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萍 王铁梅
(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2.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思考
林武萍1王铁梅2
(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1731;2.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整体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本文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的教育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及政府方面入手分析,对大学生就业对策作出一些思考。
大学生就业;经济形势;就业观念;就业指导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增长,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不仅冲击到中国的经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美国着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奥肯定律”,其定律内容表明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快速增长能够促进劳动力的就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阻碍劳动力就业的步伐。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是政府经济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结合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提高高校就业工作水平的途径。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席卷了整个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我国2008年1至9月的GDP增长率,迅速回落至9.9%,第四季度增长率急降到6.8%。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出口的负增长、投资增长放缓和外汇资产贬值。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三套马车”中进出口外贸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外贸出口与世界经济直接联系。因此,在金融危机状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重大的冲击,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外向型行业和企业受到的冲击甚至对企业来说是毁灭性的。2008年11月我国的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12月份进出口总值1833.3亿美元,下降11.1%;(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2.8%;进口721.8 亿美元,下降21.3%),进出口外贸不到半年,就从“稳出口”变成了“压顺差”。在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企业中金融危机不仅给企业经济造成危害,金融危机还带来了连锁反映,国内各行各业也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压力和困难,如:房价的下跌、加工企业销售额减少和利润下降,企业员工收入下降等等,直接导致了我国内需下降。更多的是造成了失业率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滑,有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少到了不足50%。虽然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但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存实力减少工作人员是不可避免的,许多年来出现的到沿海打工的出工潮出现反向,2009年在金融危机不断扩大的状况下,全球知名企业如微软、爱立信、谷歌、摩托罗拉、索尼、联想、松下、佳能等也相继抛出了裁员公告,这势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带来非常严峻的考验。虽然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有针对性地调整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3季度GDP增速从1季度的6.1%及2季度的7.9%进一步加速至8.9%,许多专家预计2010年的全年GDP可以达到9.5%,有的甚至大胆的预测可能突破十,但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都很严峻。那么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从多角度入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变得很关键。
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上,目光还仅仅局限于一些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上,认为只有“端上铁饭碗”才能算就业,不能接受风险就业,追求保险就业。其实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国民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各行各业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当代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和意识,不能好高骛远,应切合实际,寻找个人专业和能力相吻合的就业单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围绕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指导工作应在四个方面入手。大学生的世界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所学知识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大学生的人生观,大学生在制定人生规划时,不仅考虑顺境时的个人发展计划,更要规划好逆境时该如何应对形势,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该让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重在为国家建设付出了多少、为落后地区面貌改变付出了多少、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付出了多少,价值的体现不在一朝一夕,不在一时一地;大学生的职业观,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思想,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的择业观。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在金融危机下,就业相对变得竞争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到就业岗位,个人素质和信心是必胜的条件。所以,首先要树立毕业生的就业信心,相信经过高等教育,获得合格毕业证的人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具备了岗位所需的基本条件,能够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展开就业指导,一方面或走出校门或联系各企业为学生和企业之间搭桥牵线,许多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已经落实工作单位。但在金融危机下,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应以多重方式开展就业,以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足够的勇气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的大门,介绍自己、推销自己,展现自己;调整好心态,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基层单位需要大学生,也是大学生锻炼和体现自我价值最好的场所。而对于没有做好准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为毕业生提供缓解压力、排解紧张情绪的渠道,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和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高校工作的很多方面。首先各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设置专业。多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动态的效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国家宏观对经济的调整等等,都会对行业和企业产生影响,因而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高校应主动追随行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修改人才培养目标,迎合就业市场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加强课程和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可以联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对应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在专业方向、岗位技能、岗前培训等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培养该企业所必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就业服务队伍专业化、合理化是保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大多为政工人员,在管理能力、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专业学科背景出身的指导教师偏少,在调研能力、个性化辅导方面还有些欠缺。国外高校成熟的就业指导中心的经验提示我们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通过接受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积极打造个人品牌,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毕业求职及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才能比别人更容易成功。而职业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人数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年轻群体,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具备心理、教育、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专业的基本素养,学校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是一个必须的工作。其次,在制度、经费、硬件设施各方面的建设也需要完善才能真正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包括有形市场,还包括无形市场。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与各二级学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比如校园招聘会。培育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需要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举办的网上招聘会,同时加强学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的建设,建立个人网上简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工作程序、需求信息,加强毕业生对就业全过程的了解,建立网上供需双选平台,并逐步将毕业生就业网建成一个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三位于一体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早已不是高校单方面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撑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所以政府应在大学生就业上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应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比如:我国的城市大体上分沿海大城市(上海、北京)、省会城市、地区县级市,由于各地区历史发展的原因,各城市间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建设与科技水平也很不平衡,国家为各地区发展平衡的考虑,在户籍制度上做了一定的限制,而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原有的户籍制度无疑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给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奖励政策将会更有效地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更加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共赢的结果。
[1] 朱书荣.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观念的更新[J].老区建设,2010.42
[2] 陆乃麟,等.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理论博览,2009.93
[3] 李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调查与思考,2010.343
[4] 吴璇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与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010-12-19)
林武萍 (1958-),女,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