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

2011-08-15 00:43
关键词:危机心理管理

李 蓉

(河北工业大学 学生处,天津300401)

危机管理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

李 蓉

(河北工业大学 学生处,天津300401)

本文分析和探讨在高校环境下,学生工作者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作用、预防作用和应对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新方法、新途径。

危机管理;高校学生工作;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四川汶川地震、云南马加爵事件、河北大学李刚事件等威胁师生生命的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对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一现象的高发引起了国内高校管理者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和加深的趋势,但是多数研究都是以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危机管理,很少以学生工作队伍的角度,探讨该主体如何面对危机并且进行危机管理。本文拟就学生工作队伍从事危机管理的有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力求充实高校危机管理的相关内容,对高校危机管理做出一点积极地建设性的贡献。

一、我国高校危机事件频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和问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近年来所遭遇的各种突发事件并且由此引发的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多。客观地看,引发高校危机事件的因素很多,本文拟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以及高校危机管理观念三方面分析我国高校危机事件频发的原因:

第一,宏观的社会背景因素。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更是大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媒体歪曲事实真相,鼓吹台独、藏独、疆独等敏感问题,试图分化、西化我国,使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蒙蔽;从国内的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各种利益矛盾呈现出多发期、高发期的态势。特别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面临着就业、恋爱、学业等诸多的压力问题,极易使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从而产生出比较偏激的认识。

第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随着大学的扩招,使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学生素质层次发生多样化的趋势。从年龄来看,大学生正值青年,身体发育已基本成熟、稳定,但是在思想观念、内心情感等方面却仍然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敏感好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社会实践经验却相对匮乏,阅历不足。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往往出现摇摆不定的态势,极易受到蛊惑和利用。从家庭环境来看,有些学生的家境比较优越,而有些学生的家境却比较困难,还有些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所以来自于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就易使一些学生感到自卑、孤独,从而诱发一些心理障碍,情感意识比较脆弱。

第三,高校危机管理意识的因素。从目前来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相应建立了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灾害控制等专项预案,组建了校园安全的管理网络。但是,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意识仍相对滞后,缺乏一套有效的公关体系和机制。对于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如何与现代媒体进行良性沟通,以及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如何重塑、提升学校的形象等问题还没有能够做出很好的回答。可以说,大多数高校的危机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阶段上,往往等出现问题后,再去想办法进行弥补,从而使广大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对危机管理意识依然非常薄弱,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

二、学生工作贯穿高校危机管理的始终

实现高校学生工作与危机管理的有机统一,是新形势下转变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第一,学生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各种危机的发生总有各种相应的征兆,而在探析高校各类危机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工作者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敏感性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一些易促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及时处理,防微杜渐地筑起一道危机管理的防火墙,预防危机的发生。同时,应积极发挥高校信息监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监测、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日常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行为导向。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信息发布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学生工作者应利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信任、感情基础,增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对信息进行公开地、及时地发布。既能有效制止谣言的散播,又能广泛地争取学生的支持与合作,从而能对危机的爆发和危机的发展态势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危机事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契机。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对于其内心中能否形成坚定的政治意识有着重大影响。然而,高校危机事件的爆发极易诱发校园的不稳定因素,易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偏离正确的方向。危机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人的各种需要,但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还应意识到人们的心理诉求和精神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巨大的精神慰藉和智力支持。因为危机事件所引发的社会需求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动力。[1]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第三代学者、著名的人类学教育学家鲍勒诺夫认为,“危机是一种打断日常生活的因果链而直面人生的突发事件和精神状态”。“每当危机出现时,人将直面自己的处境,并深切地面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疑,这正是教育应该抓紧时机的‘节点’”。[2]所以,每当经历一次危机事件,学生工作者通过运用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日常平淡无奇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更能取得实效。

第三,构建心理干预金字塔体系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年轻的大学生由于其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在面对危机事件发生时,较容易产生恐慌的心态,以致其失去行为的理智,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当危机发生以后,其脆弱的心理状态又很可能产生“涟漪效应”,使学生承受远远高于危机事件本身的精神压力。从近些年来频发的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现象给我们一再敲响了警钟,这要求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从高向低依次构建出完善的心理干预金字塔体系。首先,在高校中必须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新生中进行心理的普查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要经常性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普查心理健康,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其次,要大力举办各种心理咨询会,通过请心理专家做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最后,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收集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与其辅导员取得联系。对有针对性的案例应积极归纳总结,备案入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只有从高向低依次构建出完善的心理干预金字塔体系,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网络,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管控。

三、学生工作是加强危机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当前高校危机事件所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来看,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危机管理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开辟出新的空间和境界,从完善学生工作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高校危机的挑战。

第一,完善高校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实现高校危机事件的有效管理,必须发挥组织机构的决策、指挥、协调等保障作用。任何一所高校都是由各个院系、部门组织起来的,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处理危机事件的组织体系,而我们只有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相互的联系,以实现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渠道的畅通,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好各类危机事件。因此,各高校应组建一个完善的应对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由校级领导组成的决策层,由学校党、团系统、宣传、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执行层以及由学校心理咨询师、网络管理人员、校医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咨询协助层。只有使这三个层级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紧密网络,才能有效地共同应对危机事件,促进校园的和谐。

第二、强化危机教育,加强危机意识宣传。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危机教育,增强危机意识,努力做到“三进”,即进课堂、进演练、进头脑。比如: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授予学生相关的知识;编发高校危机应对手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避免、减少和处理各类危机的相关知识;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基本常识,以使学生在危机事件中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科学自救和互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做一些处理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从而使学生对危机出现的征兆、状况等尽可能熟悉,以学会用理性思维来处理紧急情况,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校园网、校纸、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消除恐慌心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三,发挥高校辅导员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管理、规范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的重要职责,是处理学生日常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校各级领导与学生交流、联系的主要桥梁。辅导员作为专职从事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应对危机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作用,所以必须使他们树立起应对危机事件的高度意识,在教育培训和成绩考评上,都要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只有使他们认真负责,全面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与上级领导沟通协调,才能够真正做到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成为大学生成长、成长的榜样和灯塔。

第四,积极利用网络舆情进行危机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环境,网络舆情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形成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高校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网络的两面性,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正确认识和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起高校危机管理及引导机制。[3]当高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时,部分高校采取封锁消息、关闭学校论坛的方式,虽然这种做法可以短时间让校方摆脱一部分责任,但并不能遏制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更多不实之言的产生。例如2010年河北大学李刚事件,由于校方的三缄其口导致网络舆情不断恶化,使校方只能被动的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4]危机事件的正确、妥善和及时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对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在短较短的时期内凝聚人心,重树学校形象,推动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1]孙亚红.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业,2007,(7).

[2]李伟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张义庭.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与危机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1,(8).

[4]周艳玲,冯婕,胡锐.高校形象建设面临的危机及其对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0,(1).

李蓉(1982-),女,硕士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学生处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