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岷县特色高效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1-08-15 00:54:54李福林
草原与草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红三叶岷山岷县

李福林

(甘肃省岷县草原工作站,甘肃 岷县 748400)

1 全县自然经济状况

岷县是甘肃省南部的交通枢纽,国道212线和省道306线贯穿全境,南依武都,北临定西、兰州,西接甘南、临夏,东接陇西、天水等中心城市,是通往兰州、武都、甘南的必经之地,素有“千年药乡”和陇上“旱码头”之称。由于地处甘南高原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是国家开发西部、振兴西部经济、建立西部经济带的依托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为北纬34°07′34″~ 34°45′00″,东经 103°41′29″~104°59′23″;东西狭长,约120km;南北最窄处仅15km左右,总面积3 587Km2。受大尺度环境和地形的影响,岷县气候特点是由北向南从温凉半湿润气候向寒冷湿润气候过渡。太阳辐射较强,降雨量稍多,雨热同期,多灾害性天气,气温偏低而湿润,属典型的高寒阴温地区。全境海拔2 200~3 700m,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平均 112d,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 229.6h,太阳辐射总量125.9千卡/cm2,全年≥0℃积温2 597.6℃,≥10℃积温1 771℃,年降水量596.5mm。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平均68%,年蒸发量较小,平均1 188.2mm。岷县除马坞乡南部西汉水流域属长江水系外,其余洮河、渭河流域均属黄河水系,有洮河、迭藏河、闾井河、纳纳河等大小22条常年流水河。境内河川经纬,水系纵横,地表及地下水丰富。河流经流量随季节而变化。岷县地处甘南高原、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北秦岭山地贯穿全境,地质构造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支秦岭海两褶皱带。在地貌上岷县已属高原形态。

近年来,岷县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制定落实“壮大中药材、草畜、洋芋三大优势产业,培育水电、矿产、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和“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特色经济强县”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川区药材山区薯、东南重点抓草畜”的产业布局思路,立足本县特色牧草种质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支撑,以特色牧草示范推广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特色草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遵循“立草为业、草畜结合、示范推广、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产业开发思路,持之以恒,克服困难,不懈努力,推动了全县特色草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优势产业。

2 特色草种特性及其曲折的发展历史

岷山红三叶又名红车轴草,是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药草兼用型草本植物,株高100~150cm,亩产鲜草4 000~6 000kg,亩产种子15~50kg。岷山红三叶中异黄酮含量为1.0%~2.6%,是大豆中异黄酮含量(0.1~0.3)的8~10倍,其提取物异黄酮类的主要成份是芒柄花素、鹰嘴豆芽素A、人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岷山猫尾草是禾本科猫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90~130cm,亩产鲜草2 000~3 000kg,亩产草籽 20~50kg,其干草粗蛋白低、粗纤维高,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赛马、宠物兔和奶牛最理想长纤维饲草。

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原产甘肃岷县。1944年,岷县引进栽培红三叶、猫尾草,经过多年栽培、训化和选育,适宜当地高寒阴湿的生态条件,已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方优势品种。1987年经全国饲料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定名为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上世纪80年代在岷县、漳县、临洮、武山、卓尼、天水、陇南等多个县市做了示范推广,栽培面积达300hm2;至90年代,因种子繁殖工作滞后,产销渠道不通等种种原因,岷山红三叶种植面积一度萎缩,仅有零星分布,甚至散逸成为野生繁衍状态,濒临种质资源灭绝的危险。2000年岷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从外地购进大量牧草种子,但难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在此情况下,县草原站看准了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的开发时机,组织收集当地散逸的牧草种子,在麻子川乡旋窝建立岷山红三叶原种基地2.4hm2、岷山猫尾草原种基地2hm2,并通过提纯复壮、保种扩繁的办法逐年推广,扩大种植面积。

3 依托项目建设,加快了特色草种的产业化开发

3.1 2001~2005年,岷县争取并实施了国家一期牧草种子基地项目之一的“岷县红三叶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5万元,在南部麻子川、寺沟等地建成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种子基地538.6hm2,不仅填补了岷县优质牧草繁育基地的空白,为特色草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全县乃至全省高寒阴湿地区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提供了优质牧草种子,带动了全县特色草产业快速发展。

3.2 2001~2007年,结合国家级岷县红三叶草种繁育基地项目和3个省级扶贫开发种草项目的实施,整合项目资金,县草原站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定西市种草站合作,实施了自列的“岷山红三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在东、南部为主的 11个乡镇建立示范村 26个,示范户13 000户,覆盖人口5.2万人。累积推广建立种子基地66.6hm2、商品草基地2 200hm2、改良退化草场2 400hm2;累计生产种子 235.3t,总产鲜草250 194.35t。该项目通过研究应用丰产栽培、调制加工、茎叶分离、保护播种等实用技术,突破了岷山红三叶高产栽培的技术瓶颈,提高了岷山红三叶种子、草产量和草产品质量。通过7年的艰辛努力,项目整体已实现总产值9 770.3万元,新增利税1 653.4万元,年经济效益938.3万元,项目区示范农户户均增收0.7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基本形成了“种、养、加、销、研”五大体系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使特色草种基本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新兴优势产业。2008年11月1日,经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9月,该项目荣获定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3 2009~2010年岷县分别实施了《定西市岷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农户后续产业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和《定西市岷县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农户后续产业饲草料地建设》项目,2年累计建成饲草料地970.6hm2(其中岷山红三叶122.6hm2、岷山猫尾草146.6hm2)。

4 特色草产业开发初具规模,区域特色突出

近年来,岷县畜牧部门组织草业科技人员深入草产业开发第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加快了岷山红三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丰产栽培、调制加工、茎叶分离、保护播种等实用技术,在全县15个乡镇、45个行政村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累计种植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面积达到3 533.3hm2,并且在寺沟乡奔直寺区域沿省道岷代公路形成了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5km种植长廊和立林、立珠2个66.6hm2种植片带;在其他乡镇有33.3hm2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11个,特色草产业的区域开发优势十分明显。

5 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2002 以来,岷山红三叶以富含异黄酮药用成份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岷山猫尾草作为赛马理想的长纤维干草,引起了国内外赛马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纷纷前来考察订货,草产品供不应求。在特色草产品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下,先后成立了岷县方正草业公司和甘肃岷山草业公司,目前,2个加工企业拥有年加工草捆能力3 000t的烘干机组3台(套)、高密度打捆机5台、切草机、揉搓机和压榨机12台、小型牧草茎叶分离机20台。2004年以来,加工企业收购农户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鲜草的订单价分别由0.15元/kg、0.14元/kg,逐年提高至 2010的0.45元/kg、0.8元/kg,农户种草收入达21 000~36 000元/hm2,效益十分明显,种草积极性空前高涨。至2010年两个龙头企业已累计加工销售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干草产品20 000t;岷山红三叶干草捆售价由2004年的2 400元/t,提高到2010年的6 000元/t;岷山猫尾草干草售价由2004年的2 000元/t,提高到2010年的10 000元/t,主要畅销湖南、湖北、四川、陕西、上海、北京、山东、香港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2007年12月,在县畜牧局扶持引导下,寺沟乡纸纺村成立了寺沟乡优质牧草种植营销协会,会员涉及全乡11个村,实现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草产业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得到提高。2010年,岷县岷山红三叶营销专业合作社和岷县满青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又相继成立,从而使岷县特色草产业已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展现出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

由此看来,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干草产品作为国内外著名的特色优质草产品,尤其岷山红三叶富含异黄酮,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为了扩大特色高效优质牧草种植区域,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草产品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全县特色草产业开发步伐,满足国内外市场和养牛大县对特色草产品与优质饲草的需求,《岷县草畜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至2015年全县岷山红三叶留床面积达到6 666.6hm2、岷山猫尾草留床面积达到3 333.3hm2,使特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兴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6 主要问题和建议

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岷县特色草产业开发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绩,但因目前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种植规模仍然较小,且种子繁育滞后,加之龙头企业少、资金不足、设备简单、技术落后、产品加工单一、数量较少、尤其缺乏异黄酮提取等精深加工企业,原料型的草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开发速度缓慢,草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和养牛大县发展的需求。

通过近年来的开发实践,我深切感到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需要技术手段与行政措施相配套,更需要建设产业化系统工程来支撑。这是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但在多年的实践中,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也出现了一些产业化开发的技术性问题和资金不足问题,缺乏相关草产业的项目支持,如缺乏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和地块大小的小粒牧草种子专用播种机;岷山红三叶春播当年田间杂草多、除草成本高,缺乏有效的化学、生物除草剂;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收草和收种子季节正值岷县多雨阴湿期,没有种子专用收获机械,人工收割、采集效率低、浪费大、成本高;青干草调制过程遇雨易发霉变质等等。

6.2 对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岷县特色草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制定草产业开发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方面大做文章,使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在高产栽培技术转化推广及产业化运作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尽快将特色牧草种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快速提升岷县特色草产业的开发水平和经营能力,为全县乃至全省高寒阴湿地区发展特色草产业积累经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2010年9月,国家农业部原草原处处长李毓堂研究员,专程来岷县考察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特色高效草产业开发情况。在与省、县领导及专家座谈交流中,他指出岷山红三叶富含异黄酮,是一个地域特色明显的药草兼用型高产优质牧草,开发潜力巨大,非常有必要以岷县为中心,建立国家级特色高效草产业示范区,造福岷县乃至甘肃省定西、甘南、陇南、天水等高寒阴湿地区群众。县委、县政府对李毓堂研究员的建议高度重视,于2010年11月编写出了《甘肃岷县国家级特色高效草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期望得到农业部和省农牧厅对岷县国家级特色高效草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大力扶持,以便快速推进岷县特色高效草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辐射带动定西、甘南、陇南等高寒阴湿地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草产业,加快草原生态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红三叶岷山岷县
岷县中寨镇初冬
发展(2023年1期)2023-10-18 21:22:19
红三叶个体水平异黄酮含量的差异及其形态特征和草产量比较研究
草地学报(2023年1期)2023-02-10 02:53:58
三叶草属2 种草坪草出苗和幼苗生长阶段的种内与种间关系
现代园艺(2023年3期)2023-02-01 06:43:32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0
省钱妙招
握不碎的鸡蛋
九寨沟纪行(三首)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湖北育成我国首个红三叶品种
科学种养(2016年5期)2016-05-23 10:37:08
红三叶联合环磷酰胺对小鼠宫颈癌U14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