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斌,朱 宁
(1.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2.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23)
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刘 斌1,2,朱 宁1,2
(1.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2.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23)
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的实践经验,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高职教学对旅游新业态积极回应的必要性。
实训实习;导师制;全程观;柔性;新业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基本途径。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还是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都采用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不断发文表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今后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表现在教学设置上即为其对实训实习环节的重视与投入。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导向使得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目前探求一种“为我所用”的高职实训实习模式正成为不少高职教师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实训实习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但总体而言,合作的深度、广度还差强人意。作为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非常期待参与校企合作实训实习项目,通常这一类项目会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激发其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各高职院校也鼓励各专业、相关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实习项目。遗憾的是,如此有效的教学环节的开展与实施却受制于种种因素。就任课教师而言,与企业合作设计项目费时费力;就企业而言,参与院校实训实习项目缺乏利益期望;就院校而言,实训实习项目通常投入较大,而实训实习效果又难以直接监控、衡量。因而,不少院校更愿意将精力、资金投入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的建设上。但再高端的实验室,再多的实习实训基地都不过是物质准备而已,其效能的显示始终有赖于双方的利用。如此种种,导致不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实习环节,处于政策上鼓励、操作上无实质性改革、发展。
据对上海地区5家院校高职旅游英语或类似专业现状调查可知,除一家民办院校校企合作呈常态化,并实行双实习制度外,其余4家院校除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外,实训环节基本处于无作为状态。有专家总结“目前校企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比较狭隘,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缺乏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
客观上说,我们的校企合作实训实习从无到有,从“被认识”到“被重视”,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新业态的不断出现要求高职教育积极应对,以保障、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本团队正是在如此背景下,针对旅游行业及本专业教育层次及教育特点所做的些许探索与尝试。
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1)以导师制促责任制,对内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对外切实发挥行业专家效能,探求内、外专家紧密合作的实训实习机制;(2)实训实习全程嵌入,实训内容相互连贯、循序渐进;(3)相关课程实训内容适时整合,实训实习内容动态调整,关注需求,柔性操作。三管齐下,确保实训实习的有效开展,提升实训实习效果。
1.组建1+1导师制实训实习团队
首先,建立本专业(旅游英语专业)1+1导师制实训实习团队。所谓1+1导师制,即本团队一位双师型教师与一位行业专家组成指导小组,双方从学生入校起开始共同担任一组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同时要求本团队教师借此机会实现从“理论型双师”向“实践型双师”转变。
1+1导师制实训实习小组并非简单组队。首先在专业教师的选择上,我们确定了三位有深厚专业知识、教授专业课程、拥有一定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在行业专家的选择上,我们将目光锁定于在行业有知名度,拥有丰富实训实习资源,并对教学持积极参与态度的业内专家。专业教师根据所任课程特点,确定最佳人选,由系科出面落实,明确职责及激励措施,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需明确的是本实训实习团队既是三个相互独立的小组更是相互关联的团队。在实验阶段,本团队分别与来自上海国旅的国家特级导游、上海科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上海青旅欧美部经理三位业内专家达成协议,共组1+1导师制实训实习团队。同时,我们选择了一个总人数为30人的旅游英语专业班作为实验班,随机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在课程实训环节,由担任专业课教学的这三位专任教师与业内专家共同制定实训实习内容与形式,即这三组学生有着基本相同的校内课程实训内容。在接受共同的课程实训内容的同时,各指导小组主要负责10名同学的校外实训实习。
1+1导师制实训实习团队的组建除了直接进行针对学生的多形式实践培训外还肩负了培养本专业“实践型双师”的任务。本专业已有多位双师型教师,其中不乏取得中级导游证的“老导游”,问题是目前我们一直停留在“理论型双师”的阶段。例如,本专业6位双师型教师虽已取得导游证多年,但除接待零星的散客外,多年总带团量为0。可以说我们以往的实训多是基于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性。因而,1+1导师的另一层涵义是借行业专家之力,专业教师积极实践,实现从“理论型双师”向“实践型双师”转变。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由诸多任课教师共同负责,既是共同的责任,通常情况下,教师个人也就无需为此多费心思。不难发现,以往的专任教师并非水平欠缺,兼职教师也非能力有限,问题是多做少做、做好做坏并无明显差异。责任的不明确必然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懈怠。
明确的导师制虽然在操作上较为繁琐,但其带来的明确的责任制显示了积极效果。实验阶段,专任教师在组队专家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实训资源,将校内实训落到实处。而兼职教师充分利用其行业影响力,不仅积极参与校内实训的设计与开发,还提供相当丰富的实训实习资源。例如,本专业“英语导游服务”课程就设置了导游服务规范与突发事件处理模拟实训环节,本实训环节一改以往由专业教师课堂讲授的形式,将课堂延伸至实验宾馆、餐厅、地质景观园、文化体验室等多个场景。由专家随机提问,学生即时回答,专家模拟示范。在这一过程中,专任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最直接、有效的职业技能,
在共同提升校内实训效果的同时,导师制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校外实习机会。如每年旅游旺季,各大旅行社向上海市导游服务中心借用导游,以解一时之需。而参与本项目的专家,将本部门人手需求与校内实习需求相结合,提供一定量的实践机会。目前实验班学生尚无法独立带团,但因有了数次跟团经验,对导游服务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对行业有了直接的了解。例如,在专家安排下,组对教师及所指导的四位同学今年三月参与了邮轮旅游服务,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教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
各实训实习小组在协作提升实训实习效果的同时,还承受一定的竞争压力。在校外实习开始后,不仅各组学生间有一定的讨论及比较,各用人部门也给出了不同的反馈意见,因而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业内专家责任感明显增强。试验期,本团队平分各组所指导的学生,一段时间过后,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并渴望重新选择,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们对学生也形成不同的评价。双方的了解与重组期望给师生双方不仅带来压力更激发双方的动力。可以说,导师制强化了责任制,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激发了各方潜能。
一直以来,本专业实习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第六学期,各课程的实训内容相对零散,单一。问题是学生对学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互促关系的体会,对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的了解,对自身知识、能力的检验及修补,诸多需求是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并且上述种种通常可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吴祝平早在2005年就提出高职教育全程实训观。认为高职实践教学决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实习环节,而要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全程实训观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要点:一是随着专业教学的进程,各项训练持续不断、贯穿始终;二是各项训练相互连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在借鉴同行经验、综合考虑旅游行业及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本团队将实训实习全程嵌入的原则定位为:实训随着专业教学的进程,各项训练贯穿始终;各项训练相互连贯、循序渐进。在操作上,细化为如下几个方面:(1)实训实习时间前移;(2)实训实习形式多样;(3)实训的内容体现层次性。例如本团队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设计了校园游,由专任教师全程讲解,让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有了直接的接触。随后,本团队安排由全国特级导游员针对新生所做的题为“别样风景,精彩人生”的专家讲座。在课程实训实习内容设计上,我们确定以导游岗位为切入点,从计调、票务、到销售、外联逐步递进,将训练内容延伸到旅行社各常见岗位。要求学生在掌握导游服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熟悉旅行社其他常见岗位,为日后更宽泛的就业渠道打下基础。
此时的“柔性”不仅体现在课程实训内容整合、实训实习成绩考察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实训实习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性。在实训内容整合方面,首先明确实训项目既可以是某门课程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多门课程实训内容重组单独成为一门课程。当然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具有单独的实训大纲和考核要求。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前提下,专任教师罗列出各自课程的实训内容及形式,相似内容避免进行取舍,相同实训资源协调使用,明确所需行业专家技能特长,协调各领域专家负责部分,确保专家进校后充分发挥其效能。除常规实习安排外,目前本团队已开发校园导游、专家讲座、教师短期行业实践、学生旺季行业兼职、双导师景点考察。
如本专业第四学期的“景观讲解”、“英语导游服务技能”、“旅游英语听说”三门课程各有实训环节,本团队在多方协调后设计了SIT校内导游——地质景观园之旅。“景观讲解”课程要求学生自创导游词,“英语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明确景点游览导游服务技能,《旅游英语听说》课程将旅游景点常见对话及相关词组、句式进行总结。三门课程整合实训课时,请来一线资深导游,在校园地质景观园讲解中适时引入导游服务规范与应变技能,专任教师、资深导游点评导游词质量,资深导游同一景点现场示范,专任教师关注语体及语言的准确度,多方结合,使得原本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动静结合的展示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技能有了更好掌握。此外,本团队还设计了双导师景点考察形式,该设计包括同一景点,分别由专业教师和业内专家先后讲解,专业教师紧扣职业证书考试要点,注重语言规范,业内专家则更多展示导游实际操作,注重现场感。学生在观摩不同风格的讲解后,既明确了考试要求,又感受到学校与行业要求的差异,切实体会到知识与技能的相互依托关系。
在柔性化操作方面我们还尝试引入旅游新业态。邮轮旅游是近年政府十分重视的旅游产品新业态。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久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可以预见未来邮轮旅游发展形势大好。对此,本团队特别安排了《邮轮旅游服务》专题讲座,并借有关业内人士推荐,安排一位专任教师及部分学生参与了邮轮旅游服务实践。事实表明,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的转变暂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在旅游新业态、新趋势不断涌现,行业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将旅游新业态以专家讲座、校外实习实训等形式引入,不失为便捷、高效之举。
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试行至今已有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如期见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及困难。我们首先面临的就是经费的短缺。项目的有效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涉及多方、多次劳务支出,既有本项目组专任教师、结对专家也不乏业内其他人士。在近三年的试行中,除去本项目组所申请的科研费用外,我们还不得不想方设法解决资金缺口。目前,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尚未被纳入正常的教学安排,其常态化申请依然处于被研究状态。
其次,学生在享有行业导师提供的丰富的实训实习资源时,部分学生也经历了情绪波动。由于种种内外因素,各组之间甚至各组之中,学生有着不同的校外实习机会,部分学生实习归来显示出对课本知识的忽视,亦有部分学生因缺乏同等机会而产生情绪波动。可以说,在实习心态的调整、实习资源的分配上,我们急需探讨操作的基本原则及实施的公平公正性。
此外,与行业的频繁接触加深了我们对教育滞后性的体会,对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迫切性的理解。如今的旅游市场风起云涌,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我们的传统需求市场已发生极大的转变。据《国家旅游局关于2010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的统计数据: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277262人,同比减少18.67%;而对上海多家主要旅行社调研也显示,传统外语导游已呈饱和状态。另外,近几年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在线旅游服务、邮轮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在线旅游服务为例,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制定、安排旅游活动。据《国家旅游局2010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数据表明,携程居出境游排名第四。这是国内首次有在线旅游服务商进入旅行社“十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必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而改变产业形态。欧美国家,平均60%的休闲旅游和40%的商业旅游通过线上预订;我国这个比例只有5%到10%。种种数据及事实表明在线旅游服务、旅游电子商务大有作为,旅游电子商务在未来的旅游高职教育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导游职业,传统的旅行社岗位的划分、岗位的具体职能及要求必将面临挑战。这一趋势也为院校及行业所感知,但教育方式及模式的滞后性使得不少院校对此视而不见。以本专业为例,本专业创建二十余年,虽课程设置常有调整,但人才培养大方向,课程设置无结构性调整。旅游新业态、新趋势在当前的课程设置中全然不见踪影。《国家旅游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鼓励旅游院校根据旅游新业态、新趋势的需要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鼓励旅游院校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鼓励旅游院校根据旅游新业态、新趋势的需要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依然延续传统办学经验,其结果必然是人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
本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行业的距离,提高了教师、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但政策导向如何转化为教育实践,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如何切实贯彻于高职日常教学,如何将高职教育特色及优势落到实处,有待多方进一步努力,更呼唤具体可行的激励、保障措施。
[1] 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高等教育,2011(Z1).
[2] 吴祝平.高职实践教学观[J].职教论坛,2005(7).
[3] 李恩辉.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加强“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S1).
[4] 杨金华.产学紧密结合 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7(Z2).
[5] 胡晓军.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6] 王章华,王林,龚兴雷.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 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7] 靳生.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8] 张典平,黄雪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模块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G640
A
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2011年资助项目“全程嵌入式实训实习模式探讨”(KYC2011263)
刘斌(1976-),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