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成立原因探析

2011-08-15 00:43:25张致森
关键词:刘湘四川人抗日

张致森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100091)

抗战初期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成立原因探析

张致森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100091)

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是抗战初期成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抗日救国而成立的。它的成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抗日救国,民国四川当局实行一些有利于抗日的民主政策。正是这一历史机遇,中共成都特支(后为中共成都市委)改变了抗日宣传策略,充分利用成都工人阶级的民族感情和国家观念,成立了成都抗敌宣传团,积极宣传抗战,推动了成都工人运动的持续开展,促进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动员和后方备战。

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抗战初期;四川当局;祝孑人

以印刷工人为主体的“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简称“工抗团”)是抗战初期成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救亡活动的主力军。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四川地区的发展,促进全面抗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其开展的救亡活动阐述得较为充分,但对它的成立原因却分析得不够深入。比如目前关于“工抗团”研究的文章仅限于成都市总工会工人运动史研究组编写的《成都工人运动史资料》中的一些文章,虽然详细介绍了“工抗团”的成立、组织情况、主要活动,但对其成立原因和社会影响分析很少。本文就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成立原因进行分析,以弥补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一 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的成立

1935年5月,日本通过华北事件打通了华北门户,中华民族亡国危机进一步加深。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1936年10月,共产党人韩天石和王广义等在成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成都队部,并通过刊物《活路旬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由于印刷工人接触印刷的报章杂志、书籍等信息比较多,他们中一些积极分子思想比较活跃,关心时局的变化和国家、民族的危亡。日新印刷工人祝康龙(祝孑人)、王志明、巫文质等参加了“民先”成都队部。后来祝等又参加地下党员杜桴生、肖军、黄其敏等组织的星期文艺讲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都工人生活社。工人生活社的成立,使抗战初期成都工人首先是印刷工人有了统一的组织和领导。1937年3月14日,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各救会”)在北门内石坊堂成立,其常委中有共产党人韩天石、康奈尔等。“各救会”下设有工人救国联合会等组织。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因此,在抗战初期共产党可以在成都开展一定范围的群众活动。借此机会,中共成都特支就将一些工厂中的“工人救国联合会”改名为“工人抗敌工作团”,积极宣传抗日。同时,在群众抗日情绪高涨情况下,中共成都特支经过分析后认为,面临全民抗战的形势和压力,国民党四川地方当局须配合全面抗战,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统一的工人抗日组织,争取今后救亡运动的公开合法地位,是有可能的,因此决定把已经成立的各个工厂的“工抗团”统一起来,成立“成都市工人抗日工作团”,同时还决定由祝孑人负责草拟“工抗团”团章。后来祝孑人回忆道,当时党组织“决定由我草拟团章,大意是不分男女、老少、信仰,凡是赞成抗日,积极参加救亡工作的工人均可为‘工抗团’成员,这也是‘工抗团’的宗旨”。①经过认真准备后,共产党正式打出了“成都市工人抗日工作团”的牌子,但因国民党省党部的限制,它基本上只是以半公开的形式开展活动。

为了使“工抗团”合法存在,“工抗团”写了一个呈文给国民党四川省党部,要求批复,但由于国民党认为他们的敌人除了日本外还有共产党,所以四川省党部不准成立“成都工人抗日工作团”,只准成立“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目的在于规定“工抗团”只限于搞宣传不准扩大范围。中共成都特支领导交换意见后,认为改两个字也可以,只要取得公开活动的权利就行。1938年4月,“工抗团”正式成立。由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它在工人中影响很大。它与当时的救亡团体“星芒社”和“群力社”并称成都的三大抗日救亡组织。

二 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成立原因

(一)国民党四川当局实行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民主政策,便利了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的成立

1935年5月华北事件后,四川各地不仅举行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请求当局抗日,而且积极募捐,支援抗日。1936年绥远抗战中,四川各地踊跃募捐。重庆的江、巴两县为慰劳抗日守土将士成立了“国民贡献一日推行委员会”,“并将各方交存中国银行及中央银行的慰劳捐款共有一万余整数交军委会代收转发前方”;重庆妇女界也举办“援绥游艺募捐”,从1937年1月16日到18日共得捐款八千余元;雅安各界也组织“绥战慰劳会”,截止1936年12月16日已募得一千元。②同时,四川的一些老国民党员如朱叔痴等四十六人也致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声援华北,请求川军出川抗日。③

另外,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抗日力量,约在1936年春夏间,共产党曾派张曙时偕同盟会会员傅春吾一道入川,相机与四川军政要员建立关系,特别是要对以刘湘为首的地方势力开展统战工作。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张曙时和李一氓返川,与刘湘建立了正式联系。9月,中共中央又派罗世文回川向刘湘、邓锡侯继续开展统战工作。在共产党推动下,刘、邓在抗战初期都倾向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者,冯玉祥也派代表劝说刘湘抗日。刘对冯的代表表示:“抗日的道理,张斯可、傅春吾都说得很明白,这不只是我个人的事,是全国人民的事,是全国人民渴望的事,也确实是我进入全国政治舞台的大好机会,虽败尤荣,我不迟疑。”④

在上述各方面积极推动下,刘湘等四川地方当局逐渐坚定了抗日决心。1936年10月底,刘湘还接受了把《成都快报》改名《建设晚报》的建议,对该报每月补助四百元,并以此作为宣传抗日、提倡民主的阵地。⑤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个有民族大义的军人,刘湘的国家观念被彻底激发。7月10日,刘湘“即电呈蒋委员长,请缨抗日,同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抗日”。⑥8月7日,刘湘飞抵南京出席中央召开的国防会议,刘湘在会上表示:“竭力抗战,四川可以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和粮食若干万担。”⑦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周年,成都“各界抗敌后援会”再次举行了上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发动全民族抗战,对日实行经济绝交。在此前后,重庆、自贡、宜宾、万县等地相继成立了“对日经济绝交委员会”、“检举仇货委员会”等组织,开展了群众性的抵制仇货运动。在成都及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推动下,1937年11月,刘湘等率军出川抗日。

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得到爱好和平和民主的友好人士的同情和支持。1938年2月12日,国际反侵略大会在伦敦召开援华大会。消息传到国内后,立即得到中国各地的积极响应。13日,成都市各界举行了大规模的反侵略大会和火炬游行。由于国内外反战力量的支持,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工人群众中的组织和宣传,民间抗日热情高涨,更加坚定了国民党四川当局的抗日决心,实行了一些有利于抗日运动的民主措施。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的成立,就是在这种国共合作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

(二)成都工人阶级国家观念的集中彰显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四川人地方观念浓厚,缺乏国家观念,即“事事都只晓得一个自己,不晓得有社会有国家”。⑧实际上,四川人的地方观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都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1935年初,中国大学学生邓克笃说:“省外报纸常常用‘谜’字去解释四川,用‘耗子’去称呼四川人。”⑨“耗子”,即老鼠的俗名,言外之意即四川人只有地方意识,缺乏国家观念。1936年4月,《成都快报》发出社论:“四川民族性的缺点,最显著的是民族意识淡薄,……因为民族意识淡薄,遂无国家观念,而发生狭隘观念之谬解。”⑩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为了消除外界对四川的不好印象,部分四川人决定通过努力,“引起他们(即四川民众)的国家观念,提高他们国民的资格和做人的意识”。⑪早在1925年,四川旅沪学界同志会便向四川民众提醒要有国家和民族观念:“莫有中国民族,中国能存在吗?莫有中国,四川能存在吗?”⑫到1936年,国民党人周开庆也强调:“四川人对于开发四川建设四川负着特殊的任务,即是对于中国的前途,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复兴,负着特殊的任务……我们这种见解,只是说明在今日的四川,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必定要有这一种认识。必定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还必须抱着‘有了四川,有了四川人,中国终究要强盛起来’的决心。”⑬显然,这是周开庆呼吁四川人要对四川的重要性多加体会,树立起对全国的责任感。

另外,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催逼日甚,中国的国家危亡迫在眉睫,“国家观念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其思想说服力和社会号召力均大大增强,地方观念也越来越在国人的思想论说中成为一个负面形象”。⑭因此二刘军阀大战期间,国内舆论纷纷批评四川人内讧,缺乏民族意识。外界的批评指责促使了旅外川人意识到唤起四川人的国家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川旅平学生提出,我们要“使川人知道现时是怎样一个世界,自己所处的中国是怎样一个中国;使国人深切的明了四川,更明了四川对整个中国的关系;使川人了解世界和中国的现状,整个中国对四川的关系,四川在中国所占的地位,四川对中国应尽的责任。”⑮

再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军事威胁,国民政府也意识到四川在国家军事防御上的重要性。1935年3月4日,蒋介石在重庆首次发表了《四川应作复兴民族之根据地》的公开讲演,他以大量的篇幅阐明了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四川各界应尽的责任。他说只要四川各界共同努力向上,不仅可以使四川建设成为新的模范省,更可以使四川为新的基础来建设新中国,可以担负起救国、复兴民族的责任。他还说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无论中国出现什么情况,何种困难,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⑯10月6日,他在成都赞美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上不愧为中国的首省,“是复兴民族的最后根据地”⑰。对此,周开庆于1936年总结道:“自九一八国难发生……四川的地位,在整个中国的观点上,就更加重要了起来。”“四川天赋之厚,本是本已形成国家的生命线”,现在“在地势上又成了我国家民族最后的防线”。“这种认识,三四年来,已为全国人士所公认”。⑱

但是,要抗日救国,要把四川建成复兴民族的根据地,四川人就必须有国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统一观念。因此,蒋介石强调要求四川党、政、军、社团、学校单位,都要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养成统一的精神与意志,培养川民全国观念、中央观念。⑲在蒋的督促下,从1935年7月1日起,四川省就开始执行“升降国旗礼”。⑳蒋介石的演讲及要求在当时外患日急、国势垂危的情况下,无疑激起了绝大部分四川人的爱国感情和国家观念。后来,祝孑人回忆道:“特别是抗战爆发后激起的爱国热情,各印刷厂工人都是待机而动”。[21]为了动员民间各界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认为工人阶级最有可能成为抗日的先行者,因为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具有无私的民族、国家意识。因此,中共成都特支利用国民政府的抗日宣传和成都工人的国家观念与抗日积极性,适时地组织和推动了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的成立。

(三)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不懈斗争的推动

为了领导成都工人运动,早在1926年4月或5月,中共成都特支就正式成立。1927年夏,中共川西特委在成都成立,负责工运。1929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撤销川西特委,成立成华县委。1930年改为成都特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在成都少城公园召开了有各学校、工厂和街道代表参加的大会,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国民党投降卖国政策,以迎接抗日反蒋高潮的到来。不过,这一时期由于忠实执行中共中央冒险政策的临时省委的指示,成都特区要求“成都各行业成立工会时也召开大会或举行飞行集会,张贴标语,发表宣言,其内容有拥护苏维埃红色政权,拥护红军,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22]由于政策的冒险性,成都的抗日反蒋工人运动一再受挫。尽管1934年春,在四川省委领导下,重新建立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工人运动又迅速发展起来,但仍然实行其冒险政策,受到刘湘的残酷镇压,以至于“四川省地下党组织在一九三五年,几乎全被破坏”,[23]成都共产党组织也未能幸免。

成都的共产党组织遭破坏后,一些共产党员仍然秘密地坚持抗日反蒋的斗争,如上述的韩天石和王广义等在成都组织“民先”,办抗日救国刊物、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7年4月底,一些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主动建立了成都特支,领导地下党员开展工人运动。10月,中共中央派邹凤平、廖志高、于江震等到四川重建共产党组织。邹等到达成都后,经过审查,接收了成都特支的十七名党员,撤消了成都特支,并于1938年3月建立了中共成都市委。尽管四川地区共产党组织几次惨遭破坏,但是,在后来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下,中共改变了抗日宣传策略,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逐渐恢复,推动了成都工人运动的持续开展,成立了成都抗敌宣传团等,促进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动员和后方备战。

结语

民国以后,地方割据,军阀混战,四川作为内陆大省,不仅不能统一于民国中央,连川内也不能统一。20世纪20年代初四川即形成有刘湘、刘文辉、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存厚等六个地方军阀势力,并分别统治着各自的一块区域。但是,四川军阀具有典型的狭隘地方观念,相互争夺势力范围同时又不得不服从于国民政府的中央大一统。四川军阀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听信国民党的反共宣传,也对共产党进行清剿,一度在全川制造白色恐怖。在清剿政策下,成都的地下共产党组织几乎全部被取缔、破坏和镇压。

但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步步升级,中国的国家危亡迫在眉睫,抗日救亡成为当时中国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无论是地方军阀还是民间社团,都面临着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大敌当前,只有抗日救亡一条血路,没有别的选择。正是在这种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主动出击,恢复组织,争取合法地位,积极发展力量,动员全民抗战,实行了既有利于促蒋抗日的民族主义政策,又有利于扩大共产党政权组织影响力的民主宣传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正是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注释:

①[21]祝孑人:《参加成都工人运动的前前后后——回忆“成都工抗团”》,成都市总工会工人运动史研究组编:《成都工人运动史资料》第四辑,第98页。

②⑥《四川日报》,1937年1月;1937年7月14日。

③《华西日报》,1937年7月5日。

④乔诚、杨续云:《刘湘》,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0页。

⑤高松:《刘湘率领川军出川作战的背景》,《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第50页。

⑦⑰匡珊吉、杨光彦:《四川军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页、第472—473页。

⑧⑪微微:《四川青年目前的几个重大使命》,《新四川》第2期,第7页、第7—8页。

⑨邓克笃:《论今日之四川及四川人》,《中国大学四川同学会会刊》创刊号(1935年1月30日),第37页。

⑩《四川何时始能完成复兴伟业》,《成都快报》,1936年4月22日第1版,社论。

⑫《四川旅沪学界同志会对四川同胞宣言》,《蜀评月刊》第8期,“来件”栏,第3页。

⑬⑱周开庆:《四川人应有的自觉与自信》,《蜀铎》第2卷第2期,第7页。

⑭王东杰:《地方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冲突和互助:1936年<川行琐记>风波》,《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第76页。

⑮《发刊词》,《北京大学四川同乡会会刊》创刊号,第2页。

⑰黄绍竑:《五十回忆》,杭州云风出版社出版,第306—307页。

⑲曹学恩:《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团结统一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34卷第2期,第84页。

⑳《川省新政已开始,新县制,保安制度,升降国旗礼均系从前日起——见诸实行》,《川报》1935年7月3日,第6版。

[22]成都市总工会工人运动史研究组编《成都工人运动史资料》第一辑,第89页、第109页。

[23]赵生晖著《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

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engdu Workers Anti-enemies Propaganda Group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Zhang Zhisen
(Party History Department,Party School of 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91)

In order for the Anti-Japanese War,Chengdu Workers Anti-enemies Propaganda Group was established by Chengdu's working-class under the CCP's leadership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Its establishment resulted from some combined factors.In order to save the nation,Sichuan authorities implemented some democratic policies in favor of Anti-Japanese.Taking such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the CCP Special Branch in Chengdu (the later CCP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adjusted its anti-Japanese propaganda strategy and established this Propaganda Group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nationalist sentiment and national concept of Chengdu workingclass,which pushed forward the ongoing movement of workers in Chengdu and promoted the anti-Japanese mobiliza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for th war at the rear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D613

A

1004-342(2011)03-10-04

2011-01-04

张致森(1974-),男,中共中央党校党史专业2009级博士生。

猜你喜欢
刘湘四川人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彭明治驰骋抗日战场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民谣侠黑子沛创作最新音乐作品《四川人》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36
成绩是最好的颜值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南方周末(2018-08-23)2018-08-23 16:43:08
数说 四川人社改革开放四十年
四川人社砥砺奋进的5年(下篇)
抗日英烈马威龙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爷爷的抗日
小说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许愿幸福
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 09: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