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科化的意义

2011-08-15 00:49林宇晖王静
关键词:大众化队伍马克思主义

林宇晖,王静

马克思主义学科化的意义

林宇晖,王静

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化,从而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路径、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00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壮大以及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路径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义和精神实质。只有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要义。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个二级学科相互区别,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多元化,同时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整体性。其次,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综合了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体例上都具有较完备的整体性,各课程的设立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内在逻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求,提出统一的课程设置方案,以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质量和目标。最后,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向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现象,它毕竟是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既有利于各个具体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有利于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有利于稳定和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使之更加专业化。韦伯认为:“只有严格的专业化能使学者在某一时刻,大概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成就。”[1]我国高校有一支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人数众多,素质也比较高,他们兢兢业业,过去和现在都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这支队伍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出现了队伍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确立,有利于稳定、巩固和扩大我们这支队伍,有利于补充新的力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常新常青,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几年之后,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出来,充实到我们的队伍中,那时我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高校马克思主义阵地就会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三、有利于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2005年以前,马克思主义从属于政治学,其研究和教育工作局限于政治学领域内,具有较强的政治性。2005年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一级学科,不仅具有政治性,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其科学性和实践性不断凸显。首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材体系。最近这些年,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逻辑,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有针对性地编撰出版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教育的需要。其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以其理论研究为依托,根据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充实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路径的多样化有助于拓宽其理论研究的思路。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科建设,一方面让受教育者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诸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2]。

四、有利于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在促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其实践活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学科化,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学校教育是通过专业化的学科教育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化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扁平化”,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大众化的语言来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和内化。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过程中,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传播和发展转向大众化。其次,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育加以区别,广泛而深入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方式更加科学。

五、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信仰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功利主义盛行,又有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这些或多或少地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构成威胁。马克思主义学科化,可以更加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通过实践,可以证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让学生真懂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其真信马克思主义,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总之,马克思主义学科化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都有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学科化,有助于高校大学生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1]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23.

[2]梅荣政.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三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G642.3

A

1673-1999(2011)03-0173-02

林宇晖(1987-),女,福建三明人,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静(1986-),女,浙江台州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2010-11-15

猜你喜欢
大众化队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