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演奏情感

2011-08-15 00:49刘畅武增文
关键词:平湖钢琴曲钢琴演奏

刘畅,武增文

浅谈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演奏情感

刘畅,武增文

陈培勋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既保留了民族音乐元素,又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改编的钢琴曲中的精品。演奏钢琴曲《平湖秋月》,要注意深刻理解乐曲蕴涵的意境、表现乐曲的韵味、恰当控制演奏情感。

《平湖秋月》;钢琴曲;演奏;情感;韵味

《平湖秋月》又名《醉太平》,源于北方小调《闺舞》,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也是广东音乐中的名篇。古筝、笛子、琵琶、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都曾演奏过它,其中以古筝演奏的最为人们所熟悉。《平湖秋月》的旋律婉转、节奏多变,既饱含江南音乐华丽明亮的韵致,又采用了岭南音乐行云流水的走指及圆润的长弓和弹性的短弓,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在杭州西湖所感受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幽美境界。作品依循中国传统美学原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眷恋之情,寄托了作者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天下太平的愿望,具有浓郁的南粤音乐特色。《平湖秋月》自问世以来就受到音乐界的广泛赞誉,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文革”以后,百废待兴。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拨乱反正,文化艺术界掀起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创作热潮,音乐创作得到蓬勃发展,并出现了大量的钢琴演奏作品。这些钢琴演奏作品主要是根据民族音乐作品改编而成,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器乐的元素,譬如琵琶、二胡、古筝、笙箫等,呈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风民情。如王建中先生改编的《百鸟朝凤》、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阳关三叠》和陈培勋先生改编的《平湖秋月》,这些作品是中国钢琴史上最早几首成功的传统器乐曲的改编,也是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曲。

陈培勋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粤曲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在保留原曲调表现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的多声部优势,运用钢琴特有的节奏织体,将乐曲雕琢得更加立体、更具感染力,鲜活地再现了南粤音乐的风格和气韵。

钢琴曲《平湖秋月》受到众多钢琴表演艺术家的青睐,许多著名的钢琴演奏大师都曾倾情演绎过这部作品,同时它也成为国内艺术院校学生的必修曲目。要想演奏好这部作品,娴熟地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固然是必要的,但仅凭借演奏技巧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乐曲蕴涵的意境。意境可以理解为是感情与意象的结晶。音乐艺术中的意境,因人、地、情、景的不同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美。要想演奏好《平湖秋月》,对意境的正确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音乐表现里追求“情”和“景”相互交融,从而迸发出真挚的感情,在一层层更深厚的情感中透入最深的“景致”,塑造崭新的意象,为生命增添丰富的遐想空间,开辟新的美好境界。

二是注意乐曲的韵味。韵味是中国音乐审美中的一项重要标准。在中国艺术中,“韵”相当于西方艺术中的“美”,是美学的最高范畴。从总体上讲,“韵”包括声韵和气韵。声韵在音乐上表现得十分具体,与演奏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情感的气息贯通全曲,气贯才能韵足。气与韵表里相应,只可“混一”,而不可“缺一”。气不贯就不可能达到足够的韵味。韵味的把握是演奏好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关键,演奏者一定要细心领悟。我们在《平湖秋月》的演奏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些风格特点,要随时注意线性思维的运用。

三是恰当控制演奏情感。《平湖秋月》重意境,重情。只有气与韵做到表里相应,合而一体,才能使演奏出来的乐曲情感丰富,余韵无穷。它的旋律,时而宛如薄暮,飘荡起伏;时而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轻起涟漪。要表现出气韵深远、内涵丰满的情感,演奏者自身的情绪要适应乐曲的韵律,如微波起伏,灵动而不呆板,控制好全曲的演奏情感,带动听众的共鸣。曲调由柔和慢慢转为兴奋,动感的加强越来越明显,音乐形象则愈加鲜活。演奏者要抒发出富于歌唱性的情感,并表达在手指演奏的连贯上,触键敏锐而自信,使旋律线条显得流畅而且层次分明,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音色才会明亮而有神采。

整首乐曲最动情之处也就是作者以饱满的意兴讴歌良宵美景和空灵梦幻的世界,这时音乐进入高潮,演奏者的情感应该更加欢快地呈现出来。演奏者的情绪表露应逐级推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波澜。旋律之间则要气息贯通,保持持续兴奋的状态,体现出内在的力量感,将全身的力量都积聚在指尖。从容不迫,准确而流畅。在高潮过后,演奏者迅速平复情绪,音乐归于平静,用美妙的感叹句结束。尾声的意境空明悠远,似箫的颤吟。演奏者应当深呼吸,进入冥想状态,心中歌唱夜幕中月色的美好,引领听众遁入梦幻般的境界。月光邀波浪跳舞,秋风与涟漪相偎。天籁之音中我们的心灵仿佛得到了洗涤净化,也似湖中秋月般清澈透底。

中国的钢琴作品自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中国的音乐讲究的是气韵与风骨、意境与禅宗,钢琴作品也特别重视客观描摹和写意的状态,没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就像中国的山水画、古诗和民歌一样,点到为止。中国钢琴作品最传神之处在于旋律的线性美以及音色变化的丰富多样,气息与神韵的表现独特神秘,蕴含着一种“心随音运、乐隐于形”的美学色彩。中国钢琴音乐的处理,要表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空、离、散、虚、含的特色,亦真亦幻,若即若离,体现出中国人对神、气、冥想的一种感悟,对清雅、高妙之意境的一种追求。

[1]张延春.论音乐的感知与审美[J].艺术研究,2008(3).

[2]邵晓勇.关于音乐作品演绎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5).

[3]侯军.情感在演奏中的作用[J].音乐生活,2009(6).

[4]王跃辉.论“音色”与“情感”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8(8).

[5]魏廷格.中国钢琴曲创作概论[C]//回首百年: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4.

[6]代百生.根据传统乐曲改编的5首中国钢琴曲的艺术特色[J].黄钟,1999(3).

[7]彭基巨.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性及演奏艺术[J].黄钟,2002(1).

J624.1

A

1673-1999(2011)03-0139-02

刘畅(1987-),重庆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及教学;武增文(1953-),重庆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钢琴协会主席。

2010-11-13

猜你喜欢
平湖钢琴曲钢琴演奏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吟荷
夜的钢琴曲(六)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
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