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史教学中加强高职艺术生职业道德教育

2011-08-15 00:49:04吴金香
关键词:美术史专业课职业道德

吴金香

在美术史教学中加强高职艺术生职业道德教育

吴金香

当前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指出美术史课程在高职艺术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拥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优势和大量的事实依据,探讨了在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加强高职艺术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高职艺术生;美术史;职业道德教育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课堂理论讲授,而且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共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很少或较少涉及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不相适应,很多教师不够专业,较多是“半路出家”。很多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多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安排,一名教师往往要为多个学院多个专业的学生上课,备课已经使之筋疲力尽,更妄谈了解各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要求了;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教学所用教材陈旧,教学内容太死板,与社会当前的实际情况脱节严重,很多新出现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很多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当作一门限时完成的课程,认识不到职业道德教育是应该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的行为。除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师之外,各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也很少向学生讲述该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很多教师认为这不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从业的专业技能。

在所有这些问题里面,笔者认为最后一个问题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中,他们接触最多最熟悉的就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对本专业的了解多半来自专业课教师的讲解,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融入的艺术也是应仔细斟酌的,每一门课程应该都有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知识的切入点,找准切入点,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事倍功半。

二、在美术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美术史与其他课程一样,除了传授知识有着共同之处外,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美术作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物质形态。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美术史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优势。

首先,美术作品是人们最易接受的,也是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的最好形式。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正是美术史涉及如此丰富的领域和知识,从而为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大量事实依据。

其次,美术史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它对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这不仅因为美术作品是依靠鲜明、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感人的,同时,美术史上的美术作品是依靠形象来表现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教育人,通过潜移默化来陶冶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最后,在以“专业技术行家里手,职业领域能工巧匠”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美术史更接近素质教育课程,更进一步说应该属于美育中美术欣赏部分。关于美育,有很多专家学者以各种形式发表过各自的意见和见解。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中国的传统来看,总是比较倾向于把“艺术”作为容纳“道”、“德”、“仁”的一种工具,这也是一种“文以载道”的观念。因此,在美术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有其理论依据。

三、在美术史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除了完成美术史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之外,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把审美教育同人生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之外,增进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提高道德修养。

首先,用艺术家的优秀品德感染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拥有良好的品德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中西方美术史上,有无数的艺术家拥有优秀的个人品德,特别是在中国,一个人品德是否良好往往决定了他作品的好坏。以人品论文品、以人品论画品,自古有之。中国传统观念中,人品与画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向穆的《书法雅言》曰:“人心不同,诚如其面,有中发外,书亦云然。”刘熙载也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虽然也有一些艺术家人品不高而其作品却获得了极高声誉,但总的来说,这条准则还是约束了很多艺术家的。

在众多的艺术家中,齐白石是一位气节凛然的现代画家,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利诱,不为所动,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气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也说:“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古今有多少帝王公侯,可是却没有在我们记忆中留下一丝痕迹,就因为他们只想用庄园和财富留名后世。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其次,用艺术家成名之不易,告诫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如大家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无不是经过艰辛的学习而名扬天下的。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对人的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要求很高,因为它是一项需要你不停思考、不断寻找创意的工作。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是能够不断创新的前提条件,这方面达·芬奇是很好的例子。而大量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

如果懒惰、固步自封,那么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陷入模仿甚至抄袭的泥潭而不可自拔。现在,家装行业“千家一面”的现象就是设计师缺乏创新能力的突出表现,深究起来则是这些设计师学习程度不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室要多用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的相关事迹,告诉学生不断学习,循序渐进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

再次,用美术史的记载规律来告诉学生,只有那些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可以被世人铭记,鼓励他们勇于创新,耻于模仿。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规律是传承,但在这种规律下同样有很多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如宋代的梁楷的“减笔写意画”、明代陈淳、徐渭独特的画风等等。正因为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他们才被郑重书写。不断创新和开拓是西方美术史的主要特点。有人说一部西方艺术史就是艺术家的历史,没有创新能力的艺术家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文艺复兴三杰各有特点,德拉克罗瓦、席立柯、大卫等等,包括被称为“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和塞尚也都无太多相似之处。开拓创新是艺术家的灵魂,始终贯穿其创作生涯,这种创新意识不会因为他们年龄渐长而消逝,不会因为名声显赫而懈怠。最著名的例子有中国的齐白石,法国的毕加索。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55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当时齐白石在京名气不大,求画者不多,于是决心变法。与齐白石衰年变法不同,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在各种变异风格中,始终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除了齐白石和毕加索之外,中外美术史上不断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艺术家数不胜数。然而,当今的大部分设计人员,年纪轻轻就不思进取,拿到项目任务就想办法照抄照搬。水平稍高的设计师抄外国的,水平稍次的抄港台的,最差的就抄国内的。“屋下架屋,愈见其小”,所以才会出现很多设计作品似曾相识的感觉。无数事实证明,在人的心灵深处的门锁被关得很紧的时候,道德说教非但无效,而且还会逆反,如用美育的钥匙却会收到奇效。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史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1]黄朗.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略[J].探索,2003(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6]16号.

[3]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2(3).

[4]包建国.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5(23).

G641

A

1673-1999(2011)13-0200-02

吴金香(1978-),女,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4)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2011-03-28

猜你喜欢
美术史专业课职业道德
龚和德戏曲舞台美术史研究论纲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7:26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8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