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丽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外语教学对策
陈立丽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及外语学习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此介绍了中介与石化现象,从而分析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原因,并针对外语教学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期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石化,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中介语;石化;外语教学
Nemser提出(在二语习得中)所有第二语言习得者在掌握目标语的过程中,都会发展一种独立的且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语言系统(Nemser,1971)。他把这种语言系统称为接近系统。Corder把它称为个性化方言或过渡能力(Corder,1971)。而最早提出中介语这一术语的是Selinker。胡壮麟对中介语是这样界定的:由仍旧处在一种语言学习阶段的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构建的语言结构称之为中介语。正如中介语这一术语自身所示,中介语是介于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1]。中介语这种语言系统以习得者母语为出发点,在二语或外语习得过程中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在此过程中中介语是否会达到目标语这个终点?事实证明,大多数学习者在向目标语接近的过程中会出现停滞现象,这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与目标语相关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于在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保持不变,而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作用甚微[2]。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阻碍习得者外语学习的顺利进行,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本身的学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从解析石化现象着手,提出英语教学可行性策略。
石化现象从性质上可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暂时性石化是指石化的中介语处于语言学习高原期或稳定期,在此时期目标语的发展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石化的中介语可以改变、发展并被修正。社会、心理以及互动的各种变体或教学“欠火候”等都可以引起石化现象的发生。许多学者认为,处于这种石化现象的中介语,其发展的停滞现象仅是暂时的或暂时处于学习高原期,因此石化现象容易被解化。永久性石化是指,具有与目的语特征不同的、不可改变的、不可修正特征的石化了的中介语,无论学习者接触多少目标语、接受多少目标语教育都无法改变这些特征。暂时性石化现象亦可称为软石化,永久性石化现象也可称为硬石化。
石化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个体性石化与群体性石化。个体性石化又可分为偏误复现及语言能力石化。无论学习者收到多少纠正性反馈,外语或二语学习在输出过程中不受句法结构的限制,因而反复出现不恰当的中介语结构,这种现象称为个体性石化。外语或二语初学者及语言熟练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容易出现个体性石化;相反,经过较长时期学习目标语的外语或二语学习者或流利运用目标语的学习者通常出现语言能力石化。这种石化现象处于外语或二语学习者的语音、句法、词汇及语用的发展高原期。事实上,偏误复现与语言能力石化的界限是模糊的,因为众多学者认为偏误复现时常是能力石化的表现。大量语言能力石化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偏误复现的收集及分析基础上的。已建立起来的语言变体被整个语言社区广为接受的过程称之为群体石化[2]。这些变体可以被看作是此语言社区的标准语,它们会导致新的方言的出现。虽然群体石化研究并不直接与二语习得相关,但其研究成果可清楚地显现出个体性石化现象。如洋泾浜语,说明在某种程度上群体石化的过程与个体中介语发展的早期阶段极为相似。由于语言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探讨语言石化的类型和发生的原因对于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elinker在早期提出五种引起石化的原因:(1)母语的干扰。学习者的目标语受到母语的极大影响,不能输出正确的二语语言表达;(2)训练迁移。二语学习者对某种中介语结构进行了过多的练习,以致他们不能成功地继续发展新的语言结构;(3)不恰当的学习策略。学习者可能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学习策略,从而造成中介语石化现象;(4)不恰当的交际策略。当学习者用第二语言交流时,为了实现流利的表达或不影响交际效果他们可能运用一些不恰当的交际策略;(5)过渡概括。学习者扩大了目标语语言规则的使用范畴,而这些扩大了的范畴是不为目标语语言规则所接受的[2]。另一种方法是将石化现象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外因包括文化移入和交流互动。
如上所述,石化现象按其性质可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这种分类对我国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牛强的研究表明,我国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基本上遵循这一模式:在初学阶段持续、稳步的提高,学习者不断地积累外语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这一时期通常发生在中学阶段。在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大一、大二阶段有较大进步。进入大三后,学生的外语水平趋于稳定。如果学生此后持续以前的学习强度来学习外语,并且其学习方法保持不变,那么他们的外语水平就会基本上从此止步不前。根据Selinker所提出的标准,稳定期持续五年以后,中介语就会石化。而大多数学生由于此后外语水平不再继续提高,失去了成就感,因而他们失去了外语学习兴趣。中介语由石化转向衰退,这就是石化后的中介语有退步趋势的原因。因此,初学者学习的稳定期通常预示着石化现象的到来,例如,二级停滞现象。按照这一模式,我国高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大多处于稳定期或暂时性的石化,尚不属于永久性石化。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稳定期这一重要时期,时刻把握学生的外语学习状况,不断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优化目的语输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他们的外语语言能力,使得他们在接近目标语的过程中能够尽量避免消极性石化现象。
根据石化现象的成因,教师应尽量帮助学习者避免中介语的石化,发现石化现象时应积极帮助他们解化。教师对学习者避免石化现象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学迫切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外语教师应接受定期的培训,不断扎扎实实地学习外语,以具备较好的外语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外语教学方法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对引发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对外语教学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期望,并时刻做到对学生负责。一位热心、思想开明并认真负责的教师才能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而愉悦的外语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外语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信心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常遇到种种困难而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而此时,教师应始终保持其教学有趣、新颖,并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再次,教师应不时强调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做到课前及时预习,课后按时复习并认真完成其布置的学习任务。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母语干扰是造成中介语石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按照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当教授的目标语结构容易受到母语结构的干扰时,教师应当采用如重复、替换等机械性操练的方法来克服母语干扰,以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例如,教师在解释有关从句的具体规则后,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各种含有从句的句子;另一方面,应当鼓励学生尽可能大量阅读由外语母语者撰写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习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外语词汇的含义,熟悉外语句式结构,从而获得各种外语写作技巧。最终,使他们的外语语言意识得到发展,这有助于减少母语干扰。
其一,学生学习新单词时采用词汇学习策略,既通过掌握生词的固定搭配及其习语的使用来学习新单词,而不是用传统的词对词翻译的方法记单词。很好地掌握固定词语搭配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生应当记忆大量实用的语义群(将一句话分成几个部分,以分步学习或理解,这些不同的部分既称作语义群)。这样将可使学生恰当、地道地使用所学新词。
其二,学生应当效仿儿童学习说话的方式来学习外语。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应当不怕犯错,当出现错误时(以语义为主轴)不断调整,直到做出正确的表达为止。此外学习者还应多听本族语者讲话,多看外语节目并做到及时模仿,日常多用外语主动交流。
反馈可分为情感反馈与认知反馈。关于对外语口语课堂上的反馈,有些学者认为,学生犯错误时只要表意合理就可少纠或不纠其错,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样做会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以至反复出现错误,直至石化。然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多了,出错的概率也会增大。此时若教师频频指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就会使其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应用语言学对于语言失误的分析观点认为,只有当错误影响到正常交际时才有必要予以纠正。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清楚学生所犯错误是不妨碍交际的失误,还是妨碍交际的失误,对于前者可以暂时忽略,以保证交际的顺畅进行,而对于后者要予以纠正。因此对学习者做出肯定的情感反馈于否定的认知反馈,一方面会鼓励学习者继续语言交流,同时又对其语言使用起到了有效的控制,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以上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析表明,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石化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应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克服石化现象。从根本上说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是围绕学习效率与学习强度展开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言语输入的质和量是教师应关注的焦点问题。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对外语教学与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对石化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时期,并有助于在此时期给予学习者最佳的外语输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有效地减少石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73.
[2] Selinker 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10).
H319
A
陈立丽(1983-),女,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