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
(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馆,江苏常州213002)
《幼学琼林》的特色及对国学的推介价值*
高建新
(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馆,江苏常州213002)
《幼学琼林》是传统的蒙学课本中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经典教材。其至少有三大特点:以成语典故为主要内容,对收入的上千条成语及其典故都作了简洁而准确的考究和解释,有利于读者通过学习成语而掌握国学知识;全文的内容都是用对偶句表达,语皆求偶,典必成双,形式生动灵活,富有民族性、韵律美和可读性;以全面地传授国学知识为己任,较少封建伦理说教。因之,它具有较高的推介国学知识的价值,以作古为今用,应将其适当引入学校基础教育,在弘扬国学精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幼学琼林》;成语;对偶;国学;推介
我国传统的蒙学课本,有一、二十种之多,其中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也有七、八种,有人概括为“三百千千廿四孝,幼学增广弟子规”,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二十四孝》、《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弟子规》。这八种书,是塾馆蒙童必读的语文识字教材,也是学习和普及国学知识的入门读物,被誉之为蒙学书目中的经典。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蒙学教材,编得最好而且最受青少年欢迎的,要数《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以成语典故为主的普及性蒙童读物,也是具有学术价值的文学著作,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明末程登吉原著,清嘉庆年间邹圣脉增补。全书4卷33章,近2万字。玉树琼花,美玉成林。《幼学琼林》跳出前人圈子,以全方位的视角对社会百态乃至宇宙万象进行宏观扫瞄,荟萃国学常识中的精华要义,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人伦日用、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读诵之际,古往今来皆在掌中,宇宙万象尽呈眼底,是一部难得的蒙学“百科全书”。
《幼学琼林》是用骈体文形式写成的,全文都是对偶式的长短句表达,按内容分类编排,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集中展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与人文的各个侧面,犹如一幅漫长的画卷。行文语皆求偶,典必成双,两句一联,整齐对称,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富有韵律性和可读性,既能识字,又能增长知识,还能培养童生联句对仗的能力,成为明清以来数百年间广泛流传的启蒙读物。
有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是由一定道理的。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蒙书相比,《幼学琼林》有三个基本特点:其一,它把国故人文与成语典故结合起来,利用成语典故传播国学知识,包罗的内容林林总总,丰富精彩,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其二,它打破以往蒙书三言、四言诗句式的限制,用杂言长短句铺叙,只求匹偶成对,不受字数限制,显得生动灵活而富有变化,便于诵读和记忆;其三,它主要以传授自然知识、历史人文知识和古代格言哲理为己任,较少封建伦理说教。正因为这些优点,使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大受其益,我们许多先辈中的精英人物,都是曾经读着《幼学琼林》长大成材的。有史料称,毛泽东曾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八岁接受启蒙,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这些普及读物起步,去接触儒家文化传统的。随后才是点读“四书”、“五经”。毛泽东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觉得《幼学琼林》很有趣味,几十年后还能熟背出来,并常常乐以摘引其中“片言只语”或典章,作文及与人交谈,纵论天下。
《幼学琼林》主要的内容构成之一,是对成语的考释。一部《幼学琼林》,除了对出自典籍的相关名词概念、古语熟语、雅言掌故的解释外,大部分内容都是用来解说成语的。书中集纳了上千条历史价值和知识含量均高的常用成语,并对每条成语的出典和语源都作了简明允当的考释、概括和说明,让读者能根据古老经典及其文化背景对成语加以理解,在记忆和应用成语的同时掌握国学常识和历史知识,感受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甚至说《幼学琼林》几乎就是“成语琼林”,是“儿童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
《幼学琼林》对收入的成语,在考究其出典和故事传说的基础上作出简洁明了的解释,或加以变通和活用。所运用的语体虽然都是古色古香的文言雅语,但所选又多属广为流传、富有生命力、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释义将成语与典故自然结合,相互参证,通俗易懂、简明精炼、化繁为简、自成一家,既是塾师施教、学童课读的范本,也是可资遵循和传承的学术成果,还可以作为查询成语释义的工具书。请看几例:
其一,成语“卖刀买牛”,这条成语不是很常见,但含义深刻。典出《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成语故事说得更为具体:西汉时期,渤海一带农民因饥荒被迫当上了强盗,农田荒芜,民不安生。汉宣帝派70多岁的龚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后大力宣传只要从事农业生产不再做强盗的一律不咎既往,并开仓借粮,救济饥民。于是这些百姓纷纷卖剑买牛,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幼学琼林》第一卷对这条成语作了这样的诠释:“刘昆率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1]把“刀”解释为“武器”,把“牛”解释为“农耕生产”,把典故的原义与成语故事柔合在一起。这样一种新解,就赋予这条成语“改盗归农”、“改邪归正”的积极意义,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其二,成语“寿终正寝”,《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篇说:“男子死曰寿终正寝,女人死曰寿终内寝”。又加注曰:凡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以俟气绝。若女子仍居内寝,不必迁也。先释义,后注解,准确而且具体。
其三,成语“八索九丘”,原出自西汉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籍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幼学琼林》第四卷对这条成语复杂的出典,提要钩玄,作了这样的解释:“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显然是化繁为简,变通活用了。
《幼学琼林》中收录的词语,都用对偶句表达。一个对偶句中包含着两个成语,或者古语、雅语等。例如:“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牝鸡司晨,比妇人之主事;河东狮吼,讥男子之畏妻”;“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恐惧过甚,曰畏首畏尾;感佩不忘,曰刻骨铭心”;“无功食禄,谓之尸位素餐;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李义府阴柔害物,人谓之笑里藏刀;李林甫奸诡诌人,世谓之口蜜腹剑。”;“美奂美轮,礼称屋宇之高华;肯构肯堂,书言父子之同志”;“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狐假虎威,谓借势而为恶;养虎贻患,谓留祸之在身”;“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有许多成语,当你不明白它的意思时,查一查《幼学琼林》中的解释,就可以解决了。例如“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幼学琼林》的解释极为简明:“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是琢磨成形的玉石,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之意。所以,“弄瓦之喜”指的就是生了女儿。《幼学琼林》对这条成语的释义,正是在对相关典故的考证基础上作出的界定,切中本义,要言不烦。
掌握中华民族的常用成语,就是了解了许多民族文化之精义。《幼学琼林》还是推广和普及成语的一种媒体,青少年读了它,不仅自己掌握了许多常用成语,而且又通过他们的口语或文章,对社会大众进行放大传播,许多成语之所以家喻户晓,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直接和间接地学习《幼学琼林》所至。中国的老百姓能背出几首诗词的人不少,但是能说出几条成语的人却更多,这也许归功于《幼学琼林》的启蒙教育和放大传播。请看几例:
其一,成语“云霓之望”,比喻迫切地盼望。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2]《幼学琼林·天文》解释说:“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这种解释,既是恰到好处的词句释义,又是文雅生动的对偶佳句,很容易被读者理解和传诵,十分有利于普及。
其二,成语“一诺千金”,原典出处有二,一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二是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但这两处典故表达的只是“一诺千金”的含义,而没有概括出“一诺千金”的成语形式。《幼学琼林》第三卷作了这样的考释:“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于是,“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就通过《幼学琼林》定型并向童生灌输,再通过童生放大传播,以至才在社会上推广。由此可见,成语“一诺千金”得以普及,固然有《史记》和李白诗歌影响的前因,更是借助了《幼学琼林》的考录推广之力。
其三,成语“蜀犬吠日”,语义出典有三:一是屈原赋“邑犬所吠,吠所怪也”;二是韩愈《与韦中立论师道书》:“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三是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愈岭,被南粤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也。”这三个典故中所包含的成语含义,到了《幼学琼林》中就概括出成语形式:“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实际上,柳宗元原文中包含着两个成语:“蜀犬吠日”和“粤犬吠雪”,但是“粤犬吠雪”后人知之者甚少,而“蜀犬吠日”就广为人知,原因大概就在于,对“粤犬吠雪”,《幼学琼林》未加录考,而“蜀犬吠日”被《幼学琼林》考录,因而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学”教育。从孔子的私学,到隋唐科举,到宋代学堂书院,直至近代陶行知,意识形态虽有些不同,但主旨大体一致,即教人说真话、干真事、做真人。《幼学琼林》把中华民族几千年“人学”教育的传统积淀下来,我们应该珍惜并利用好这分文化遗产。然而,我国教育的现状,我国知识分子思想和知识的构成,却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教育急功近利,应试教育等于知识教育,外来文化泛滥,国学传统低迷,民族美德不振。调查表明:现在90%的学生最喜欢的是明星,爱父母的不超过10%。一般的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现代科技知识掌握不少,但传统文化知识却少得可怜,有的还不如旧时代读过几年私塾的“童子功”,这实在对不起列祖列宗,也不利于建设现代化。现在,有识之士倡导振兴国学,事关国魂、国脉、国力的再造,意义重大。但振兴国学不能靠一般号召,不能仅靠几篇时文、几部电影或者几首歌曲的宣传,而要做大量持之以恒、切切实实的工作,特别要重视从学校教学抓起,从青少年教育起步。而《幼学琼林》虽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蒙童用书,却可看成是国学信息传递和民族元素保存的载体或种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文和民族风格,需要新时代的人们重新发现,传承弘扬。笔者认为,在大中小学选编像《幼学琼林》、《千字文》之类的旧课本作为辅修教材,给学生传授一些国学ABC,填补一下新生代知识结构中国学的缺失或盲点,唤起对中国精神、中国道德、中国尊严、中国气派的认同,培养现代人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尊心,重塑中国人的国格人格形象,开创中华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境界,实在是很有必要了。老舍的儿子舒乙办了一所学校,从事传统蒙学教育,其他一些学校也有选用《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作教材的,这种匡救时弊、古为今用的做法值得推广和效仿。
真正能够留存在我们中国人心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或许正是那些传承了几千年却日渐被许多人所遗忘的国学传统文化。前些年 (2002年5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孙文华等编著的《中华成语千句文》,选入常用词语2000多条1300句10000余字,借鉴传统蒙学读本的形式,将以成语为主的四字词语缀连成歌谣体韵文,概括中华文明史,用以教育青少年一代,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热评。[3]笔者认为,《幼学琼林》的国学教育价值,较之新编的《中华成语千句文》有过之而无不及。《幼学琼林》这种既通俗又精粹的书面载体,千年积淀,历久弥新,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把它引入学校教育,让它在振兴国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选择《幼学琼林》一类课本作为今天学校的辅助教材时,也不能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而应该加以鉴别和取舍,注意剔除其中少量封建性的糟粕和已经陈腐失去生命力的成分,如“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等带有封建观念的内容,在教学指导中加以说明和纠正,避免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以求正确地利用文化遗产,为我国的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
[1]程登吉.幼学琼林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45.
[2]中国成语大辞典编写组.中国成语大辞典 [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孙文华.中国成语千句文[M].广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
The Features of“Children’s Necessary Reading”and Its Value in Promoting Sinology
GAO Jian-xin
(ChangzhouM unicipalBureau of Culture,Radio,TV,Film,Press and Publication,Changzhou 213002,China)
The book“Children’sN ecessary Reading”w ith its rich content and unique form is known as one of the classical materials among traditional textbooks in enlighten education. It has at least three characteristics:first,thousands of idiom s and allusions as its main content were explained concisely and accurately to facilitate readers’study of Sinoogy;second,all the expressions are rhym ing couplets w ith lively and flexible form,full of national traits,beauty of rhythm and readability;third,take teaching Sinology comprehensively as its responsibility w ithout feudal ethical preaching.Therefore,it is of great value in promoting Sinology. In order to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it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introduced into primary education in school.
“Children’s N ecessary Reading”;idiom s and allusions;couplet;Sinology;promotion
H194
A
2095-042X(2011)01-0095-04
2010-09-10
高建新 (1955—),男,江苏武进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和中华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