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科
(大连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辽宁大连 116022)
特色风格
——电视栏目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李晓科
(大连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辽宁大连 116022)
分析了中国电视栏目在改革发展中形成的类型及风格特点,阐述了电视栏目的风格创新与电视节目的定位影响,提出了形成特色风格是电视栏目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电视栏目;风格;创新
所谓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1]。
电视艺术就其本身的发展来说,才有几十年的历史,较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绘画、音乐、戏剧和电影等还显得很年轻。电视艺术的理论也正在逐步探索、完善之中。目前,电视节目的形式、种类繁多,评价的标准也不一致。本文就综合型、杂志型、专题型电视栏目风格的利弊进行剖析,进而探究特色风格对于电视栏目成败的重要意义,旨在为中国电视栏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栏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最基本的样式。在中国电视发展的进程中,栏目充当着重要角色。栏目化对电视节目的规范播出和节目内容的准确定位起到了重要作用。栏目化是按照收视对象来设置栏目的内容与形式。定时、准点播出使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观众能在电视屏幕上找到各自喜爱的节目。因此,栏目成为一个电视台承办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格的形成则是栏目走向成熟的标志。
电视栏目的设置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综合型、杂志型、专题型。每种类型栏目的创办成功除了与内容、形式和结构有关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特色风格。栏目有了独特的风格,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目前,从国内外的电视发展来看,综合型栏目已逐渐被淘汰,主要是由于综合型栏目追求“大而全”“雅俗共赏”。其实这种目标效果很难达到,并且给节目编导、制作人员出了两个难题,既要做到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易于接受,又要满足普通百姓的愿望。这就不得不把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节目串在一起播出,结果造成栏目各个板块组接很难形成一个栏目的主体风格。这种类型的节目从表面上看,异彩纷呈、热热闹闹,实际上使整体节目“俗、平、浅”,主题模糊,印象不深,让观众观后很少有深刻印象和回味之感。
1993年,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的推出,曾给中国电视节目的改革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来了众多的追随者和效仿者,给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带来了十几年的繁荣。《东方时空》创办的成功在于节目定位准确,具有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栏目风格。随后几年,《经济半小时》《万家灯火》《生活》和《世界体育报道》等典型的杂志型栏目相继出现,逐渐摆脱了综合型栏目的“大而全”和“俗、平、浅”,改善了栏目定位不准、主体风格模糊的状况,强调了服务观众的意识,突出了栏目的主体风格。
《东方时空》改板后,其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不断趋于完善,栏目的特色风格更加突出。《音乐电视》退出,《面对面》登台,《东方时空》在新闻性的背景下内容重新组合。由总主持人充当新闻评论员的角色,以面对社会、关注人生、浓缩人生精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主要叙事内容,形成了“短、平、快”的栏目主体风格。《东方时空》由四个子栏目构成。《时空报道》具有较强的新闻时效性,《面对面》属于新闻言论,《东方之子》和《生活空间》均属人物专题报道。《东方之子》和《生活空间》其内容含量很大,专家、干部、平民百姓,各行各业无所不及。由于风格独特,观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形象塑造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核心[2]。《东方之子》每期一个人物,以专访的形式,通过主持人与被采访者融洽和谐的交谈,以特写镜头为主,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观众每天面对屏幕进行观赏,如同品尝着一道道丰富精美的百科文化大餐。如“著名中医专访”和“戏剧流派传人”等系列人物报道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中医专访”先后介绍了温热病专家董建华、心脏病专家程可冀、方剂学专家王锦之等。“京剧流派传人专访”分别介绍了梅、麒、荀、程、马、杨、裘、李、谭等各京剧流派的传人,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使观众领略到不同流派的美。所有这些人物故事娓娓道来,浓缩了人生精华,堪称《东方时空》最吸引人的组成部分。
《生活空间》使得电视节目走向平民化,以令人置信的纪实风格讲述着老百姓真实发生的故事,充分运用画面语言再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片断生活情景,把属于自然流程下的凡人小事,表现为视听艺术的自然状态,既不失真实,又能让关照的对象作为某种典型,展示出编导对历史横断面的剖析和对当代中国百姓生活方式的健康倡导。
《经济半小时》曾是中央电视台的八大名牌栏目之一。它以强烈的新闻责任感,“短、平、快”的叙事、点评节奏,洗炼的隽语,从平淡中开掘深邃,于迷茫中剥露理念,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形成了栏目的特色风格。“关注人的命运,做出具体的故事”[3]是该栏目的主体风格。如“秋天的故事”等一系列特别节目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秋天的故事”是反映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冲击下,下岗职工重新择业所经历的境遇和心态。该节目同样把镜头对准寻常百姓,但与《生活空间》视点有别,风格迥异。该节目编导采用跟踪采访、屏幕对话、独自感悟等层层递进的方式,抓住典型人物身上具有普通意义和垂范作用的事件巧妙叙述。生动的故事很吸引人,受众观后,不仅记住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面对命运突变的复杂心态,也看清了在社会转型的多元化经济形态中,只要个人和社会一起努力,下岗有可能转化为机遇。“秋天的故事”让百姓有思想,不是高歌太平,不是粉饰生活,而是温和地抨击庸懒、等靠的民族劣根性,热情讴歌了自强、自立、自尊的人文精神。
以关注百姓情感层面为栏目主体风格的《万家灯火》,让普通观众亲身《体验》某一种职业,展示普通一“家”的百姓生活,回顾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与你一起《生活现在时》,关注在你周围生活中的变化。节目直接切入百姓家庭生活的情感层面,具有很浓的人情味和时代特色。以关注百姓经济层面形成栏目主体风格的《生活》,围绕着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等诸方面提供切实、具体的服务,突出服务性和实用性。《背景》评述着现阶段经济生活的形势,《消费驿站》剖析百姓的消费心理,《生活尴尬事》曝光假冒伪劣产品给百姓权益造成的侵害,《百姓》关注市场经济大潮中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对百姓生活情感层面和经济层面具体深入的关注与参与,使《万家灯火》和《生活》两个风格各异的栏目相得益彰。
《世界体育报道》的问世,代表着中国体育栏目一次新的突破。它以新鲜、生动形成了栏目的主体风格。该栏目一改陈旧、呆板的集萃、串编为主的报道形式,以编导、记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开拓出了新的视野和空间,表现了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了当代观众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愿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收视兴趣和热情。《视点》以专栏记者对一周体坛重要事件的分析、评论统领整个栏目,形成了洗炼、生动、富有深度的报道风格。《海外专递》则走出国门,通过中国记者的现场目击,以专题化的形式纪录了世界体坛的风云变幻,视角独特,取材新鲜,具有很强的可视性。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形式及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独具特色风格的创新栏目不断引人关注并制造品牌,如《实话实说》《新闻调查》《艺术人生》《星光大道》《欢乐英雄》《走近科学》《探索发现》《大家》等。
专题化栏目的出现弥补了杂志型栏目“短、平、快”的不足。杂志型栏目以其内容和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电视屏幕,满足了观众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服务和娱乐要求。这种栏目以其组接自由、生动多样而受到电视编导及观众的喜爱。
《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就是专题化栏目的典型代表。以机敏、幽默、风趣和富有启发性为栏目风格的《实话实说》一面世便受到了专家、学者及普通百姓的喜爱。《实话实说》脱胎于国外的“脱口秀”节目,在每一期节目中让主持人、嘉宾、观众就某一大众关心的话题,各抒己见,展开现场讨论。主持人充满机趣、富有启发性、感召力的发问,不断地引导节目向深度发展。主持人的机敏发问和嘉宾妙趣横生的回答,不断地吸引着观众视线,使观众一气呵成地看完节目。以探讨事物完整、细致为栏目风格特征的《新闻调查》则类似于CBS的《60分钟》栏目。它运用调查的手法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采访,在一个完整的时间里展开对一个话题的探讨、采访。每一期节目是一个完整的专题,对问题的充分、全面、细致剖析,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考。
总之,关于未来电视节目的构成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栏目化。栏目化的发展经历了综合型、杂志型、专题型的演变过程。不论哪种类型栏目的出现与流行都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只有生存下去,才能使电视栏目趋于完善,走向成熟,而栏目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特色风格。特色风格是栏目创新发展的生命,也是唯一有效途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75.
[2]李晓峰.从《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到《草原的人们》[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6):50.
[3]经济半小时.栏目定位[EB/OL].[2009-07-01].http://cctv.cntv.cn.
Unique Styl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V columns
LI Xiao-ke
(Economic Life Channel,Dalian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Station,Dalian Liaoning 116022,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China’s TV column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illustrates the innovation in the styles of TV colum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ization of TV programs,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hat establishing a unique styl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V columns.
TV column;style;innovation
G222
A
1009-315X(2011)04-0373-03
2011-03-17;最后
2011-04-14
李晓科(1960-),男 ,辽宁大连人,主任记者,主要从事电视文化传播研究。
(责任编辑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