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2011-08-15 00:52周敏丹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学生

周敏丹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浅论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周敏丹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大学生了解国情和民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就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组织机制、多元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多层面的激励评价机制、多样化活动内容创新机制,整合学校、社会等各项资源,逐步构造出一个稳定高效、创新灵活、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效运行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要求,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是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促使大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机的沟通和融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

1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实践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和渠道,架起了一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使大学生能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校外的实践教育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与拓展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社会实践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利于加强国情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的热情。社会实践还是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大学生转化角色,提高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是加快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2 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实践内容形式有一定突破,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在具体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内容形式较单一

不少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局限在社会调查、义务劳动、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较为简单的层面,部分活动与大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甚至与专业发展方向脱节,也没有按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安排活动内容。实践活动注重表面,实效性不强;宣传得多,做得少;学生干部做得多,普通学生做得少;活动内容单调,缺少新意。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帮助不大。

2.2 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院校对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功能认识不是很清晰,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机制不够顺畅,仅停留在下发红头文件和会议布置上,对具体如何指导实践活动有所忽视,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的对学生要求不高,甚至就是走走过场,为了混个社会实践先进荣誉而已。

2.3 组织保障机制不全

大多学校点面分离,突出重点抓某一类或重点社会实践团队活动,对面上的学生实践活动缺乏统一的计划安排和指导,造成院系各自为政,整体效果不佳。许多学校由于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的短缺,难以大规模组织开展活动,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或是基地很少,社会实践多是学生分散回乡进行,由于失去了有效指导和严格的制度管理,就容易流于形式,难见实效。

2.4 评价考核方式不科学

不少高校没有制定实践活动的考核办法和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因而,往往实践活动后学生只是交一篇实践报告及单位证明,对其是否真正参加活动等无法知晓,没有检查制度和作为学习成绩及综合考评的制约,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实践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指导教师的缺乏和没有享受教学计划内待遇,使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削弱了社会实践的效果。

2.5 运行机制欠规范

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经常化和制度化,活动时间不长,深入程度不够,追求短期效益。大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只限于寒暑假,多是一次性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联系时间不够,没有持续性,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成效。

3 创新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

3.1 创建科学的领导责任和组织管理机制

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泛,需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应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以团委、学工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具体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科学指导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在组织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健康开展。可以考虑形成一体化组织机制,争取实践单位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可成立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聘请地方的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或顾问,参加指导和协调社会实践活动。要完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制定与大学生各学习阶段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及教程,规定实践课时与学分,明确实践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社会实践要列入教学计划,按实践成果分层次记入指导实践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纳入晋级晋职考评体系。社会实践列入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学分考评体系中,按实践成绩单独计分并占总成绩的相当比重,并存入学生档案,成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3.2 建立多边受益的实践基地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要最大程度地优化整合学生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必须建立融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社会实践基地。本着多边受益、多方共赢的原则,将社会实践培养人才、科技发展、服务社会的职能贯穿其中,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学校的专业优势、社会的地域环境优势,形成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良好格局。具体来说,就是努力寻求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根据社会需求和群众需要,可通过招标的方式,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与边远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福利院等保持合作关系,因地制宜地、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稳定的、程度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基地,要力求各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使原来的单一化基地向多类型基地转变,使基地兼有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要通过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新产品,优先转让科技成果,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基地工作,深入双方共同发展和合作关系。在开展志愿服务类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可尝试进行一些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含量的有偿服务活动的探索,诸如市场销售、家教、实体建设等,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3.3 创新多样化的活动机制

要根据新时期的需求,不断探索社会实践的规律和特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不断拓展其活动项目,丰富其时代内涵,使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首先要突出社会实践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体现时代的主题,通过针对当下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服务对象选择最需关注的基层社会群体,城市学生关注农村,农村学生关注城市,通过实践去体察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现实中去经受挫折、感受市场竞争,锻炼自己的品格和意志,通过绿色环保、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分析等主题活动,在奉献中和社会的肯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社会实践要与大学生专业特长相结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专业特点,自愿选择和合理设置实践队伍结构,学科交叉渗透,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政法专业的适合普法和政策宣传咨询,外语、计算机专业适合小学生学习培训,物理专业适合家电维修,艺术专业适合文艺下乡等,既使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又将教学课堂拓宽到社会,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再次,以科研课题促经济发展。实施带课题下乡,以专业指导老师带队,结合科研课题深入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开展文化和技术帮扶,为地方文化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3.4 健全活动风险机制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缺少风险机制是潜在的大问题。高校应该制定成文的社会实践事故处理预案和办法,要在每次社会实践前进行相关规则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社会实践活动出发之前,校方与学生签订风险责任协议书。学生在活动期间遵守校方的组织安排,出现事故由校方承担责任;如学生没有按照校方统一安排,擅自离队活动出现的事故后果由自己承担。另高校可对社会实践活动投保,由社会分担事故风险。通过在社会实践之前,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度,充分掌握实践地点的治安状况、路线环境及道路交通、风俗习惯等情况,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相关事故急救训练,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1-6]。

3.5 建构多元化的活动保障机制

经费不足问题是长期以来阻碍和制约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要保障社会实践的资金,就要整合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赞助、社会筹集、自主经营等多种形式,建立多渠道筹集活动资金的机制。首先,高校自身要认识到社会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提高拨款的比例。其次,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团体、福利机构、民间组织的联系,协助他们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费用由他们承担,学生提供义务服务和劳动,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再次,扩大社会交流合作领域,开展互利性质的实践活动,争取企业的经费赞助和实践岗位等报酬。另外,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调查,费用从科研经费中支出,学生和教师各有所得。在组织、经费、目标上建立明确的制度,通过多元化的投入保障,使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投入和受益主体的统一[7-9]。

3.6 创新社会实践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结合,在规定学分、学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综合考量实践活动的时间长短、实践报告的质量、社会实践的反馈和成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论文报告、实践单位评价、科研成果、个人所得荣誉等一并分类归档。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计入学分,并作为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标准,与评先和个人奖学金挂钩,与推优入党和推荐就业挂钩。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和辅导员,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年度工作考评,按能力与成绩,与其职称评定和评选各类先进相结合[10,11]。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社会实践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校团委还需通过与实践地区的沟通反馈,促使实践成果被实践地区采用,同时通过及时反馈进行跟踪并用社会实践活动中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促进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取得实效。

[1]欧阳霞,汪晓莺,高金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活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365-369.

[2]李同果.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J].教育评论,2005(5):61-63.

[3]赵振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06(6):114-115.

[4]蔡景华.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60-61.

[5]王松,邓迎迎,杨秀丽.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6):39-41.

[6]赵丽霞.对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2-124.

[7]刘媛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科学构建[J].湖洲师范学院学报,2007(6):132-134.

[8]段喜春,常金奎.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建立和完善四大机制[J].文教资料,2005(32):7-9.

[9]张兵亭,徐梅,冯素玲.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9):49-50.

[10]冯森.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与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4-117.

[11]高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7-58.

On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for Social Practices of College Students

ZHOU Min-da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Social practic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mportant way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and they are signific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to develop their abilities,to serve the society and to perfect themselves.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some problems in social practices of college students.To ensure that social practices can be carried out efficiently we should build up a sound scientific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a multi-effective financial protection mechanism,a multi-level incen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and diversified activities’innovative mechanism.And it puts forward a suggestion to integrate resources of schools and society to construct a stable and efficient,innovative and flexible practical mechanism for long-term operation of social practices.

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activity mechanism;innovation

G642

A

1674-3512(2011)03-0272-04

2011-03-28

周敏丹(1980—),女,江西临川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学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