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现朴
新世纪以来印度与伊朗关系的战略利益探析
孙现朴
分析新世纪以来印度与伊朗两国战略关系中政治利益、经济能源利益、安全利益等因素,以及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中的可能性障碍因素。
印度;伊朗;新世纪;战略利益
新世纪以来,印度作为大国的崛起势头已经显现,印度逐渐把外交的触角伸向南亚次大陆以外的国家,并与之加强联系。伊朗是海湾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重要成员,加上伊朗在国际政治中地缘位置上的重要性,尤其是伊朗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伊朗国内广阔的市场,成为了印度在外交政策中重视伊朗的重要原因。
(一)政治利益
新世纪以来,印伊两国的关系更加稳固,两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印度成为大国的迹象进一步显现,它已不满足于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开始向南亚区域外扩展势力。从政治方面考量,印度也需要与伊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过去几十年,在印度国内的一些地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不断爆发冲突和紧张局势,而且态势呈上升趋势。随着印度与美国和以色列关系的不断升温,印度国内早有批评声音指出印度需要加强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而在巴基斯坦西部边界的伊朗就拥有这种潜在的战略地位。此外,保持与伊朗的友好关系,对于缓解巴基斯坦的敌对态度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争得伊斯兰国家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也至关重要。
新世纪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并达成了许多重要成果。2001年4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伊朗,进一步推动了印伊关系在多个层面的发展。双方探讨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能性,在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种族骚乱、贩毒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两国的全面合作及加强双边关系铺平了道路。两国在签署的《德黑兰宣言》中承诺,加强双边安全合作,互相尊重彼此的国家安全利益,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安全和繁荣[1]167。 2008 年 4 月 29 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印度,内贾德总统此次访问被印度媒体称为“能源外交”。内贾德重新积极推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石油管线,该管线考验着同时与伊朗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外交[2]2。两国还就西亚和阿富汗局势交换了看法,两国都认识到西亚存在着相当大的战争风险。对于阿富汗问题,两国有着相同的战略利益,两国都支持北方联盟对于塔利班的攻击[3]。
(二)经济能源利益
随着两国的关系不断升温,两国的贸易额逐年上升,其中主要的贸易为石油。印度对于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同时,印度国内的产油量已经稳定,这必然需要从国外大量的进口。伊朗希望扩大石油出口,打破美国对于伊朗的经济封锁,而与此同时印度希望伊朗能尽可能满足印度能源需求。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和供应稳定,印度视伊朗为其重要的能源伙伴,并希望与它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印度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伊朗现已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05年,印伊两国向外界公布了经过巴基斯坦从德黑兰到新德里的石油管道,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这个宏大计划的支持者们认为,这条管道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受益的不仅仅是印度,它同样可以给予参与管道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和平,减轻南亚区域内两个大国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2008年,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印度时,再次提出并推动该管道建设。而印度此次也无视美国施加的压力积极地回应伊朗的建议[3]。这充分说明了印度为了自己国家发展,保护其核心利益,将加强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发展并加强两国已有的外交关系。
(三)安全利益
两国在地区事务和安全关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南亚和中东是世界上恐怖主义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也是遭受恐怖主义危害最深重的地区,分别占同期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总数的 20%、50%[4]74。 同时,伊朗与阿富汗接壤,也深刻地感受到恐怖主义的危害。塔利班攻入喀布尔夺取政权之后,引起了印度和伊朗深深的焦虑,两国面临着主要来自阿富汗恐怖主义这个共同的威胁。伊朗害怕国内的逊尼派极端主义分子受到塔利班政权的资助,这对于什叶派的统治是威胁。面对共同的威胁,两国决定合作保护两国在阿富汗利益的安全。两国在宣言中呼吁两国“在第三国扩展它们的战略利益”,很明显,这指的是阿富汗。印度和伊朗已经建立了针对恐怖主义的联合工作小组,同时把首选的目标定为基地组织。除此之外,两国将继续打击在本地区内的逊尼派武装分子,双方表示会在联合国的框架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5]。
伊朗和印度都是印度洋沿岸的军事大国,与以往相比,今天的印度洋对于世界发展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两国希望在保证印度洋航线安全方面进行必要的合作。两国对于印度洋海域出现的海盗威胁、毒品走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地区冲突等都给予深切的关注。
美国因素是印伊关系中最大的障碍。1997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一直对于伊朗的新政权采取敌视态度。以宗教领袖为首脑的伊朗政府拥有强烈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因而对于美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政策。此后,两国关系一直恶化。海湾战争中美国打垮了伊拉克政权。此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外交政策中心转向遏制伊朗,并在经济上封锁伊朗。2002年美国把伊朗定义为 “邪恶轴心”的成员之一,认为伊朗是拥有地区侵略欲望的国家。因此美国试图在国际社会孤立伊朗,在经济上封锁伊朗。而在此时,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已得到不断的改善,而且印美关系不断升温。2005年7月,美国和印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两国在经济、能源、环境、民主、不扩散武器和高科技及空间技术上的合作。美国的目标是孤立伊朗,遏制伊朗发展核武器。但是印度并不认为伊朗是一个拥有侵略野心的地区国家。保持与伊朗的密切关系必然会影响印美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虽然印度明确表示跟大多数国家一样不支持伊朗拥有核武器,但是鉴于印度所认定的伊朗威胁和反应完全不同于美国的观点。在美国的国会关于美国-印度之间民用核协议的听证会上,有部分议员就质疑印度与伊朗发展合作关系可能会影响美国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努力[6]。来自华盛顿的观点认为,最重要的是印度有多大的意愿参与国际事务阻止伊朗成为核力量的国家[7]。因此印度必须在美伊之间保持一种谨慎的平衡,防止美国因素影响印伊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还将继续制裁伊朗,因此,印伊关系的发展必然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以色列因素也使印伊关系面临挑战。印以两国自外交关系正常化以来,印度一直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关系,而以色列一直以来视伊朗为国家生存的重要威胁。2003年9月以色列总理沙龙访问印度,虽然沙龙最终表示理解并接受印度关于与伊朗关系的解释,但是在2004年11月两国关于反恐问题的联合会议上重新提出了印伊关系这个问题。现在,以色列已成为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商,两国防务合作领域包括武器系统、综合军事训练等[8]52。
阿拉伯国家因素将是印伊关系的新挑战。印度向伊朗大量进口能源的同时,也在向其他阿拉伯国家进口能源,比如沙特。沙特极力反对伊朗在中东地区扩张势力,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并与伊朗在该地区争夺宗教影响力。印度通过伊朗进入中亚地区既是在围堵巴基斯坦,又是在南亚地区以外扩展势力,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自己在南亚地区的独霸地位。印度此举部分上消除了巴基斯坦一直希望所拥有的战略纵深,巴基斯坦肯定会在印伊关系中施加影响,阻止印度势力侵入中亚地区。
印伊两国关系自冷战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的势头,充分说明了两国的国家利益中相互交织的成分在不断增多,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国首脑互访频繁,并达成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两国在阿富汗重建、巴基斯坦保持稳定等国际问题上拥有共同的立场,两国也深刻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紧密的联系可以满足两国所各自需要的重要利益。对于印度来说,印度经济的崛起已逐渐成为事实,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印度需要大量的能源和产品出口市场。而伊朗拥有印度所需的能源供应,并可以成为其长期的合作伙伴。同时,伊朗可以成为印度产品进入中亚地区的中转站,为印度寻找新的产品市场提供便利。此外,从印度国内方面来看,印度国内近几年有强烈的印度教民族情绪,但同时印度拥有世界上位居第二的穆斯林人口,印度政府需要表明印度政府重视穆斯林在国家中的地位。
美国因素将是印度和伊朗关系之中的主要障碍,但是美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印度很难为了与美国的友谊而放弃伊朗这个重要的能源伙伴。印度素来有大国追求,更不可能屈服于外部力量所施加的压力。况且近年来印度外交活跃,俄罗斯、日本等大国都在积极向印度投递橄榄枝。良好的外部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势头,使得印度外交的回旋余地更大,自主性更强。虽然日益上升的印伊关系可能从某种程度上使印美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复杂化,但是印伊关系并不会从根本上破坏印美之间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印伊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在能源供应和经济领域,而涉及核心利益的美国安全问题即核问题上,印度政府一贯表示不支持伊朗拥有核武器,支持美国在该领域所作的努力。众所周知,民主党政府执政更多的是采取运用多边机制来处理国际问题。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塑造美国形象,在对待朝核危机、缅甸问题等上已经表现出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如果美国政府希望与伊朗政府在核问题上达成某种妥协,印度将是一个很好的调节者。印度政府同时与伊朗、美国、以色列保持密切的联系,使这种接触成为一种可能。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因素可能是印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但是并不影响两国关系友好的大局。印度和伊朗在地缘政治上的相近性、经济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依赖程度,以及两国领导人希望两国关系交好的愿望,决定了两国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1]马孆.当代印度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EIU.Country Report India[R].June 2008.
[3]John Cherian,Energising relations [EB/OL]http://www.hinduonnet.com/fline/fl2510/stories/20080523251002200.htm.
[4]张家栋.2006年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状况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7(5).
[5]Robert and Renée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Harvard Kennedy School.India-Iran Relations:Key Security Implications[EB/OL].http://belfercenter.ksg.harvard.edu/files/India%20Iran%20Brief-%20Final%205.pdf
[6]US Congressional report rakes up Iran-India ties[EB/OL]http://timesofind ia.indiatimes.com/world/us/US-Congressional-report-rakes-up-Iran-India-ties/articleshow/634134.cms,2006-11-29.
[7]Pramit Mitra and Vibhuti Haté.India-Iran Relations:Changing the Tone?[EB/OL].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2006-3-8.
[8]C.Christine Fair.INDO-IRANIAN TIES:THICKER THAN OIL[J].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March 2007.
D815
A
1673-1999(2011)02-0030-03
孙现朴(1983-),男,河北石家庄人,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650091)国际关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印度对外战略、中印关系、国际关系理论。
2010-10-30
云南大学2009年度笹川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KT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