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主题

2011-08-15 00:43李婕
关键词:合法性题材人性

李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论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主题

李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新世纪以来,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政治主题,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执政党政治诉求、政权合法性的反映。与传统主旋律电影革命有所不同的是,历史题材电影还积极弘扬包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内涵的民族精神,同时,为了在经济市场化和影视产业化转型中生存与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着力于人性内涵的表达,努力开掘出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主旋律电影;民族精神;普世价值

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自新中国诞生之初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主力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诞生之初,新生政权的上层建筑亟待构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因此应运而生,《白毛女》、《钢铁战士》等电影直接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陈述历史的必然规律,证明新生政权的合法性。但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和全球化浪潮造成的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众语喧哗的市场化进程中,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仍然充分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同时,随着电影产业化程度的加深,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也努力开拓出了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新世纪一批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如《集结号》、《南京!南京!》等都着力于对特殊环境下展露的人性予以深刻的剖析。此类电影,对人性主题的深入挖掘,是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主题上的某种突破。

一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宣扬

基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许多学者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以意识形态方式支持和维护国家统治。丹尼尔·达扬曾明确指出:“如果说电影是由一系列镜头组成的,它们是按一定的方式被制作、选择和组接的,那么这些操作将为设计和实现某种意识形态的立场服务。”[1]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以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旨的主旋律电影上。在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上,当时担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贺敬之在讲话中提到:“……作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给人们以鼓舞和鞭策,而不能贬低、丑化、歪曲我们的社会主义。……”[2]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主题上必然与其统一。因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

(一)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诉求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制作,反映和宣传执政党的政治理念、追求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首要主题。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就是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诠释党的性质,反映党的宗旨和追求。比如,电影《毛泽东在1925》表现的历史年代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仅四年的1925年,此时正是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期,也是毛泽东的思想飞跃和成熟的时期。在家乡,毛泽东意识到了贫苦农民所受压迫之深重,使他下决心为解救贫农而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从为反对封建宗族关押听课的妇女而带领乡亲大闹祠堂,到和乡亲们揭露当权者贪污腐败,赢得主持教育会的主动权,再到与韶山党支部带领农协会员、乡亲百姓,截获乡绅恶霸囤积的粮食,将粮食发放给绝收的农民,给反动族长以致命打击,毛泽东逐渐看到农民中所蕴藏的“星火燎原”的力量,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认为党必须扎根农村,坚定地团结农民这支天然的同盟军,并为将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奠定基础。《毛泽东去安源》则表现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年轻的共产党人如何创办工人俱乐部与开展工人运动。他们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号召和带领工人们捍卫自己的权益,并为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完全胜利。以此表现了工人阶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所具有的先进性和革命性。

(二)巩固新生红色政权的合法性

“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或政治权力能够使民众认为是正当的,并自愿支持、认可和服从其统治和管理的能力与属性。”[3]上文已经分析了电影怎样表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先天赋予其合法性”的[4],而进一步的阐释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将其理念和宗旨全面落实到政策上,比如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城镇鼓励商业发展,以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在电影《毛泽东与斯诺》中,斯诺采访农民吴老四生活是否有改善,吴老四告诉斯诺党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都有地种,有粮食收;当斯诺问到地主的情况时,毛主席告诉他,地主也分了田地,他们必须自食其力,靠劳动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共产党着力解决农村问题,实行土地改革,不但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让地主可以生活。中国共产党努力解决当时最为重要的农村问题,因此赢得了占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的支持,在广大农村确立了政权的合法性。其次,在政治制度上,电影需要表现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团结民主党派,实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建国。电影《建国大业》主要围绕着如何民主建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展开叙事,从政治体制角度确立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肝胆相照,为新中国的建立共同奋斗。在电影《建国大业》中,这一过程得到了生动具体的表现:共产党的领导人周到细致地邀请民盟主席张澜参加新政协,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前嫌地力邀曾经杀过共产党员的李济深参加新政协的种种努力,终于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赢得了民心,为新中国政权合法性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除此以外,国民政府自身产生的负面合法性也证明了我党政权的合法性。所谓负面合法性,是指“它得到的证明不是直接的,而是建立在对对应物合法性的否定的基础之上”[5]。国民党政权由于自身原因而出现的危机促成了共产党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些在新世纪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都有所表现。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一系列政治和政策上的错误促成了其合法性危机的出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正处在四分五裂和极度贫弱的状态,中国人民急切地希望结束内战,建立一个和平统一的国家,而蒋介石却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持续的内战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国统区通胀加剧、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一切引发了人民对政府的极度不满。在政治上,蒋介石背弃了政协决议,继续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令曾经怀抱期望的民主党派彻底失望,也使人民逐渐对其失去信任。此外,与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权术角力,蒋经国的经济整顿引发的国民党高层之间的利益争斗等都反映出国民党内部的“认同危机”。国民党内外种种危机都威胁着国民政府的合法性,促使其最终走向覆亡。

二 民族精神的弘扬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更是推动本民族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6]同时,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国家积贫积弱,饱受外族凌辱的近代,中华民族儿女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挽救国家于危难,实现民族独立。此时,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它主要体现在先进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共产党通过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到了追寻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了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歌颂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数千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挚爱深情。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近代中国国势日益衰落,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中华民族苦难深重。此时,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同列强相勾结的反动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具有阶级性,但是作为一种维系民族的凝聚力,它又有超越阶级的涵义。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太行山上》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而推出的抗战史诗大片。影片表现的是1937年9月至1940年8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八路军115、120和129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太行山根据地的历史。影片全景式地展现了共产党在太行山区依靠广大人民,与国民党左派结成统一战线,构筑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面战场。平型关战役首战大捷的鼓舞、忻口战役的悲壮、奇袭阳明堡机场的传奇、黄土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振奋,中国军人以中国人的血性,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壮烈诗篇。除了表现出战场的辉煌、壮丽外,影片还传达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在敌我双方的表现上,电影并未“扬我抑敌”,而是真实地表现出日本侵略军的训练有素,及因深受军国主义教育而进行的凶残搏杀;在最凶残顽固的敌人面前,八路军战士舍生忘死,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杀敌,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舍生忘死的英勇和不屈。除了表现八路军与日军的殊死搏斗外,影片还叙述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表现。在忻口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国民党将领郝梦龄赴前线督战,面对敌人密集的火力,他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地宣告:“有谁胆敢后退一步,我的匣枪,绝不答应!我郝梦龄退后一步,你们谁都可以向我开枪!”继而慨然携枪冲上前线,壮烈牺牲在战场上。

爱国主义也表现为中华民族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而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心血。1945年8月15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1946年5月开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对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28名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不可饶恕罪行的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最终将其中7人判为死刑。电影《东京审判》展现的就是这段重大历史。整个审判更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梅汝璈、倪征燠、向哲浚等一批参加东京审判的法官、检察官凭借自己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使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得以昭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洗刷了中华民族的屈辱,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二)革命精神的礼赞

近代中国国势衰微,各阶级的先进人物都在努力探寻救国道路,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救国救民之路,在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长期的探索实践和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尤其是在革命历史年代,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自1934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敌人的激烈围剿中,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过二万五千里跋涉,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新世纪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我的长征》,第一次以一个少年红军王瑞的视角重现了那一段悲壮历史。在长征路上,他看到了在湘江血战中,红军战士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纷纷倒下;他看到在泸定铁索桥上,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泸定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他经历了父亲、姐姐、姐夫这些生命中至亲的牺牲。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让瑞伢子退怯,革命血与火的洗礼让瑞伢子从一个懵懂盲目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崇高信仰的革命战士。在壮烈的飞夺泸定桥之战后,毛泽东告诉瑞伢子:“我们还要往前走,一直走,还不知要走多少路。”瑞伢子坚定地回答:“我跟着走!”毛泽东轻轻叹道:“红军不怕远征难呐,我们有你这样的战士,有不怕一切艰难困苦的大无畏气概,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呢!”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为了理想、信念,克服一切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忘我牺牲、百折不回的精神。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和思想日趋成熟,党的组织和军队逐步壮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孕育出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8]在当时极度艰苦的环境中,是延安精神让人们呈现出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使整个延安生活富有朝气、生机勃勃。电影《张思德》用诗意的镜头书写着延安的生活:为了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战士们在一排排纺车前纺纱,在野外展开开荒比赛,战士们热火朝天地训练、打篮球、拔河;河滩上女战士们围成圆圈舞蹈,鲁艺里学员们的绘画、芭蕾、器乐、合唱,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的嬉戏、诗歌朗诵……延安的生活涌动着浪漫的激情。正是延安的氛围造就了无数个像张思德一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他们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生动地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

三 人性立场的复归

新世纪,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电影的产业化转型促使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不得不更加注重大众审美心理。当代观众更为关注的是革命历史中普通个体的命运变迁和心路历程,出于电影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出于主旋律政治宣传的实际成效考量,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着力于人性内涵的表达,努力开掘出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

(一)对战争摧残人性的控诉

战争,无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它直接导致的是毁灭。求生欲是人性的主要内容,战争吞噬生命,因此其本质是非人性的,在这种非人性的状态中,人被摧残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精神。

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谴责战争的罪恶,从人性层面审视战争、反思战争。新世纪的《太行山上》、《可爱的中国》等电影,在表现战争时,不再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调,而是尽显战争残酷的一面。电影《太行山上》在表现战争时着重于中日两军的搏杀场面,人被刺刀戳穿、坦克从人身上碾过等对真实战争场面的模拟记录下了生命被毁灭时的残酷。电影《可爱的中国》中,战争的场面也真实惨烈:战场上子弹横飞、炮火轰鸣,红军士兵被飞弹击中猝然倒地,国军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痛苦呻吟,无数年轻的生命在炸弹爆炸的瞬间化为灰烬。

战争使道德沦丧,人性趋向于兽性,人被异化为战争机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戕害。出于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帝国主义对青年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变成国家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在狂热的效忠天皇的“圣战”中,他们原本纯洁美好的人性被扭曲,有的成为泯灭天良的杀人狂魔,有的则无法面对灵魂的拷问而痛苦挣扎。电影《东京审判》中的北野雄一、北野弘二原本都是单纯的青少年,可是因为军国主义的荼毒,他们丧失了本性,沦为战争的牺牲品。曾经是中学生的北野弘二因战争的蛊惑成为杀人魔王,最终被良心未泯的和田正夫杀死。北野雄一则自始至终未曾醒悟,甚至丧心病狂地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和田正夫兄妹。

电影还表现了日本军人因为战争而迷失了本性,但由于尚未泯灭的人性,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中。电影《南京!南京!》通过日本士兵角川的视角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日本军人在大屠杀中心灵的扭曲和挣扎。角川在战前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年轻人,第一次在教堂里枪杀中国百姓时,他惊恐万分,无法相信,喃喃地说:“我不是故意的。”随着屠杀的进行,角川目睹日军在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自己也双手沾满中国人的鲜血,他的灵魂在痛苦中煎熬,他在军人职责和人性中挣扎,最终他再也无法承受,以自我毁灭的方式获得了解脱。

(二)对多元人性的挖掘

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强调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的是民族利益、阶级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赞扬的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导致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忽视。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关注大背景下的个体生命,全面挖掘人性真实、复杂的一面。

在战争这种极端的环境中,人性中的更真实面往往可以暴露出来,人性中的丑恶、缺陷、美好往往交织缠绕,体现出人性的复杂。求生,是人的本性,当生命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人的正常反应是恐惧,即使是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电影《集结号》真实地表现了普通人在面对战争时的状态和求生的欲望。指导员王金存一上战场就吓得尿了裤子,看到狙击时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士兵,他紧闭双眼,咬着牙浑身发抖。但是,当战友们纷纷牺牲,战斗形势极为严峻时,王金存内心的血性、勇于牺牲的精神终于被激发出来,最终英勇牺牲在战场。王金存从一开始面对战争时恐惧怯懦,到在极端环境中人性中潜藏的牺牲精神被激发出来,终于成为一名战斗英雄,这一过程将人性的真实面完整地呈现出来。因此,王金存这个“另类英雄”“具有了作为超越英雄含义的战争主体陷于战争样态的生命的力量与质感”。[7]

这种复杂性也体现在电影《南京!南京!》中的唐先生身上。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天真的他以为只要顺从就可以和日军讲道理。为了保全性命,保护家人,他出卖了民族气节、尊严,用难民区和受伤战士的消息换来了日本人的良民证。然而良民证却保护不了家人,在亲眼目睹女儿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后,唐先生幡然醒悟:残暴的侵略者是没有信誉可言的,对灵魂的出卖换不来对家庭的拯救,只有更多同胞的死难。最后关头,原本可以逃出南京的唐先生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同事,这是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也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灵魂,他要用牺牲洗刷汉奸的耻辱。临终前的唐先生自豪地对日本人说:“你晓得吗?我太太又怀孕了。”此时,曾经自私、怯懦、卖国求荣的唐先生已经蜕变为一个有骨气、勇于为他人牺牲的人。从平庸到伟大、从自私到忘我,电影充分挖掘人性的复杂面,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

结语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期,市场化的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主力军,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担负起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人们建立固有价值观的重任。新世纪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的底线,不但通过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反映党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还通过党在政策上和制度上的先进性,以及通过与反动、落后的国民党的比较,充分证明和巩固了我国大陆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但除此之外,新世纪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还渗入了更多的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革命精神等为重要内涵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了在电影产业化浪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新世纪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还在人性主题上进行了深入挖掘,以求表达更为当代观众接受的自由平等、人性多元的普世价值。

[1]转引自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

[2]转引自汪澈.感悟“主旋律”电影[J].当代人,2005年第10期,第77页.

[3]袁刚.试析我国政权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确立因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7页.

[4]袁刚.试析我国政权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确立因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9页.

[5]袁刚.试析我国政权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确立因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7页。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02年第11期,第12页.

[7]吕益都.穿越时光与心灵的号声——评中国战争片突破之作《集结号》[J].电影艺术,2008年第2期,第29页.

The Film Themes on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New Century

Li Jie
(School of Literatur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

As the main style of the main-melody movies,the revolutionary-history-themed films must take it as the highest purose to reflect political demands and the though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power led by the C.P.C.In the new century,the dominate ideology is impacted by the multiple values,but such movies still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keep with the political them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so as to reflect the demands of the C.P.C and consolidate the legality of the state power.Besides,films on revolutionary history highlight the national spirits,including the patriotism,revolutionary spirit,etc.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process of movi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films on revolutionary history endeavour to expres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ty,and try to excavate the themes with the universal value.

J9

A

1004-342(2011)03-52-05

2011-02-09

李婕(1983-),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合法性题材人性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Westward Movement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功能与人性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