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筑
(贵州大学MBA0901班,贵州贵阳 550001)
新形势下对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姚 筑
(贵州大学MBA0901班,贵州贵阳 550001)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经济危机而否定金融创新的意义和作用。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实际上客户的需求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可为,通过多种渠道的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加快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但是,任何创新,防范风险都是首要的。而防范金融风险不仅是银行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金融创新;碳金融;金融服务
提到金融创新,有人会立即联想到2008年的金融风暴,金融风暴让人们不禁反思金融创新的功过。不争的事实是:2007年到2008年,世界最大的一千家银行总资产下降了4兆美金,全球股市市值下降了29兆美金。国际银行界发生“地震”,华尔街著名各大投行关停并转,危机中幸存的大银行内部的经营模式与业务范围也发生巨变。风暴来临,流动性冻结,市场崩盘。过度杠杆、过度投机、产品的过度复杂、监管不力,积聚了道德风险与投机风险,最终在新自由主义旗帜掩盖和庇护下的金融风险由次贷危机引爆进而迅速演化成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抹杀金融创新为美国经济带来的活力,不能抹杀金融创新所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克服掉的一个又一个经济难题。金融创新如同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怎样使用才能使这把剑发挥“正”作用,这便是我们这篇文章需要讨论的主题。
金融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面向客户,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使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客户需要。2008年的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风险,最终由次贷危机引爆进而迅速演化成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教训,概括起来说,就是金融作为第三产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分工,切实履行服务客户的社会职能,使一切创新活动都建立在客户需求的根基之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就是要把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各项活动的首要考量,对盈利性的追求必须以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为基本条件。创新工作也不例外,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性”,但也不能因为“安全第一”而将所有的创新都抛之脑后,裹足不前。金融创新一定要对创新产品进行充分研究、分析论证,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不能因为某一因素风险机率小而忽视它,也不能因为短期内风险小而不考虑长期风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进行金融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
需要强调的是,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尽可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实际上客户的需求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需要金融业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1]我们可以通过与保险、证券甚至同业开展合作,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产品品种、拓展市场。通过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在新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国有商业银行应顺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宏观政策,把握碳金融所带来的商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在第18届中国国际金融展的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商业银行要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要研究探索开放配额制度和发展排放配额的交易市场,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有效地分配和使用国家的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措施,鼓励和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
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可以说大有所为,通过多种渠道的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加快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比如,国家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信贷投向主要应服务于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和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等)企业,设立无障碍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和满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需求;除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外,还应依照相关政策法规拓展低碳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等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同时逐步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低碳业务模式创新将为商业银行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谁抢占了先机,不仅能给本行业务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而且也强化了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可谓是一举两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2/3以上,发展农村金融刻不容缓。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应当放在“三农”发展领域。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措施,包括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适度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等。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全国31个省份中仅有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内蒙古、云南、贵州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贷比超过50%,绝大部分省份在40%左右。[3]存贷比偏低很大程度上说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涉农贷款,农村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低,大量资金流出农村,致使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失血状态。随着城乡统筹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仅靠存、贷、汇传统业务很难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当今农民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类城市金融机构必须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农村经济主体合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在城市开发、开办的标准化服务,如保险、代理、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咨询、担保等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农村,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高效、协调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使有金融需求的农村个体或农村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协作功能,通过二者的协调配合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形成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
在监管层大力提倡“包容性增长”的大前提条件下,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制度特征,就是国民大众合理分享增长成果,强调发展权利同质均等性。落实到银行业,就是要努力将银行服务惠及所有人群,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因此,服务三农,实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仅是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扎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创新可以分为资产负债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创新、虚拟化金融服务创新、个性化金融服务创新和其他金融服务创新等几大类。但进行哪一方面创新或采取怎样的创新组合能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各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比较优势而定。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在金融服务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与经验。
比如,建设银行依据自身个人住房贷款的优势,于2008年将控股子公司中德银行改革重组为专业住房信贷银行,在全国首家试点保障性住房金融创新。转型以来,中德银行帮助众多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仅2010年一季度就发放个人保障类住房贷款1.1亿元,在天津市场占比高达62%。
华夏银行凭借自己在个人业务方面的特色,继推出华夏商旅卡后,日前又正式推出了“循环贷”、“存抵贷”、电话刷卡结算业务等个人业务创新产品,旨在为客户带来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同时,华夏银行网上银行的110项个人在线金融服务功能可以极大地满足个人客户多层次的在线金融需求,系统高效安全、交易方式灵活。同时,首批使用的预植数字证书,大大简化了客户操作,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
近年来,光大银行在理财产品、企业年金、衍生产品等多项业务中都收获颇丰,特别是在理财产品开发上,光大银行立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了其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个人理财方面,光大银行开发了多项国内首创的个人理财产品,包括第一只人民币结构化理财产品,第一只信用关联理财产品,第一只内嵌A股股票期权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等等。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近日在深圳宣布,正式推出信用卡现场快速发卡服务(英文简称:FANS),将发卡时间压缩至92秒!这不仅创下了中国信用卡发卡的最快纪录,更标志着对传统信用卡经营模式的大力创新。同时,这也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自2010年4月底宣布发卡量突破一千万张之后,全力提升信用卡“后规模时代”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实践。
资本大省浙江首次发布银行业创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的内容分别是“浙江银行业金融创新报告”、“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专题报告”、“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专题报告”、“浙江银行业创新产品目录”、“浙江银行业创新大事记”。其中创新产品目录收集了近年来浙江银行业推出的融资服务类、投资管理类、小企业特色服务等七大类176种创新产品及案例,显示这个省的金融创新已进入一个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的阶段。
商业银行的创新举措还举不胜举,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商业银行自身的专业优势,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就一定能创造出好的金融产品。总之,金融创新最终促进银行业形成这样的格局:既有国际一流的大银行,也有扎根地方的小银行;既有专注于提供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也有着重为“三农”服务的银行。
如前所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银监会一再对金融创新提出了“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基本原则,这是国际金融业在长期创新过程中总结的重要经验,它体现了现代银行内部管理的经济资本分配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可以说是对金融创新的基本要求。我们需要金融创新,同时也不能忽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一是把创新风险管理纳入金融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新产品新业务开发过程中,条线管理部门逐项评估相关风险,风险管理部则对上述结果作出独立评估,并确保业务部门制定适当的风险政策、程序和管控措施。
二是要对客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客观审慎的评价,同时做好新业务新产品的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工作。
三是完善金融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经济利润等导向性指标进行跟踪考核,引导经营机构开展理性创新和长效创新。时时审视市场环境,注重风险、收益的匹配,将安全性摆在首位,不盲目追求和承诺过高的收益水平。
防范金融风险不仅是银行的责任,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正如王裕奋先生所说,各级政府应为银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实施资源的最优配置,同时应加快金融创新立法的脚步;各级监管部门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非现场监管的能力,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5]
[1]杨洁.聚焦金融信息化发展探讨金融业创新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2010,10.
[2]袁建萍.低碳经济金融何为[N].建设银行报,2010,1.
[3]温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现实思考[J].农村经济问题,2010,10.
[4]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2010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的演讲[N].建设银行报,2010,11.
[5]王裕奋.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对策 [J].现代金融,2010,7.
Ideas on F inancial I nnov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Yao Zhu
(Guizhou University,MBA,Class0901,Guiyang 550001,China)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a"double-edged s word",whose significance and role cannot be denied just because the U.S.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set off a global economic crisis.The financial industry is,first of all,the services industry,and in fact,customer demand is the sourc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W 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income levels,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s among businesses and residents.China’s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ismuch promis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may be accelerat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nomy,environment and social welfare.However,risk prevention is paramount for any innovation. The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risks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banks,but also that of government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of all levels.
F83
A
1004-342(2011)02-21-03
2010-11-17
姚筑(1970-),女,中国建设银行贵州分行会计部高级经济师;贵州大学MBA09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