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区旅游企业“农民工从业者”战略
——以广西龙虎山景区为例

2011-08-15 00:49张琪琪
关键词:龙虎山西南地区导游

张琪琪

大西南区旅游企业“农民工从业者”战略
——以广西龙虎山景区为例

张琪琪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强动力,广西龙虎山景区这一地处西南山区的旅游企业,坚持施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成本控制战略,与当地农民实现了双赢合作。本文试将该战略抽象成模型,以期对整个西南地区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借鉴。

旅游企业;旅游创新;成本控制战略

一、背景陈述

(一)西南地区旅游业概况

1.资源特色。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广西自治区大部以及重庆直辖市。区域内自然景观规模大、原始面貌保存完好,层次结构、地域组合优越,美学价值高,与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相映成趣。总体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吸引力强,具有很高观赏价值,是休闲度假出游的热门选择。

2.行业发展环境。整个西南地区旅游业从制度环境方面来讲,改革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市场发育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小,营商环境差等问题;劳动力资源充足,但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近年来,西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已从中心旅游圈向沿边各地延伸,从大中城市向落后地区辐射,涌现出大量私营小型旅游企业。

(二)西南地区旅游企业学术研究背景

从目前研究来看,已有部分学者对西部地区旅游企业运作给予了关注,较早以论文形式探讨了相关问题的是原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他提出企业是产业的基础,振兴旅游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素质[1]。杨瑞[2]、王君正[3]、马丹炜[4]、王杨帆[5]等学者从市场营销、企业绩效影响因子、知识发展战略、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的说来,目前中国学术界对西南地区旅游企业的研究多集中于旅游市场分析方面,鲜有学者考虑地域特色,结合广袤山区农民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视角有待扩宽,学术范畴的梳理依然有广阔的空间。本文立足于西南地区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将其与西部农民的转型与创收进行融合研究,归纳出“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成本控制模式,对于当前条件下整个西南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广西龙虎山景区概况

(一)景区环境简介

龙虎山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境内,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域,为自治区一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1月被评为3A景区。目前由广西九洲得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开发,景区属于承包私营性质。主要游览项目包括深山逗猴、绿水江泛舟、壮乡竹桥、中药园、金龙寨和绿水江皮筏艇漂流等,是典型的西南地区自然风景型旅游地。

(二)企业从业人员状况

景区内从业人员基本分为专职和实习学生两类,其中专职从业者人数稳定在30-35人,实习学生的数量视游客流量而浮动。由于景区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筹建,地理位置较偏,距最近的乡镇都3km,专职员工工作日需居住在景区。由于工资水平、住宿环境、娱乐设施等各方面均滞后,龙虎山景区专职从业者中,学历科班出身者流失率极高,本地农民占到全部员工数的95%,其中一线导游员形成鲜明特色,被游客亲切称作“龙虎山农民工导游”,“猴子妈妈”更是2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三)广西龙虎山景区的‘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模式

广西龙虎山景区作为中国大西南区一家普通的旅游私营景区,长期以来录用、培训、提拔当地农民成为景区工作人员,以“农民工旅游从业者”作为重要的、长期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景区导游招聘这一板块,逐渐形成了可行性高、富有创新意义的“农民工导游员”模式。

1.模式简介。当地农民,通过自我推荐—公司测验—游客评价三个方面循序的检测后,即成为正式的景区讲解员,测验期总计时长3个月。

2.“农民工旅游从业者”经营战略的优势。成本管理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恰当的成本管理能使企业获得更强、更持续的竞争力。“农民工旅游从业人员”经营战略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农民工自身条件与西南地区旅游企业现阶段需求的高度贴合。

其一,员工流失率低,公司运作稳定性高。对于旅游企业而言,雇员的流动特别是优秀员工的流失问题是近年来困扰行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过高的流动率会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巨大负面影响[6]。以龙虎山景区为例,其主要旅游项目-近距离无障碍观猴戏猴,需要导游员花较长时间来熟悉猴群、分辨不同猴子的情绪变化和攻击性大小,才能有效避免猴伤,确保游客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且根据猴群的动态变化灵活地把讲解词融入游程里见景叙词,避免呆板地说教。因此,从新手成为合格的龙虎山景区讲解员,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 (黄金周时临时雇佣的实习学生,仅能起到最基本的引导作用)。从外地或高校招聘的导游,因为各种原因,95%不超过8个月就会离职。员工流失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服务质量下降、对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上产生消极影响,还因服务质量的不稳定致使游客量流失。而龙虎山景区聘用的本地土导游,因为方便照顾家、生活环境熟悉等原因,流失率低,平均在职时间超过6年,工龄最长者已达13年之久。

其二,员工对工资和福利待遇要求低。龙虎山景区所在地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石山区,2010上半年人均年收入仅1740元,故龙虎山景区开出底薪450+提成的工资水平,就能超越农民种田的收入,从当地村民中选择性录用。这样的工资标准对照偏僻、艰苦的生活环境,想招聘外来人员或者高校毕业生是有困难的。而农民工在积累工作经验后,也可以达到景区服务人员的标准,农民工导游和景区高层管理者就薪水和福利这一块,达成了更好的心理契约。

其三,能够接受柔性的工作任务。龙虎山风景区由事业单位转企后,为压缩运营成本,要求景区导游员不仅肩负正常的接待讲解工作,还要每天打扫停车场、清理前门附近的草坪杂草,不定期参与各种义务劳动,这是高校毕业生所难以接受的。农民工导游的塌实、肯吃苦,为公司正常运营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四,民族风情优势。龙虎山景区所在地隆安县是壮族自治县,90%人口为壮族。土生土长的壮族导游能够娓娓道来地给游客讲解壮族的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其唱山歌的神韵留给客人深刻美好的印象,直接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科技要素,不断创造出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个性更鲜明的新方法和新产品,既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又能尽到社会责任[7]。“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作为成本控制的方法,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尽到社会责任。新农村建设是近年国家重点工程,其中农民收入的转方式、上水平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龙虎山景区的“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发挥了旅游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转型增收提供了宝贵机会。

二是形成企业特色,打造独特品牌。公司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个人发展,以“猴子妈妈”为例,从职员家属到景区保洁员再到一线导游,她15年来不断努力改变命运的历程,不仅打动了游客,还两度受到央视7套的专访,以54岁导游能歌善谈的形象,成为企业响亮的名片。其他农民工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机会和发展。农民工从业者的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构成了龙虎山景区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

三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对比于聘用外来人员或高校毕业生,相对成本更低。成本对于西南地区的小型私营旅游企业而言,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生死存亡。龙虎山景区逐渐稳定下来了的当地壮族农民工从业者,正在并将长久、有效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四、“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的长效发展

(一)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当前存在的不足

我国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农民工旅游从业者”战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专业度不够、年龄偏大、家庭羁绊、自我调整的能力较低等不足。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外语沟通能力缺乏,普通话讲得生涩;农民导游平均年龄超过全国平均年龄10岁,对于公司的制度变革接受较慢;员工离家近,已婚女性往往把工作精力分散于照顾家庭等诸方面仍不尽如意。

(二)战略改进建议

1.近期。短期内,受限于企业财力和员工能力两方面不足,战略上应侧重于防治农民工从业者的不足。建议:(1)农民导游队伍年轻化。雇佣年轻的当地农民,吸引外出打工者回流。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与周边社区的村委会保持良好沟通关系,从而在村民中树立口碑和形象。年轻化意味着强烈的提升愿望,有利于推动公司快速发展。(2)农民导游队伍专业化。做到、做好动态的岗位再培训,最好以书面形式做出相关规定。岗位再培训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既可有效避免职业倦怠,又能直接提升专业水平。导游作为高强度、高压力职业,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8]。各种形式的再培训,将导游从重复、单一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提升了其对工作的积极性;而通过充电,导游的实践操作水平也能相跟着增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操作上,首先应把握旅游活动的季节性,避开旅游旺季选择淡季开展教学活动,可选择短期轮训等方式;其次,把握新型教育的远程性,选择跨时空教育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采取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时间方面短、中、长期再培训相结合,使每周例会、季度总结、年度集训等持之以衡。(3)运作规范的激励机制。设立物质奖励机制。例如可在导游组建立星级月评制度,通过分等级分层次的物质奖励激发和维持农民导游的工作积极性。其他岗位也可设立类似的物质奖励制度。榜样示范作用,以季度为单位,对于获星次数最多、全勤等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张榜公示、旅游奖励等,形成模范带头的运作机制,从而形成争先创优的团队氛围。

2.长期。与南宁周边的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于农村出身或者能够吃苦的实习生给与特殊关注,以广阔的发展机遇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稳定科班出身的旅游专业人才,从而建立强有力的干部储备队伍。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事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生死存亡,对企业的总体面貌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的旅游企业当下处于起步晚、基础差、竞争力弱的现实情况,关于旅游企业如何通过控制人力成本实现长效发展,广西龙虎山作了探索性的尝试,与景区周边居民实现了双赢。

[1]杨胜明.搞活旅游企业振兴旅游产业[J].当代贵州,2000,(5):05-06.

[2]杨瑞.广西旅游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3]王君正,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理论月刊,2007(6).

[4]马丹炜.四川企业旅游知识发展战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222-226.

[5]王杨帆.西部地区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

[6]苗雨君.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薪酬战略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7]范英姜佰峰.基于创新的中小企业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8]郑赤建.导游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及干预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9(9).

F124

A

1673-1999(2011)06-0089-02

张琪琪(1988-),女,山西长治人,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1-01-05

猜你喜欢
龙虎山西南地区导游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续16年现身江西龙虎山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龙虎山
“猴妈”和她的猴孩子们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网约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