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丁丁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视域下的英汉翻译艺术探析
周丁丁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本民族文化精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的结晶。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和语言文字结构的不同虽然受到彼此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客观现实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英汉两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的。在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到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而且更要照顾到不同民族思维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表现出原文中内含的特有思维方式和本民族语言的特有文化。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思维特点;语言艺术
当前的翻译工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英汉翻译更是重中之重。所谓翻译,其实就是使用一种别的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包含的语体意思和语言特有的思维内容完整再现的过程,也可以说翻译就是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的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对语言认知方式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又会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或翻译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不但能把原文的真实意思完整表达出来,而且翻译要做到精确科学,这是对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翻译语言与被翻译语言之间的不同思维,要在承认这种思维方式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精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积累的结晶,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和语言文字结构的不同虽然受到中西方彼此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客观现实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由英汉两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的。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但决定了语言的内容,而且也决定了语言的结构,所以,研究和探析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和差异对于做好英汉翻译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西方英民族擅长抽象思维,而汉民族习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英民族大多擅长这种思维方式,他们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在英语语言使用中就表现在特别喜欢用抽象的名词来表达一种非常复杂的理性事物。另外,抽象思维大多是使用概念、判断或推理等思维方式,然后用非常严密的逻辑用语结构来表情达意。而汉民族则和英民族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不同,汉民族是非常擅长形象思维的,在汉语中的用词基本都是使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很少使用抽象的名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汉民族长期以来在天人合一理念下形成了固有的喜欢用具体的表象来说明抽象概念的思维定式。
第二,西方英民族擅长用综合型思维对事物进行严密逻辑分析,汉民族喜欢用分析型思维对事物进行辨证分析。首先,西方语言由于深受天人各一哲学思想的影响,语言表达方面追求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效果,所以,西方英民族的语言句式结构就非常严整,思维更是要求实现缜密明晰。在英语中通常会用很多的连接手段来对多个句子进行连接,为了指向明晰,很多的代词也被大量使用,句子从主到次,依次迭加,整个句子的结构非常复杂,但是不失严密的逻辑性。其次,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却是喜欢用分析型思维的方式把事物的整体分拆,然后逐一分析。这样的分析性思维方式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其实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虽然注重了整体,但是对事物的分析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第三,西方英民族的思维注重客体,而汉民族的思维注重的是本体。西方英民族的思维中非常看重客体,思维的指向是外部,主张人要高于自然,人可以凭借自身的特有智慧及知识对大自然有控制能力和改造能力。西方英民族就是在这种客体第一意识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客体性思维。西方英民族的思维对象是客观世界的思维定式在语言上的反映就是,经常使用非生物词语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另外就是被动语态被广泛使用,每个句子的语用目的是要强调事实。在这个方面相比,汉民族有自己的思维特点,汉民族对人的伦理生活非常重视,思维的指向也是大多指向自己,追求的是人和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典型的本体性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方面就是,通常用人或生物词语来充当句子的主语,用以叙述事件或陈述观点;另外主动语态在汉语中的使用要远比被动语态使用得多。
第四,西方英民族的思维多表现为逆向的,而汉民族的思维多是顺向的。西方英民族思维指向往往是逆向的,对事件的语言描述多是采用先果后因的句式;另外双重否定的结构也被广泛使用。而汉民族的思维指向多是顺向的,对事件的描述喜欢先因后果的思维定式,句式上通常是先让步然后再论证。
第五,西方英民族的思维基本是呈现直线状态,汉民族的思维多是呈现曲线状态。西方英语民族思维特点就是喜欢直线思维,对事情的描述直接明了,对事物的说明多是先说重点,在语言的谋篇造句上也是多遵循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往往是把句子的重心放在句子的开头。而汉民族在表达思想的时候更喜欢曲线思维,习惯从侧面来说明具体的事物,谋篇造句上更遵循着从具体到一般和从个体到整体的原则,经常是把句子的非重点部分放到重点部分之首。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相互融合。因为中西思维方面的差异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翻译英语到汉语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两者的差异,然后根据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特点和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翻译的质量。
(一)英译汉中有关词语翻译的艺术
首先是抽象名词的翻译技巧。西方英民族的思维是擅长抽象思维,所以在英语中描写事件的句子含有大量的抽象名词,为了使翻译不但合乎原文的真实本意,而且又适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翻译的时候要把英语中的这类抽象名词用汉语中的具体名词来代替。其次是针对连词的翻译艺术。因为英语非常看重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在英语句子中有很多的连词被使用,目的是使句子指向更明确,更符合逻辑的需要。汉民族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句子中的各类成分结合形式上来看不严密,主要依靠内容上的意合来完成对句子的理解,所以在翻译英语中的连词的时候,必须要用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的句子来对英语中的连词进行适当处理。最后是对英语中介词的翻译。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被使用,多是用来表示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很广泛的意义,这点恰恰是西方英民族抽象思维的特点表现,但在翻译到汉语的时候就必须要把这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介词翻译成具体的词语,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语句表达范式。
(二)英译汉中被动句的翻译艺术
西方英民族喜欢客体思维,所以在英语中就有很多的被动语态。这点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英汉翻译的时候要把这些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比如典型的就是英文的“It is…+that”结构,在翻译这种类型的句子的时候,汉语翻译过来应该使用主动句或无主句的翻译方法来解决。比如英语句子“The enemy rear is weakly defended.”就可以翻译成汉语“敌人后方空虚”。另外,句子 “His house is located on the edge of the city.”可以翻译成汉语“他的房屋坐落在市区的边缘”。再就是可以将英语中的被动句转译为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来说可以把用来说明客观情况的英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判断句。比如英语句子“My first twenty years were spent in the country side.”就可以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判断句“我的前二十年是在乡下度过的”,英语句子“Hi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翻译成汉语的判断句就是“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最后就是可以把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能这样翻译的句子基本上都是英语中不带by短语的句子,并且这些句子还同时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句。翻译中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把原句的主语翻译成汉语的的宾语。
(三)英译汉各类翻译技巧交叉使用
首先是顺译翻译法。这个类型的翻译技巧非常好理解,意思就是如果英语句子中的所有动作都是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出现的,那么,翻译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原文的逻辑安排进行翻译,不需要太大变化,这种翻译方法就是顺译法。其次是重组翻译法。这种翻译方法就完全脱离开原来句子的结构,按照汉语的句子结构顺序要求重新组合句子,这样的翻译方法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也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种翻译方法适合那种原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有冲突的句子,从而使得翻译效果更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最后是分译的翻译方法。分译的翻译方法就是将句子的某些成分从句子的主干中拿出来,分别进行翻译处理。运用分译的方法可以使得译文更加有层次性,更加明确简练。这样的翻译方法适合原句的从句或修饰语部分同主句的关系不是非常紧密的句子,这个时候就可以遵循汉语表达的习惯,把句子的
H315.9
A
1673-1999(2011)13-0141-02
周丁丁(1980-),女,泉州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讲师,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
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