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结构与形式美探论

2011-08-15 00:50:26刘颖
关键词:总体设计总体形式

刘颖

作品结构与形式美探论

刘颖

结构是文章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章的结构美,又是文章形式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和各个形式要素的排列组合。它的审美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总体价值的大小。认识作品结构的美学特征,按照美的规律去组织结构,是提高文章审美价值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章结构;形式美;审美价值;艺术组合;规律

凡是好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作者都要经历一番艰苦的艺术构思过程。而就其作品的形式方面——作品的总体设计和艺术组合构架,又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可以说没有组织材料的结构,就没有作品。

结构是文章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所云:“若筑室之须构基,裁衣之待缝缉”,说的就是结构,是把一篇文章所有内容要素与形式要素联结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结构就没有文章。而文章的结构美,又是文章形式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和各个形式要素的排列组合。它的审美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总体价值的大小,也可以说,没有结构美,就会使文章总体架构减色,削弱文章的美学价值。因此,认识结构的美学特征,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结构,按照“美的规律”去组织结构,是提高文章审美价值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结构好比是“水泥”,它能根据作品的内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有机地粘在一起,使作品的内在机制更趋于合理,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作品的主题。

上面只说到了问题的一面,即总体设计和艺术组合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总体设计趋于合理?如何把散乱的客观生活的画面,经过艺术的组合更臻于完善?这又是问题的另一面。《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有一段关于惜春画大观园的情节描写,其中宝钗对如何作画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这段议论就如何理解作品结构的总体设计和艺术组合,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她说:“……这园子却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要安插人物,也要有疏有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指手足步,最是要紧……”这里宝钗论的虽只是作画的要领,然而确实也可以从中悟到关于作品总体设计的一些道理。宝钗所讲的不外乎是针对画中人物、景物的安插和布局,指出如何画好园子。而构思一篇作品,考虑作品的总体安排,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何从总体设计上把作品安排得和谐、均衡,实现多样统一,从而在设计的深层结构中表现出作品的内在机制,这是颇费匠心的。

文章的结构,不是各部要素的机械组合,而是协调统一。要求文章各组成部分的比重、比例、对比、起承转合,都应协调统一,自然和谐,做到结构的匀称美,结构比例合理、协调。所谓结构合理、匀称,意指文章结构比例关系安排得当,要求文章的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构成匀称的比例关系,给人以平衡、饱满、凝重之美感。比例的破坏和失调,会导致匀称美的消失。如果一篇文章的段落层次多寡悬殊、或虎头蛇尾、或头重脚轻、或局部突起,引起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失调,都会破坏文章形式的匀称。

总体设计是作品的框架,是宏观处理。犹如一项建筑作品的框架结构,它是建筑的总体和骨干。它要从布局上给人以总体形象美。作为一篇作品亦是如此。诸如如何拟制标题、设计开头结尾,如何确定内容的详略,都需要有一个总体考虑。这个总体设计虽然从宏观角度讲,必须为突出作品的主体服务,但美的形式也是内容所要求的,所以只有总体形式美,给人以新颖、巧妙之感,才更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总体设计上,首要的问题是要做到八个字,即:严密不漏,完整统一。所谓严密不漏,就是对比较复杂的内容、众多的头绪、纷繁的线索,要加以梳理和沟通,要特别注意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联系,避免前后矛盾,上下脱节,左右相撞,内外失调。仍然以惜春作画为例,像宝钗说的那样,写人物,指、手、足、步都很紧要,不能在作品前面出现过的人物到后面就无影无踪,或者是前面没有提到过,后面就出现了而没有补叙,使人感到突兀和离奇。写人物是这样,写事件亦是如此。以文学作品而论,无论是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还是短短几行的抒情诗,都要像画画儿一样地缜密,既要讲究峰回路转、波澜壮阔的气势,同时也要有紧密无间、天衣无缝的细致。也就是要做到瞻前顾后、严密不漏。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论及戏剧结构的严谨时曾说:“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这里论的是戏剧的结构,然而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亦是如此。所谓完整统一,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要做到结构完整、格调统一。上面所论述的是总体设计方面的事,至于如何更好地从形式上去体现,保证总体设计的完成,则是属于艺术组合方面的事情,即进行微观处理。那么怎样理解艺术组合的构架呢?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文字最忌排行,贵在错综其势。”其意是说调遣材料,安排结构要讲究艺术性。文无定法,同样的主题,由于总体设计的构想不同,组合方式的差异,产生的艺术效果就不一样。其中好的艺术组合构架,更能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富于感染力和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体现作品结构的形式美。

艺术组合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组合方法是开合法、抑扬法、浓淡法、虚实法、张弛法、纵擒法、疏密法、断续法、动静法、正反法、点面法等。本文仅就前四种方法略作说明。

一、开合法

为了使文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行文时作者时而开放、时而收拢,有开有合,这叫开合法。如余秋雨的散文《乡关何处》,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家乡,而是先解题,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说开去;然后谈到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李白为何总也不回故乡,其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使其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接着写到艾芜的《南行记》,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又接着写到冰心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说明了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最后才写到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余姚县,而在这一节中,作者在写到儿时和伙伴到上林湖玩,湖中有很多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孩子们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平静的上林湖犁开了条条波纹,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他们所连带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这里作者埋下了一个伏笔,使读者对上林湖产生强烈的好奇,想探究湖底碎片的秘密,下文作者写到去日本时遇到两位日本陶艺专家,想来中国考察古代陶瓷,居然是去“上林湖”,在这里才揭开了上林湖的全部秘密。原来这里就是名垂青史的越窑所在地,从东汉至唐宋分布过一百多个窑场,国际陶瓷学界称上林湖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这样几开几和,经纬纵横,跌宕变化,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二、抑扬法

为了使作品跌宕有致,对所描写的事物采取如欲扬之却先抑之,如欲抑之却先扬之的写法叫扬抑法。这种写法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当属《荔枝蜜》,作者对蜜蜂的描写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得作品曲折有致。作者对蜜蜂辛勤采花酿蜜的精神本来是由衷赞美的,但作者偏不去直接夸赞,而是先写过去自己对蜜蜂怀有成见,感情有隔膜,因此对蜜蜂不太喜欢。尽管如此,作者对蜜蜂的赞美仍然是情不自禁地流露于笔端。这里的先抑正是为了扬,看似贬,实是赞。

三、浓淡法

所谓浓淡法意指行文的繁简而言。该繁则繁,该简则简。“有时用简,惜墨如金;有时使繁,用墨如泼”。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时,只一句“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同是一部《水浒传》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中,把拳打镇关西的过程,却写得痛快淋漓。作者不惜笔墨,从味觉、视觉、听觉去写,通过强烈的渲染,把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的精神突现出来。

四、虚实法

作品不去正面表达或描写人或物,而是从侧面烘托,采取虚实的写法。这种组合方式,有意强调了虚写的一面,用虚写辅助实写,虚实结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人们所熟悉的《陌上桑》开头一段就是很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描写法。诗的开头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之外,还通过侧面烘托,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神态反映中间接描写了罗敷的美貌。而这种侧面的烘托,往往收到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由于内容不同,组合的方法亦有所不同,根据内容的需要,这些组合方法有时也可以综合交叉使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作品的形式问题,虽然已论述颇丰,但如何从作品的总体上进行宏观把握,从艺术组合构架上进行微观处理,追求美的形式,不断探求新形式,使之更好地为作品的内容服务,仍不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张树武]

H05

A

1001-6201(2011)02-0218-02

2010-11-16

猜你喜欢
总体设计总体形式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SSP15A干湿分离减量成套设备总体设计
小议过去进行时
大型简体自动化装配对接装备总体设计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6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地下互通立交总体设计研究
上海公路(2018年1期)2018-06-26 08:37:26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