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贡献

2011-08-15 00:45林兴龙
关键词: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林兴龙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前提。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任务是向广大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但是处于幼年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在指导革命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只习惯教条式看待马克思主义。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为代表的错误观点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和把苏联的经验绝对化,致使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毛泽东这一时期虽然在实践上也侧重于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走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但他一开始就注重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一直在注意从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情,正如他自己所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他在《外力、军阀与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剖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提出了革命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团结力量、革命对象等问题,特别是基本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从而初步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路。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成果,亦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力量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形势非常严峻。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没有从中国实际出发,连续犯了三次“左”倾错误,致使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为此,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鲜明地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应该是“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2]。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人冲破苏联经验和教条主义束缚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还在革命道路、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颇丰的成果。革命道路方面,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科学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方面,毛泽东深入群众和实际,在土地政策、经济政策、政治制度、阶级状况、文化教育、家庭伦理等方面开展实地调查,并以此为依据领导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等一系列党在农村根据地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逐步形成;另外,在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国际战略、外交工作等方面也取得颇丰的理论成果。这一系列理论,体现了毛泽东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抗战初期,鉴于来自共产国际的王明新投降主义对统一战线的巩固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为巩固和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摆脱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1937年7月和8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了题为《实践论》、《矛盾论》的讲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论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3]”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概括出符合实际的理论原则,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1938年10月,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看作是关系党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总结。1942年,为在党内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识,毛泽东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出了精辟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螺旋式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缺乏建设社会经验的情况下,毛泽东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关于社会的经济建设的“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2月,发表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中指出:我国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说服教育、讨论和批评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这些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源头;不过,晚年的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式判断错误,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等因素,使党的指导思想严重脱离客观实际,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造成建设事业的严重损失。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仍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4]。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一)毛泽东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倒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根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的现实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关起门来搞纯粹的理论工作,而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照抄,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语言形式上,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繁荣起来。

(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毛泽东区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进而区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指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只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二是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和策略。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可行的正确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取得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也是“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5]605-606。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的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中都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得到的必然的结论,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来取代西方议会式合法民主运动。“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5]610。党的建设方面,实行积极的政治思想工作,是毛泽东思想的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6]1094,“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7]。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建国后,经过三年恢复,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时期理论。农业方面,领导全国人民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由低到高,逐步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上,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供销合作小组到生产合作社,逐步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由之路”,并通过国家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逐步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而以和平方式实践了马克思、列宁曾提出的以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构想,以自己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

第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毛泽东继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两阶段论”、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和外交工作等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义中国化是一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事业。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其重大的理论成果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途和发展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终结,而是良好的开端,是在实践中树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是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党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是继承这一思想,实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伟大结合。正如邓小平讲到:“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8];胡锦涛也指出,“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的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要不断根据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和时代条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道路”。历史与实践证明,为了顺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

三、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启示

其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成为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法宝,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根本选择。历史反复证明,当我们从国情出发,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前进,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取得胜利;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会中断,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遇到挫折。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而使我国取得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经验。

其二,坚持理论创新。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这一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要为中国乃至世界所认可和接受,必须具备与进俱进品质,也就是说,理论创新,既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就非常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认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这是一种幼稚者的蒙昧”[6]820。他敢于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结论,提出新结论。如中国革命进程的“两个阶段论”,放弃“城市中心论”,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阐述等,这些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归根到底就是要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5]45,368。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无不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邓小平理论以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判断我国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因此,我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为民,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131.

[2]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5.

[4]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97.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9.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8,17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6.

猜你喜欢
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