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微,郑天翔
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
周微微,郑天翔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是政党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拓展党建新领域、构建党建新格局和创新党建工作。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为指导,处理好传统党建平台与网络党建平台、传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传统党建队伍与新型党建队伍的关系。
校园网络;高校党建;网络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微博、SNS社区网络、3G网络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对高校党建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组部提出建立以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中组部为中心节点,贯通省、市、县党委组织部,连接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组织人事部门的“大组工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成为政党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高校党建工作融入网络,尤其是怎样利用校园网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信念,帮助大学生成长、成功,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意义重大。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中国网民达到4.2亿人,上网人数达到了全球第一。其中青少年群体达到了1.95亿人,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活跃度。互联网已成为他们获取社会信息与舆论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网络的特性带给高校党建工作无限可能。基于网络技术的E-mail、QQ、博客、飞信等都成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手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技术资料,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形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趣味性,从技术层面增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网络的交互性使受众不仅仅是接收者和旁观者,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党组织可以发布有关工作动态信息,为党员提供便于查询、公开透明的信息支持;党员可以反馈信息接收情况,上传学习体会,形成双向交流,增强了党组织与党员的有效互动。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比起传统方式显得更加便捷有效,在网上传输文件、发布信息几乎可以即时到达用户终端,网络快速、便捷、高效的特性带给高校党建工作无限可能。
(2)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机遇。在当今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在网络互联世界中,微博、人人网、3G通讯、QQ空间等网络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主体性、多元性和交互性,对高校师生有比较强的吸引力,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高校师生党员在网络新兴媒体中的虚拟环境和角色,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只有符号的交流。这种交流的实时性、虚拟性和匿名性使教育双方通过短信、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毫无顾忌”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畅所欲言,这大大拓展了党建工作的空间。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可以借助网络,挖掘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创新,还可以主动地、大规模地传播正确的思想、政策和理论,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交互便利、途径多样的新平台。
尽管网络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开展网络党建工作带了机遇,但当前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无法满足网络党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单一,观念滞后。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但不少高校存在思想单一、观念落后,仍按照老方法、老套路做工作,与当前新形势的党建工作要求很不适应。特别表现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现有的高校工作体制和考核机制上,有些领导把党建网络工作平台的建设仅仅视为临时性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到党建工作的整体安排。加上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够,致使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构建形式化、简单化,不能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在网络上真正贴近师生。
(2)手段单一,信息滞后。多数高校党建平台主要是党建网,由于手段单一,信息更新滞后,弱化了党建网站的时效特色,降低了网络信息的价值和吸引力。加上内容枯燥单调、方式不灵活、形式僵硬、功能单一、内容全面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导致成效不明显。也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网络媒介优势开展网络教育,缺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网络平台的吸引力、感染力还不强。
(3)技术单一,管理滞后。党建平台互动不够,主要局限于单一技术,信息灌输和单向宣传,未能给党员、群众提供表达意见、诉求的机会和渠道。由于技术水平的相对滞后,目前,高校党建网络工作平台在安全保障的策略、安全产品的部署、防杀病毒软件的更新、补丁的升级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高校党建网络工作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仍然较为薄弱,还没有形成规范、高效、科学的网络平台管理保障体系。
如何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寻找新的视角和有效载体。校园网络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的电子交换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与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因此,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是新的着力点。
(1)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搭建新型“网络党校”,加强党建现代化建设,实施网络远程教育。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仅仅依靠传统的授课式党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青年学生和学生党员的需求,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构建新型“网络党校”,一方面实施网络远程教育,可以扩展教育的广度;另一方面丰富网络党校建设,可以挖掘教育的深度。首先,新型的“网络党校”在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可按照党校基础班、提高班、高级班等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在网上发布,规定学时。学员在网上实名注册,根据自身在不同时期的身份来选课学习,并参加网络考试。还可加入在线视频教学、互动交流、在线练习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网络党校远程教育,使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扩大党校的辐射面,增加党校的互动性,提高党员教育质量。新型的“网络党校”采用网络监测手段对学员的网络学习情况和成效进行测量和考核,增强网络党校的普及性。其次,新型“网络党校”在内容上可以更加丰富。新型“网络党校”建立更全面、更系统的资源库,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党建信息,不仅需要建立党建知识网络信息库,还需要建立多媒体资料库,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视频、课件、图像、音频等资料。宣传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发布文件这一层面,还需要以时政论坛、新闻专栏、网上AQ答疑等方式让受众获得更有深度的讯息。党建网络信息应贴近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基层动态,宣传基层富有思想性的主题教育、支部生活,介绍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探讨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网络党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搭建“校园微博”,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实现党员群众网络互动。微博,即微型博客。用户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发布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再将信息发送给好友。微博有效整合了用户的时间碎片,让用户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展现动态,因此大受师生青睐。与传统博客、手机短信、网络论坛等比较,微博具有信息传播模式的创新性、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用户身份的相对真实性等新特征。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构建“校园微博”,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新兴媒体的力量,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党员群众,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热点、焦点讨论,互相交流,提出建议和意见,甚至可以与学校领导进行“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搭建以校园为单位的网络平台,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微博,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校园新闻、活动信息、校园动态、服务信息等,为大学生提供便捷、快速的网络信息服务。而教师则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走下严肃的讲堂,走进同学们中间,与同学们实现课外的交流,倾听大学生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难题和困惑,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3)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构建3G技术平台,抢占主流意识形态制高点,实现党建教育全员化、全程化。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最大特点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在一起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日益增多的3G手机用户中,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校园无线
D261
A
1673-1999(2011)13-0009-02
周微微,女,上海人,硕士,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12)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教育学。
2011-04-07
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党建课题(2010DJZZ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