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2011-08-15 00:50:03魏文娟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预科生预科初级阶段

魏文娟

(喀什师范学院 汉语教学研究部,新疆 喀什 844008)

初级阶段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魏文娟

(喀什师范学院 汉语教学研究部,新疆 喀什 844008)

汉语写作课程是预科阶段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86篇作文的统计分析,归纳出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存在的偏误,并探寻在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听、说、读技能的教学起步较早,教学方法也比较成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而写作技能的教学及训练起步比较晚,学生在初学时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就是写作,这是因为写作考查的不是学生对目的语简单的只言片语的语言输出,而是对所学目的语语言系统词汇、语法的重新筛选和应用,同时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目的语的语言思维习惯、篇章结构布局、文化背景知识等内容有较高程度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所学汉语综合知识的检测。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的讨论大都集中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研究和对外汉语领域中以汉语为学习目的语的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研究这两个方面,在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领域的讨论则寥寥无几。本文在借鉴前者在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初级阶段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学习汉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偏误以期探寻其成因,以达到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写作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语料偏误分析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学校集中学习过三个月汉语的初级阶段预科生。所选语料为预科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的86份写作试卷,包括各分数段的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学习生活》,文体为记叙文,写作时间为30分钟。

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汉语的词汇及语法系统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在写作中出现的偏误比较多。下文笔者将语料中较典型的偏误进行分析,其类型如下。

1.1 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在标点使用上一般存在这样的偏误:一句话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句号,句中缺少表示语句停顿的逗号;在句中不该停顿的地方用逗号停顿,破坏句子完整意义的表达;不会使用引号和冒号以及感叹号。

(1)*后来我留级了那时候我心里很难过。

后来我留级了,那时候我心里很难过。

(2)*还不如用笑容去,迎接学习。

还不如用笑容去迎接学习。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是普遍现象,在所选语料中几乎每份试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对标点符号的教学不够重视,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标点符号错误,学生对汉语标点符号系统不够熟悉也不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受母语标点符号系统的影响,在汉语写作中套用母语标点符号,给学习汉语标点符号造成负迁移。

语言有自己的标点符号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汉语的标点符号系统的教学,细致系统讲解汉语标点符号的知识,并让学生加强标点符号的练习。此外,应帮助学生克服母语标点符号系统负迁移的影响,将两套标点符号系统做比较,重点讲明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汉语标点符号。

1.2 词汇偏误

在查阅试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写作中的词汇错误是普遍的,比较典型的归纳为以下几类。

1.2.1 结构助词使用不当

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是把词语连接起来构成具有某种句法结构关系的短语。其中“的”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助词,是定语的语法标志;“地”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助词,是状语语法的标志;“得”在句中是补语的语法标志。

(3)*下课后我认真的读课文。

下课后我认真地读课文。

(4)*有空时间得话读汉语书。

有空时间的话读汉语书。

(5)*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说的很流利。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说得很流利。

学生误用“的”、“地”、“得”主要是对汉语句子成分的划分不够清晰,不能准确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

1.2.2 介词使用不当

(6)*我现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努力学习汉语。

我现在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努力学习汉语。

(7)*有的人来说学习方法可能不重要。

对有的人来说学习方法可能不重要。

介词是汉语的虚词,学生在使用汉语固定的介词结构表达时,受母语时位格、向格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遗漏表示方位或关涉对象的固定介词结构中的介词。汉语介词的数量多并且用法复杂,比较容易混淆,少数民族学生对各个介词的语法意义及用法不够了解,容易造成偏误。

1.2.3 不能区别否定副词“不”和“没有”

汉语否定副词“没有”“不”和动词结合表达的意义较复杂,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没有”、“不”和静态动词的结合理解的偏误较少,理解和使用偏误较多的是“没有”“不”和动态动词结合表示的时间意义。他们分不清汉语的时态,往往将母语时态的表达形式套用在汉语时态的表达上。

(8)*我的学习因为不好,因为高中的时候我不学了汉语,来到大学后学汉语。

我的学习因为不好,因为高中的时候我没学汉语,来到大学后学汉语。

(9)*我以前不来大学的时候。

我以前没来大学的时候。

例句(8)用“不”和表示过去的“了”表达句子过去的意义,这种表达形式反映了学生虽然明白“高中的时候”是已经过去的时间,但不会正确使用汉语表达方式,不清楚“没有”的否定时间范围。例句(9)完全混淆了“不”和“没有”的用法。这主要是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语言例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都是黏着语,句中有明确表示时态的语法标志,比较容易区分时态,而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句子中的成分没有明确的形态标记,不易区分时态。

1.2.4 不能区别动词“知道”和“懂”

(10)*你不知道汉语你就听不懂专业课。

你不懂汉语你就听不懂专业课。

(11)*我刚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汉语。

我刚来的时候也不懂汉语。

在维语中“知道”和“懂”是用同一词形表示的,但在汉语中这两个词的使用方法和语义搭配是有区别的,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对这两个词语的使用比较模糊。

1.2.5 能愿动词的误用

汉语能愿动词有两大功能,一是施为功能,使事件或动作的发生具有可能性;二是推测功能,表达对有关事件或动作所做出的可能性的判断。

(12)*第二学期的考试我一定肯考及格。

第二学期的考试我一定能考及格。

(13)*老师对我说你一定坚持努力。

老师对我说你一定要坚持努力。

在例句中“能”的核心意义是“具备成事条件”,“要”的核心意义是“情势趋向”,学生不能区别汉语能愿动词的不同意义,易出现偏误。

1.2.6 “了”的误用

(14)*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了。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15)*可是老师常常关心我了。

可是老师常常关心我。

(16)*因为高中的时候我不学了汉语,来到大学后学汉语。

因为高中的时候我没学过汉语,来到大学后学汉语。

(17)*医生问了我的妈妈得了什么病,我听不懂。

医生问我的妈妈得的什么病,我听不懂。

(18)*我努力学,一定要通过了MHK等级考试。

我努力学,一定要通过MHK等级考试。

(19)*为了迎接其中考试了,我认认真真地复习。

为了迎接其中考试,我认认真真地复习。

汉语的动态助词“了”的用法比较复杂。“了”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用在句尾,表示情况发生变化以及有成句、表达语气的作用。学生对“了”的用法掌握得不扎实,再加上受母语表示过去式附加成分的影响,在作文中这类偏误较多。

1.3 句法偏误

1.3.1 词语搭配不当

(20)*我学汉语期间受到了很多困难。

我学汉语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

(21)*我觉得出来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种。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种。汉语中存在大量近义词和形近词,少数民族预科生要掌握他们的语义搭配需要很大的阅读量、词汇量和大量的词语搭配记忆。但初级阶段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不论在汉语阅读量、词汇量,还是在词语搭配的记忆方面都很欠缺,因此容易产生偏误。

1.3.2 语序偏误

(22)*我来到这所大学以后,老师的话听不懂。

我来到这所大学以后,听不懂老师的话。

(23)*学校活动完以后一定要一个小时听音乐,一个小时玩电脑。

学校活动完以后一定要听一个小时音乐,玩一个小时电脑。

(24)*我以前九年学过汉语。

我以前学过九年汉语。

(25)*我来师范学院以后,学院的都朋友说学院的都专业书是汉语书。

我来师范学院以后,学院的朋友都说学院的专业书都是汉语书。

汉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受母语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等语言语序的负迁移的影响,习惯将句中的宾语置于谓语前,将表时间的定语置于谓语前,将表范围的副词“都”置于名词之前。这类偏误在初级阶段预科生写作中普遍存在。

1.3.3 句中缺少成分

(26)*我去医院以后一个汉族医生。

我去医院以后遇到一个汉族医生。

(27)*每天早上起来去教室里,有早读,然后早饭,再上课。

每天早上起来去教室早读,然后吃早饭,再去上课。

(28)*我在学习汉语,因为汉语我们的国语。我在学习汉语,因为汉语是我们的国语。

(29)*我刚来时候不太习惯大学生活。

我刚来的时候不太习惯大学生活。

(30)*我去年来的。

我是去年来的。

(31)*我以前一句汉语听不懂。

我以前一句汉语也听不懂。

(32)*我一定要帮助。

我一定要帮助你。

(33)*第一年我的不太好,我的老师天天鼓励我。

第一年我的汉语不太好,我的老师天天鼓励我。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新疆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句中缺少的成分一般为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或特定句式的某一部分。

1.3.4 比较句的偏误

(34)*现在我的汉语水平比以前很高了。

现在我的汉语水平比以前高了。

(35)*现在我的汉语学得更以前多好了。

现在我的汉语学得比以前好多了。

例(34)句中在形容词“高”前误加了程度副词“很”,学生没有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结构形式。

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偏误是比较明显的,避免这些偏误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词的辨析,精讲义项多且用法复杂的词语。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平时积累汉语各种词类的用法,增加练习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明确标注出错误的类型,并敦促学生改正、记忆。

1.4 语篇衔接连贯偏误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写作中,语篇围绕一个主题叙述或论述,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这方面的偏误主要表现在:

1.4.1 关联词使用不当

(36)*我特别努力因为没有效果。

我特别努力但是没有效果。

(37)*只要多说、多听、多写、多练,才能学好汉语。

只有多说、多听、多写、多练,才能学好汉语。

初级阶段的预科生没有掌握常用的汉语关联词的逻辑关系及语义连接,特别是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如“只有…才…”、“只要…就…”,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虽说…然而…”等,因此在写作中偏误较多。

1.4.2 写作格式偏误

初级阶段预科学生在写作中因对篇章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而造成了分段错误,在不该分段的时候换行分段,造成篇章整体结构和语义衔接错误。在汉语写作中段落开头不空格,顶格书写段落内容,或空一格、空三格书写段落内容。

汉语的书写习惯是自左向右,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母语的书写习惯是自右向左,在汉语写作中出现这样的偏误还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 教学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写作中存在标点符号、词汇、句法及篇章衔接连贯方面的偏误,这也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要消除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写作中的上述偏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教师应提高自身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理论素养

写作教师应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理论,了解学生在第二语言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研究第二语言写作的学习策略问题,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2.2 重视写作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

写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该是及时有效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难点,重点讲解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二语言写作,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及时点评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句法、篇章衔接连贯等偏误,要求学生改正,从而巩固学生的汉语词汇及语法知识,逐渐减少写作中的偏误。

2.3 重视培养学生对汉语的语感

开设汉语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初级阶段少数民族预科生对已学汉语词汇、语法、文章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写作,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语言层次的优秀作文,或背诵一些优秀作文。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写作,例如日记或周记等,让他们学会用汉语文字表达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思想,培养用汉语思维的习惯,减少母语在写作中的负迁移。

[1]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 杨德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概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7.

[4] 成燕燕.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语语法教学难点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辛平.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67-71.

[6] 陆跃伟.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2):143-145.

[7] 金燕燕.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2):155-157.

[8] 吴春相,余瑞雪.“不/没+VP”的时间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83-88.

[9] 赖鹏.汉语能愿动词语际迁移偏误生成原因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67-74.

[10] 姜轶群.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篇衔接与连贯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8(2):2-20.

Error Analysis in Learning Chinese Writing for Minority Students at the Primary Stage in Xinjiang

WEI Wen-juan
(Chinese Teaching Department,Kashgar Teachers College,Kashgar 844008,China)

Chinese writ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minority students at the primary stage.Based on the error analysis on learning Chinese writing of matriculation students of 86 compositions,this essay summarizes the errors in learning Chinese writ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Xinjiang and suggests methods for correcting the errors.

minority students at the primary stage;Chinese writing;error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y

H193;G75

A

1009-3907(2011)09-0121-04

2011-02-26

魏文娟(1981-)女,河南西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双语研究与教学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刘 琳

猜你喜欢
预科生预科初级阶段
跟踪导练(二)(6)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1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探讨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