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迁,王 然
(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以常州大学为例
马继迁,王 然
(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贫困生资助政策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常州大学的调查发现,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奖学金获得比例低、评选标准不明确、名额的确定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获得难的问题,勤工俭学岗位缺乏、岗位层次低的问题等。应从完善奖学金管理制度、理顺助学贷款机制、开发多样性的勤工俭学岗位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对策
2007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的国家资助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在实施过程中确实缓解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受助比例的逐步扩大,贫困生资助政策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资助政策在高校中的持续发展。
为了考察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笔者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常州大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分层抽样原理,以常州大学全体在校本科生为总体,以学院为分层标准对全校学生进行分层,共11个学院,分为十一层,计划从每层中抽取30个样本;在具体抽取样本时,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将每个学院大一至大四的所有学生作为一个次总体,对次总体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按照30个样本比例计算出间隔数值,然后按照这一固定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共计样本330份。调查方式是去宿舍楼中找到调查对象并将问卷发放到被调查者手中,采取“当面填写、当面检查、当面回收”的方式进行,以确保问卷的准确度;填答问卷的时间为20-30分钟。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21份,回收率为97.27%;其中有效问卷为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7.27%。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编码输入电脑,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果。
(一)常州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概况
常州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国家励志奖学金、忠勤助困金、扬子-巴斯夫奖学金等内容。其中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是最主要的资助项目,本文也以这三项为对象进行调查。以下是常州大学2009年度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
2009年度国家奖学金共28人获得,而常州大学贫困生共计2986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占贫困生总人数1%,每人8000元,共22.4万元。28人中党员13人,86%的同学综合测评排名第一。国家助学贷款主要针对贫困生中无法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学生,只要按照学校要求办理相关证明和材料,全部可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金额为每人6000元,且在学期间无需学生本人支付利息,利息由省财政厅承担。勤工助学岗位是学校结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的需要,推荐学有余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事勤工助学活动,2009年共65人参加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占贫困生总人数2986的2%,原则上参加勤工助学工作的时间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每个岗位每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0小时,月工资平均为150元。
(二)常州大学资助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国家奖学金政策实施现状
在对国家奖学金政策实施状况调查时,主要从是否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奖学金的名额确定方式是否合理、获得比例大小以及奖学金的评选标准四方面入手进行。
表1 国家奖学金政策实施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未获得过国家奖学金,而据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贫困生中仅有1%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可见作为一项覆盖全国所有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其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问及“您所知道的你们班的国家奖学金名额的确定方式是否合理”时,被调查者中有44%认为“不合理”,37%认为“说不清”,只有19%认为“合理”。44%的被调查者认为奖助学金名额确定方式不合理说明接近一半同学不能认同班级里国家奖学金名额的确定方式。访谈得知,这主要由于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奖助学金测评指标单一以及评选中的不良风气等原因。[1]
在“您对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比例有何看法”这一问题上,被调查者中有57%认为“获得比率小”,27%认为“获得比例一般”,13%认为“说不清”,极少数人认为“获得比例大”。近六成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奖学金获得比例小,反映出学校在奖学金设置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拓宽其资助范围;同时在资助供给量远小于求助的实际需求量的客观状况下,学校要更加重视无偿资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遏制学生的投机偷懒和搭便车行为。[2]有一成多的被调查者对国家奖学金获得比例不清楚,因此,学校在实施国家奖学金政策时应明示各个政策的具体内容;同时,奖学金的受益者即大学生应时刻关注国家各个政策的公布以及实施情况。对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的看法,被调查者中有56%认为“评选标准不明确”,27%认为“评选标准一般明确”,5%认为“评选标准明确”。接近六成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不明确,一是说明评选标准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二是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具体规定实行,导致学生对评选标准的模糊。[3]所以学校在奖学金实施过程中虽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不能符合现实的要求,需要在此基础上明确评选标准并按具体标准实施。
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
在对国家助学金实施现状调查时,主要从是否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否容易获得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可贷金额大小三方面入手进行。
表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现状
问及“您是否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时,87% 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仅有13%被调查者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近九成被调查者没有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这说明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窄,其积极影响难以全部发挥,所以在设置助学贷款方面应要适当加大实施比例,让更多贫困学子摆脱学费困扰。
在国家助学贷款获得的难易程度方面,61%被调查者认为“不易获得”,22%被调查者“不了解”,17%被调查者认为“容易获得”。可见大多数调查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不易获得。结合访谈资料,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作为不够,政策缺乏弹性、法律缺失、财政保障制度不健全、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银行方面放贷不积极;部分高校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学生不敢贷,不愿贷。[4]故必须进一步理顺国家、高校、学生、银行之间的关系,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机制。
在国家助学贷款可贷金额额度上,65%被调查者认为“一般”,17%认为较高,14%认为较低,少数人认为“高”或“低”。这说明国家在助学贷款金额设置上基本合理,大多数同学都能认同。
3.勤工俭学政策措施实施现状
在对勤工俭学措施实施现状调查时,主要从是否参加过校内勤工俭学工作、由何种渠道获知校内勤工俭学信息、勤工俭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勤工俭学的不足之处、勤工俭学岗位获得的难易情况以及勤工俭学的工资情况六方面入手进行。
表3 勤工俭学措施实施现状
勤工俭学岗位是专门为贫困生设计的校内外的助学岗位。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勤工助学岗位,不过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同,35%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辅导员介绍获知勤工俭学岗位的,可见辅导员在勤工俭学措施实施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另有34%的被调查者是同学介绍获得勤工俭学岗位的。辅导员和同学介绍成为大学生获得勤工俭学岗位的主要渠道。仅18%的被调查者是从学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获知勤工助学信息的,说明作为专门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的学校机构,其职能作用还发挥的很不充分。只有8.4%被调查者是从校内网络获得。因此信息的获取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调查发现,参加过勤工助学岗位的被调查者大多只是在校内工作,在校外工作的人数很少。因此学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应该加强工作,尽可能地提供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在勤工俭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上,有42%的人认为可以“锻炼交际能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有33%的人认为能“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25%的人认为“可以获得可观的劳动报酬”。四成被调查者认为勤工俭学可以锻炼交际能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这说明勤工俭学在岗位设置上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交往需求,锻炼了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但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和获得可观的劳动报酬这两点,目前的勤工俭学岗位还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要求,所以学校有待在此基础上完善岗位设置,促使大学生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将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5]
而对于勤工俭学的不足之处,51%的人认为“不能学到东西,单调枯燥”,有26%的人认为“耗费大量精力”,23%的人认为“报酬偏低与自身价值不符”。这说明多数同学希望在勤工俭学时能够学习知识或者经验,因此学校在设置勤工俭学岗位上要避免低知识、高体力,进一步满足贫困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在“勤工俭学岗位获得情况”和“勤工俭学工资情况”方面,约60%被调查者认为“岗位不易获得”,这个比例远远高于认为“岗位容易获得”的14%的比例;42%的被调查者认为“工资较低”,4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资“一般”高。可见,学生对勤工俭学的工资收入不甚满意。勤工助学岗位缺乏与工资较低成为制约勤工助学政策措施执行的瓶颈。
(一)国家奖学金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1.奖学金获得比例低
被调查者中有57%认为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比率小。国家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每年奖励5万人,这一比率相对于芸芸贫困生实在是微不足道;国家奖学金覆盖全国,资金面广,但不能完全解决所有学校贫困生问题。
2.奖学金评选标准不明确
调查显示,56%的被调查者认为“评选标准不明确”。原因主要在于测评指标单一以及评选过程的不良风气等。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同学:“……我学习每次都在班上排名前三,但是每次只能拿到三等奖学金,我觉得光看成绩也就算了,但看成绩这唯一标准还落实得差强人意,真是无语了……”(N 01,A同学)
3.奖学金名额的确定方式不合理
调查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为奖助学金名额的确定方式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源于贫困生认定问题。访谈得知,在评选过程中,有的班级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贫困生。这样表面看来似乎很“公平”,但人缘好同学得到的票数自然就多,不一定能选出真正的贫困生。同时导致部分学生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常州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B同学:“……我们班奖学金似乎每个人都可以申请,关键问题在于是否与辅导员关系密切,至于家庭小康的人竟也可以纳入贫困生的范围,其实奖学金本来是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但现在却变了味,致使班级气氛比较紧张……”(N 02,B同学)
(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助学贷款获得难的问题。调查显示,62%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不易获得。这与政策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有关外,还与银行怕风险、怕麻烦的心理以及部分高校消极对待有关,但最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观念滞后不愿贷款以及程序复杂懒于贷款。比如有些地方对贫困证明的要求非常高,不能盖村委会、居委会的章,只能是乡、镇一级人民政府的或者县政府民政局的章。[6]所以诸多的困难使得学生想贷贷不到只好放弃。
(三)勤工俭学政策措施实施中的问题
1.勤工俭学岗位缺乏
调查显示,60%的被调查者认为勤工俭学岗位不易获得。大多数访谈对象抱怨校内岗位设置不足,校外岗位开发又太少,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勤工助学政策执行的瓶颈。常州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C同学:“……我在图书馆干了一学期,每个月只是扫地、拖地,虽然不累,但我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整天做些保洁工作自己也觉得不够。想做点校外的工作,但基本没有……”(N 03,C同学)
2.勤工俭学岗位层次低
调查发现,51%的被调查者认为勤工俭学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学到东西、单调枯燥。所以大学生更期望从事有一定知识技术含量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劳动。目前,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大多为低层次的劳务型工作,如打扫卫生、收发信件、图书馆书籍的整理、学校餐厅卫生和秩序的维持等。大学生勤工助学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但在现实中的确还存在岗位设置与学生需求的矛盾。
3.勤工俭学资金短缺
调查显示,虽然47%的被调查者认为勤工助学的工资一般,但仍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勤工助学工资低。高校勤工俭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大学生的学杂费,资金增值和社会捐赠微乎其微,来源渠道显得单一。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扩大资金来源,促使奖学金政策科学长效地发展
第一,解决贫困奖学金名额确定方式的问题,需要建立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7]规范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就奖学金获得比例小以及资金缺乏等问题,需要学校大力挖掘和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建立多渠道的资助网络。
第三,在奖学金评选标准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评选的规范性和公正性,[8]在实施中要尽量将评选标准客观化,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
(二)理顺助学贷款机制各环节的关系,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到实处
就助学贷款获得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家、高校、学生、银行之间的关系,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国家应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适时推出助学贷款法律法规;银行方面应积极拓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高校方面,应首先充分认识国家助学贷款开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加强和银行的合作关系;学生自身也要积极还贷、诚信做人。[9,10]
(三)拓宽渠道,开发岗位,争取社会支持,推动勤工俭学措施良性发展
第一,针对勤工俭学岗位缺乏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宽勤工俭学渠道,增加勤工俭学岗位,提高薪酬,尽可能多地提供校外勤工俭学岗位。第二,就勤工俭学层次低的问题,需要开发勤工俭学岗位的多样性,同时岗位设定要符合大学生知识型的特点,通过勤工俭学,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勤工俭学的良性循环。第三,在勤工俭学资金短缺问题上,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并力争社会支持,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1]任 琪.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2-134.
[2]潘俊宁,戴荣四.关于高校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2008(3):71-73.
[3]李建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0):177-178.
[4]张青兰.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事业财会,2006(6):67-69.
[5]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86-87.
[6]张筱璐.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51-52.
[7]曾练武,贺春生.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其解困途径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3):176-178.
[8]姜旭萍,李四芬.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8(5):97-101.
[9]张 峰.我国高校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现状与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8(6):46-48.
[10]王红旗.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与对策的新思考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5):90-93.
A Survey on I 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A id Policy to Poor College Students——Taking Changzhou Un iversity for an Example
MA Ji-qian,WAN G Ran
(School of Humanities,L aw and A rt,Changzhou U 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elp students finish their studies in accordance w ith financial aid policy to poor college students. The survey on students in Changzhou U niversity indicat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aid policy had achieved some results,but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 s,such as low proportion of scholarship,unclear selecting criteria and unreasonablemethod for determ ining quotas of scholarship,enormous difficulties in getting state-subsidized student loans,lack of part-time job positions and low-level position part-time jobs,etc.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 s,like perfecting scholarship management system,straightening out loan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developing diverse part-time job positions,etc.
poor college students;funding policy;implementation situation;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C915
A
2095-042X(2011)01-0024-05
2010-09-20
马继迁 (1980-),男,甘肃白银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