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中做改革进取的先锋*——重庆市西里蚕种场的创新发展

2011-08-15 00:51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11年1期
关键词:主业蚕种蚕业

代方银

《蚕学通讯》编辑部

1997年无疑是重庆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重庆以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的崭新身份面向世界,至今已是第15个年头,全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未来。西里蚕种场作为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直属桑蚕一代杂交种专业蚕种场的身份,由于重庆的直辖,也随之划转属地重庆,历史性地离开了四川“娘家”,此来15个年头里,该场与新的直辖市一起前行,克服行业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改革进取,创新发展,多元经营,规模虽不可谓大,然业绩着实喜人,可谓先锋。特别在当前我国蚕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蚕业发展的进程中,西里蚕种场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故行短文介绍。

1 种场概况

西里蚕种场创建于1935年,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办的改良蚕种场之一,至今76年历史。现有土地33.33hm2,原蚕生产基地2个,托管蚕种冷库1座。现核定蚕种年生产能力36万张,为重庆规模最大的桑蚕普种专业繁殖场。现有净资产1 650余万元。为市财政差额预算事业单位,处级,编制116人,现有职工150人,其中在职职工70人、离退休人员80人。

西里蚕种场现为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是农业部桑蚕质检中心定点单位、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配套种场、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蚕桑新品种试验基地。该场专业从事桑蚕普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担负着直接向大面积蚕桑生产提供优质蚕种和重庆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测定的重任,在重庆茧丝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骨干作用。

2 创新工作

西里蚕种场现任领导班子自1997年9月上任以来,在以苏政荣高级农艺师为场长的带领下,坚持“苦熬不如苦干”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改革创新、强化管理,创建品牌、优质服务,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主业生产,在行业形势跌宕起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蚕种生产与推广任务,连年财务收支有盈余,并先后在重庆蚕种业内开创了“八个先例”,实现了蚕种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服务市场稳步发展、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目标,为蚕桑丝绸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好班子”、“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是率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单位发展活力。1998年1月,依据企业化管理的本质要求,率先进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全场实施效益(责任)工资制度,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全员组合上岗、全员质量考核和全员风险共担的经营管理方案,打破了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和用人上的“终身制”。

二是率先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奠定质量技术基础。1998年3月,率先与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平台,并以其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展科研技术合作,积极参与新品种的研究、引进、示范、推广,走“质量—品种—效益”之路。近年与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成功组织实施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项目、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省部级科研与成果转化项目。

2010年,该场与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实施的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重庆市西里蚕种场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0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是率先公开提出服务承诺,拓展推广服务市场。1999年8月,率先公开提出并认真实践“保证质优量足、负责送货上门、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共同发展”的服务承诺。建立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推广服务职能,拓展了推广服务市场。近年蚕种推广服务范围遍及重庆栽桑养蚕的主要区县及云南、贵州、四川、江浙、广西等市外蚕区,还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等国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该场己成为重庆及西南地区重要的蚕种繁育和供应基地。

四是率先建立产业化原蚕基地,夯实蚕种生产基础。2001年5月,该场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在北碚区澄江镇建立原蚕基地。2004年3月,收购了澄江永兴小学,建成了第一个“种场十基地十农户”的原蚕基地。2009年5月,又在合川区云门镇建立了产业化原蚕基地。最近该场制定了《原蚕基地建设“十二五”规划》,按照“巩固北碚、提升云门、建设武胜”的发展思路,在四川武胜县开始建设新的原蚕生产基地。

五是率先实行种场收购兼并,实现主业战略转移。2005年3月,该场收购了合川区原云门蚕种场。2009年11月,该场收购了合川区原安居蚕种场。2009年12月,该场托管了合川蚕种冷库。2010年3月,该场兼并了合川区原太和蚕种场。通过历时5年的收购兼并,实现了整体收购合川种场、建立合川生产基地的主业战略转移目标。

六是率先成功创建蚕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该场始终奉行“质量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创建蚕种品牌。2009年12月,该场“桑椹牌”蚕种被评为“重庆市名牌蚕种”。2010年5月,“桑椹牌”蚕种商标被授予“重庆市著名商标”。这使“桑椹牌”蚕种成为重庆市的第一个蚕种品牌。近年该场每年繁育推广“桑椹牌”蚕种30万张,占全市的35%~40%,处于重庆蚕种业前列,“桑椹牌”蚕种受到广大用户和蚕农的普遍赞誉。

七是率先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探索产业发展新路。2000年以来,该场与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共同培育果桑新品种,同时开展了“御椹红”桑果酒的研制,取得较好成效。2009年5月,该场抢抓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机遇,利用西南大学科技支撑和北碚区菌业发展优势,启动了“桑技食用菌”研发项目,旨在增加蚕农亩桑收入、稳定原蚕基地,探索原蚕基地菌业发展产业化模式。

八是率先援助地震灾区蚕业,展示西里爱心奉献。四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该场积极响应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的号召,并在其亲切关怀指导下,在业内率先开展了援助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平武县蚕桑业灾后恢复重建活动。当年6月,该场与两县签订了《援助合同》,场领导带队4次亲临两灾区,向两县捐赠了价值22余万元的蚕种和价值15 350元的慰问品、慰问金。2009年1月,在该场举行“援助仪式”,再次向两县捐赠了蚕桑发展资金10万元。目前,该场认真履行《援助合同》,并与两县蚕业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项活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商务部、四川蚕业等全国30余家网站媒体相继予以了报道。

总之,十多年来,西里蚕种场展开了持续的“第一次创业”,取得了“打基础、活起来”的显著成绩。当然,与发展愿望相比,他们也认识到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如,生产设施设备陈旧、开发建设滞后、经济实力脆弱、单位和职工依然不富裕等。这些问题,实际也是我国大多数蚕种场普遍面临的困难。西里蚕种场已经把这些纳入其从今年开始的“二次创业”期间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3 发展战略

西里蚕种场从2006年3月开始实施“主业立场、组团兴场”的发展战略。几年来,主业立场方面,该场坚持“巩固澄江、提升云门”,建立了两个原蚕基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组团兴场方面,该场坚持“立足蔡家、开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场部的开发建设,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在发展道路上,西里蚕种场在业内可谓抢先了一步。但这仅仅是开始,目前,该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重庆市经济发展进入所谓“外环时代”,“两江新区”成立,场部所在地“蔡家组团”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抓紧重庆两江新区和蔡家组团开发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包括盘活种场资源、多元开发发展,这是西里蚕种场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机遇,也是新的历史性挑战。随之而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重庆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蚕种场主业生产面临原蚕基地不稳、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生产难度增大等突出问题。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形势与任务,西里蚕种场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即“主业立场、开发兴场”。

──主业立场,即蚕种繁育与推广是种场的立场之本。坚持立足主业、狠抓主业、抓好主业。

──开发兴场,即确立开发建设是种场的兴场之路。抓住两江新区开发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搞好种场的开发建设,壮大种场的经济实力。

为实施好“主业立场、开发兴场”发展战略,实现“二次创业”时期“上台阶、富起来”的目标任务,目前该场坚持“主业”和“开发”两条腿走路、唱好“主业”和“开发”两台戏。

此外,积极响应主管部门关于“整合市属4个蚕桑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正积极推进北碚蚕种场、西里蚕种场两场整合重组改革。据悉,该方案已获重庆市编委批准。西里蚕种场拥有新的期待和希望。

4 感言

世界日新月异,变化发展才是不变的方向。过去作为国家出口创汇“排头兵”的蚕丝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传统蚕丝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何顺应新的发展形势,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蚕丝业需要走出新的路子。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传统蚕业生产几乎只有终端产品丝和绸被有效利用,众多的前端生物产物被废置;相应地,蚕业生产部门也仅从事单一的生产经营,生产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不好,导致产业脆弱,行业裹足不前。因此,怨天尤人,等、靠、要,成为普遍现象和工作套路,有戏言“作茧自缚”。

所幸的是,一种创新思维早已萌动、生长。于是,桑园土地可以多元利用,种桑还可以种菜、种药,甚至与畜禽业和谐共存;桑树产叶养蚕,也可以产果酿酒、生产优质饮品;桑叶不仅是养蚕的饲料,也是生产蛋白饲料的优质原料,在畜禽渔业及特种养殖业有重要应用;大量桑枝已经不再仅仅是柴薪,还是环保型家居及装饰制品的优质木料,或者至少是粉碎后成为生产优质食用菌的基质;养蚕产生的大量蚕沙,可以是简单回归桑园的有机肥,但还可以经过特殊加工后成为流入都市身价大增的多用肥料如花肥等;蚕蛹占据全茧生物量的约3/4及以上,其大量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用成分,本身是一座生物资源宝库,传统的畜禽等动物饲料利用已经被视为一种浪费,深度开发所能带来的价值将远胜茧层的纤维价值;再说,有的栽桑已经开始不为养蚕,而做生态景观农业,于是桑树不再仅仅为养蚕而生,还可以作为生态树种;养蚕未必需要蚕结茧,直接用蚕饲养药食用等经济及观赏动物,或者加工后利用;结茧了,也未必要缫丝,近些年来丝绵被产品的发展足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蚕丝的利用也可以多元化,不仅仅只生产高贵而远离百姓的高档真丝绸,在与其他纤维混纺制作性能多样的家居产品、装饰制品等方面,空间可谓巨大。凡此种种,都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行业效益和增加竞争力的途径。当然,这需要技术的进步,但首先是认识上的突破,全行业的觉醒,才能整体推动,构建起现代蚕业创新体系。这也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蚕种场作为蚕业生产的“第一车间”,蚕业体系的基础功能单元,在行业现状的大背景下,多年来承受着发展上的巨大压力。在桑蚕制种业界,西里蚕种场就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单位,其所以能顺势发展,表象的背后,是西里人的革新思想和跟进的有力措施,关键还在于带头人的素质和能力。尽管还仅仅是走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还不强大,但发展方向对了,我们有理由和信心展望它未来的美好。若全行业如此革新进取,现代蚕业进程必然加速。

猜你喜欢
主业蚕种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保利发展:深耕主业,稳健增长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钢铁主业关停后剩余物料处置方式的探讨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