夏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

虞翔 汪信 张建宇 夏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94)

通过对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在分析和借鉴美、法、日等教育强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研究如何规范和完善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机制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定的一种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培养过程与传统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有不同之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将探索、研究如何规范和完善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1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现状

1.1 优秀生源数量较少,生源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生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全国统考、推荐免试以及报考工学的调剂考生。推荐免试生的生源质量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中质量最有保障的一部分,调剂考生则相对质量不高。2009年全日制工程硕士计划招生3万人,从工学考生中调剂录取1.8万人。2010年招生情况仍不理想,报名7 000人,上线不到3 000人,仍然以调剂录取为主。直接报考生源不足,优秀生源数量偏少,生源质量整体不高,已成为制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未能达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要求培养中注重实际应用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目前虽然各高校均依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和国务院学位办[2009]23号文的原则,参照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但制定出的培养方案基本都带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特点,不能体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原则和要求。

目前课程设置和所使用的教材基本沿用的是学术型研究生所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往往偏理论性、研究性,与工程实践结合太少,教师的授课缺乏解决工程实践的具体方法和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大都采用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达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1.3 双导师教学指导作用有待改善

国家在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中提到了“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但目前双导师制这一培养模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优势。由于近年来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内导师在每一个研究生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研究生扩招与导师队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学校导师常年工作在学校中,目前高校对师资的评价侧重发表论文和科研,教师接触实际的工程很少,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缺乏在设计、生产和建设第一线的工程实践背景,课堂教学中联系工程实际少。而高校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参与教学的渠道尚未建立,企业中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没有机会深入到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因此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两者之间难以保持教学上的联系,对相关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导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时间更是难以保证。因此在学习、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双导师制的合作协调指导作用有待改善。

1.4 缺乏管理机制,专业实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目前,各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基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委托或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一般回原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的同时,学生也可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通过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为本单位的发展贡献智慧。②一些学生通过学校导师联系到横向课题合作单位去进行专业实践,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进一步了解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既能提升科研能力又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高校根据专业实践基地的需要组织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去实习实践。④

学生自己联系专业实践单位。专业实践阶段必须依托企业进行,但企业本身无义务承担培养职责,

往往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生实习主要靠学校的校企合作基地或学校导师的课题合作单位,国家缺少要求企业承担实习任务的法规,对实习单位的条件、实习的要求,均无明确规定。在专业实践阶段,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5 缺乏完善的学位论文标准,难把论文质量关

根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规定,学位论文选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且应该来源于实际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而学位论文形式则可多种多样,既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报告形式,也可以用规划方案设计、产品开发设计、案例分析报告、项目管理方案、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而由于各工程领域的学位标准制定工作尚在进行中,所以对于现阶段的学位论文各高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参考。如何对形式多样的应用型学位论文进行质量把关,各个高校都在探索之中。

2 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

本文选取了美国、法国和日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分析和借鉴。

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已经成为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借助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教育条件下,用严格的招生条件从世界各地招揽优秀的生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学业评估机制并拥有优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美国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单位的水平评估主要是由社会上专业公正的独立民间机构进行[1]。

法国工程师(工学硕士)教育体系是由拿破仑创立,经过200多年的积累,在世界上形成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教育目标明确;人才选拔十分严格,淘汰率高;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训练落实到位,内涵宽广;重视师资力量培训;政府政策激励;学生就业容易[2-3]。

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2003年正式确立,其蓝本取自美国。由于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成绩,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日本专业学位在实行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与现行制度的整合问题,具体涉及到与现行本科教育之间的整合问题;与既往偏重学术的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整合问题;在总体上日本尚未将专业学位作为职业资格等。而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对我国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有借鉴意义[4-5]。

尽管三个国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目的都是为了本国的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同一个目标下的多元化培养方法,正好给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3 思考和建议

在分析和比较了美、法、日等国类似教育的先进经验情况下,针对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现状提出以下措施:

3.1 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应面向需求和体现自身培养特色。各培养单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培养特点和国内外最新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制定,在注重基础课程设置的情况下,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在保证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的同时,也有大量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选修课。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调整。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优质、特色教材建设,加强公共课和领域核心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与研讨。

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从事教学的教师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是具有学校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主要教授理论知识;兼职教师是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管理人员,主要教授专业的实践操作,使优秀工程师丰富的工程经验转化为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资源,从而改善高校工程教育弱化的现状。

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授业型教学,还可以穿插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调研项目、小组项目、计算机模拟决策活动、客座讲演、项目研究、咨询报告、角色扮演、专题研讨、行动学习等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新知识和自我发现的发现型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实行合理的双导师制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是要突出对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创新活力的培养需要根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工程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未来工程师绝不是在学校“闭门造车”可以培养出来的,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来自校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强烈责任心的工程师的指导。因此,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推广落实双导师制,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实习基地、仪器设备、资金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国内高校在双导师制的落实中,校外导师基本是通过聘请与高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各高校也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从事工程实践相关任务,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弥补校内导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这方面仍需高校和企业院所加强交流合作,构建专业实践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供合作机会,拓宽合作渠道,实现产学研多方面合作[6]。

3.3 确保专业实践按时按质完成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主要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企业运作方式也不了解,因此教育部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必须保证一年的专业实践时间。专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将学生放在企业这个工程实践环境中进行锻炼,增强对工程的感性认知,体验企业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理论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相结合,才能感悟理论与实践、学术与技术相通的道理[6]。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专业实践,在实践前根据实践单位具体情况制订每个学生的专业实践计划,明确在实践过程中要解决实际问题或研究的内容方向,同时实践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和体验企业的文化内涵和运作方式,在实践结束后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在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实地考评。

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和论文工作。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应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去真正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或技术难题,通过解决一个工程实际问题来为学位论文写作提供现实基础和资源,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高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与有较强工程研究与开发能力、对高新技术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需求的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究生工作站、技术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与地方政府成立研究院等形式,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环境条件,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6]。

3.4 制订多样化的学位论文标准,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学位论文是学生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的集中展现。学位论文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方面得到全面训练。

全日制工程硕士由于选题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且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因此要求学位论文标准不可能像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一样是统一化标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学位论文标准。学生论文的选题应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导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和评价全程参与,起指导作用。在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过程中,须请校外同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专家参与,并实行匿名送审制度,评审过程中也根据学位论文的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审标准。

3.5 不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应不断修订和完善符合本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招生入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实践、师资队伍和学位论文等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每一个环节上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每个培养环节上。

4 结语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个全新的学位类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我们要充分借鉴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参考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环节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形成培养特色。同时,各高校也要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高素质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1]王莹,朱方长.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6 -79.

[2]《“德、法工程师”教育研究》课题组.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7):64.

[3]孟安波.法国工程师的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7):213-214.

[4]孟璇.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高益民.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5):33-37.

[6]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YU XiangWANG XinZHANG Jian-yuXIA Huan

(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France,Japan and so on,this paper proposes to explore and study how to regulate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in China.

full-time;master of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degree;training mechanisms

G643

B

1671-0436(2011)02-0074-04

2010-12-07

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2009-ZD-012)

虞翔(1977— ),男,实习研究员。

责任编辑:唐海燕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孙思扬作品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