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1-08-15 00:49:04苏利荣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犯罪

苏利荣

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苏利荣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伴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其子女也大量涌入城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工子女的违法犯罪问题。农民工子女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重视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现象,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女本身更是对于全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概括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其犯罪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对策

伴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其部分子女留守在农村,部分农民工子女追随进入城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工子女的违法犯罪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现状

从主体状况来看,第一,这些违法犯罪的农民工子女,年龄大都集中在10岁到20岁之间,其中,未成年人居多。第二,在文化结构上,他们中有很小一部分人是文盲,很大一部分人是小学文化程度,一部分人读过初中但没有读完,很小一部分人能够接受高中教育且读书时间不长,读过大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第三,从作案成员分类比重来看,文盲和大学生违法犯罪比重较小,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是犯罪的主体;从犯罪类型来看,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类型主要是抢劫、抢夺、盗窃、强奸、诈骗。其中侵财型犯罪在农民工子女犯罪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男性犯罪类型主要是抢劫、抢夺、盗窃和强奸,女性犯罪类型集中在色情犯罪。从处遇状况来看,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原则上从轻处理,但是情节非常严重的要按照相关法律判刑,情节较轻的,由当地公安局和派出所送去少管所或工读学校这样的组织机构进行教育。

二、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其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重点从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和农民工子女自身因素三方面重点分析。

(一)家庭因素: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导火线

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可能导致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教育方法不当。农民工本身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给子女很好的教育,也不能根据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特殊教育。特别是在暴力型家庭中,其子女长期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容易以暴制暴,或者将自己在家中所受暴力转嫁到无辜人的身上,从而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二是家庭情感的缺失。在违法犯罪的农民工子女家庭中,许多是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这种残缺型的家庭往往会使孩子得不到全面的爱,情感的缺失也会导致其不良心理的产生,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双亲的爱,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形成孤僻、思想偏激等畸形心态;三是贫困的家庭条件。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父母没有稳定的职业,他们中的部分人很小就被迫辍学或中途退学。再加上有些农民工子女仇视富人,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或教唆犯罪。

(二)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助推器”

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很难获得城市认同。他们是城市里被边缘化的一类人,没有享受到和城里同龄孩子一样的待遇,其身份难获城市认同。他们追随父母来到城市,虽然他们想尽量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自我认同上与城市融合,但是,由于其本身固有的文化观念与城市文化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短时间内难以转变身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城市人”。而城市人在短时间内也不认可他们的城市人身份,依然带着排斥与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将他们看成是被管理的一类,看成是影响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当这种文化和心理发生冲突的时候,有的农民工子女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发泄心中的不满,由此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自身因素: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根源

相对于家庭和社会因素而言,农民工子女自身因素才是导致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最根本原因。一方面,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加上得不到城市的认可,有些孩子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既为自己来到城市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而自卑,又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在这种自卑的心态下,有的孩子就会走极端,轻则违反社会治安,破坏社会公共环境,重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很好的生活保障和居住环境,许多农民工子女生活懒散、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父母管教不严,许多未成年人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良青少年,他们注重哥们儿义气,容易受到教唆引诱,所以往往会感情用事,在不理智的状态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预防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对策思考

针对严峻的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来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应将家庭教育、社会保护和自身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一)家庭教育:预防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关键

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子女健康快乐成长。为此,一要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家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思想。好的亲子关系双方应该是平等关系,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在教育方法上,家长更应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树人;二要给予残缺型家庭孩子更多的爱。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的农民工子女,其心理往往更加脆弱、敏感、多疑,他们渴望双亲的关心,因此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要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再婚家庭中,亲生父母的爱不能有偏重,应将同样平等的爱给予亲生子女及再婚子女。否则,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长期下去,难免会产生畸形心理,严重者会自杀或伤害其他家人。

(二)社会保护:预防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的保障

有效的社会保护对预防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具有保障作用。第一,构建宽容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辛勤劳动让城市更加美好。城市市民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接纳其子女,以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们,不应该歧视或者给予他们冷漠排斥的眼光。第二,实行同城待遇。让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的城市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异,让农民工子女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调整学校教育布局,让民工子女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学校环境。另外,应注意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着力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素质。

(三)自我管理:预防农民工子女犯罪的根本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这是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农民工子女应正确看待自己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先天性差异,要认识到贫富差距是一种客观现实,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所以农民工子女要正视这一现象,努力克服自卑心理,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一定会改变现状。其次,加强自我保护。未成年人是非观念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受不法分子教唆而违法犯罪。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正是看到了农民工子女的这些弱点,才会把魔爪伸向他们。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只有加强自我保护,提高认识水平,改善行为习惯,增强主观能动性。最后,增强心理承受力。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农民工子女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不自暴自弃,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他人和社会。只有增强心理承受力,才能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1]莫洪宪.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曹文慧.对农民工子女违法犯罪问题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8(3).

[3]刘乃峰.浅析和谐社会中的农民工第二代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9)

[4]应培礼.肫宏梅.关于农民工第二代犯罪问题的若干思考[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9).

C919:G40-052

A

1673-1999(2011)16-0053-02

苏利荣(1984-),女,河北唐山人,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马列部200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1-06-02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研究生创新项目“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犯罪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犯罪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Televisions
什么是犯罪?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