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娜 李化树 胡腾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论农村青少年网络教育生态环境建设
谷林娜 李化树 胡腾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截至2009年,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作为教育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对教育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广大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促使很多家庭和学校引入了网络,对农村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对农村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促进网络环境下农村青少年教育的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青少年;网络;教育生态环境;建设
所谓教育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它大致可以从三种角度和三个层次来分析: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的或者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某个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它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人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因素组成的系统,还要研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环境因素。[1]
网络是教育生态环境中的规范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当今时代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之一,网络对教育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为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接收新知识,增进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观念,增强现代意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网络也对教育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总之,网络因子与教育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网络时代,必须加强网络管理,才能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城乡比约为2:1,乡村青少年网民为6338万人,较2008年,增长了10%。农村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4.9%,高于城镇地区8.2个百分点,农村地区青少年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7.8%、30.9%、16.6%,均落后于城镇地区,但是,由于农村家庭互联网接入条件逐步改善,学校和公共场所也提供了更多的上网场所,农村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0.5个百分点。[2]由此可以看出,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仍以较高的增长率增长。上网地点虽然有了新的变化,但网吧仍然是主要场所。
手机上网成为农村青少年的新宠,网络应用以娱乐为主。与整体手机网民相比,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在大部分手机应用上都更为活跃,有87.3%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在线聊天服务,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也达到60.8%和54.5%。农村地区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占比略高于城镇,达到74.5%,手机上网为电脑设备匮乏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另一条接触网络的渠道,较低的网络接入门槛吸引了更多的农村青少年网民。然而,农村地区青少年上网普及率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网络应用大部分以娱乐为目的,远离信息性功能。农村青少年网络应用上排在前四位的是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分别占85.2% 、75.7% 、71.3% 和 66.7% 。[3]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未成年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价值观尚处在形成时期,丰富繁杂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对这个群体产生影响,尤其是网络渠道中的不良信息内容更是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在逐年提高,但是,网络对农村青少年及绝大部分家长来说,仍旧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他们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引导,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娱乐等,网络上的不良内容也对农村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农村学校校园网建设虽然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很多青少年学生选择去网吧上网。由于农村的文化稽查力度不够,监管不足,这些网吧多数是无照经营或者非法经营的“黑网吧”,网吧的规模小,场所隐蔽,经营者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允许未成年学生进入网吧,纵容色情、暴力等不良游戏,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下“通宵奋战”,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另外一方面,随着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家电下乡活动的推行,很多农村家长为孩子购置了手机,一方面加强了联系,另一方面却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3G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使手机上网方便快捷,持有手机的青少年学生有了新的接触网络的工具,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是听老师讲课,而是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等等,有些学生更是躲在被窝里上网,结果造成用眼过度,视力严重下降。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随着青少年生理发展的成熟,以及社会体验的增加,青少年的心理也日渐发展。处于这个时期的个体,其心理发展有独特的特征:智力发展显著、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情感的发展和现实的矛盾等。[4]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和家长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在网络应用这一方面,更是如此,如果青少年得不到正确的网络引导,就会造成网络依赖、网络成瘾以及网络孤独症等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1)网络游戏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日本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证实,计算机游戏只刺激了与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阻碍了少年儿童大脑的发育,而负责学习、情感和记忆的大脑则得不到相应的开发利用。由于大部分农村青少年的家长忙于生产劳动,有的更是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指导其学习,有的孩子一旦接触了网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流连忘返,长此以往,耽误了学业,成绩下滑,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学,上网玩游戏,形成了恶性循环。
(2)认知混乱,自我意识扭曲。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青少年时期,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和评定,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5]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充斥着暴力游戏、色情淫秽等内容,由于网络活动的间接性、自由性等特点,青少年网民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这些信息,一些好奇心强,自律性以及自控性不足的青少年往往会沉迷于网络,如果这些学生得不到家长及教师的关心指导,而是一味地受到指责,叛逆的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终日游荡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因为在网络中,没有指责,没有谩骂,内心世界的烦恼和痛苦可以在网络中得以发泄,久而久之,认知就会产生混乱,自我意识发生扭曲,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和要求降低,把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角色定位到现实生活中,淡化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甚至出现欺诈、偷盗、打架斗殴等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3)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和有害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的性意识随着年龄增长而觉醒和不断发展,然而受中国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都极力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很多家长“谈性色变”。这种外在的约束与青少年生理的发展以及内心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矛盾,网络则淡化了这一矛盾。在虚拟的环境中,农村青少年可以抛开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和理智的约束,肆无忌惮地发泄长期压抑的情感需求,网络中大量的色情网站刚好迎合了这种需求,而且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加强,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方式更为隐蔽,传播速度更快。手机黄色信息给农村青少年带来了成人难以相信的影响和伤害,使青少年的道德滑坡、心理畸形、生活颓废、犯罪率上升,家庭痛苦无限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毒害了农村青少年学生。
首先,加强网络立法建设,努力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信息准入制度,规范信息传播途径,从源头控制和过滤信息内容,尤其是手机网络,更应该严格把关,使淫秽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远离网络,远离青少年。其次,加强农村网吧整治力度,对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互联网经营相关规定的网吧进行严厉惩罚,扫除隐藏在农村的各种违规网吧。再次,加强农村网络知识的普及,提高网络文化素养,鼓励个人监督农村的网吧行业,举报违法经营的网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6月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指出,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网络工具,鼓励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和服务。[6]
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的网络设施不够完善,学生上网机会少,无法了解掌握网络相关知识,而青少年时期的他们正是对新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年龄,满足不了内心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部分学生会选择去网吧上网,有些不正规的网吧正是抓住了青少年的这种需求,不但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而且专门提供一些暴力游戏,淫秽色情等不健康内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不但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的网络文化素养,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由于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学校及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努力学习,通过学习这种途径走出农村,到条件好的城市读书生活,所以,大部分的农村学校把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以及升学率上,而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些不喜欢学习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选择逃脱无聊单一的学校,跑到附近的网吧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因此,学校要开设除单一的文化课之外的课程,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培育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了寄托,他们就不会再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农村的绝大部分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在他们看来,网络就如同洪水猛兽,不但耽误学习,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一味地反对或阻止学生上网恰恰适得其反,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千方百计寻找上网机会。所以,家长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指导孩子健康上网。
教育的环境建设离不开地区的文化建设,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有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失去了精神寄托,这也成为有些农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乡镇政府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青少年建立公益性文化娱乐场所,举办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每个村子建一个小型图书馆,提供丰富多彩的书籍,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增长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起到了监督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家长常年不在身边的青少年学生,显得更加必要,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1] 吴鼎福,等.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12.
[2] [3]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 [ EB/OL]. http://research. cnnic. cn/html/1263531336d1752.html.
[4] [5]胡小毅.中医与养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69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http://www.scio.gov.cn/zxbd/wz/201006/t660625.htm.
Discus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enagers'Net Education Ecology Environment
Gu Linna,Li Huashu,Hu Te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 China)
The internet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15 years till 2009.As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net has influenced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deeply a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education ecology environment.In rural area,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ymakes internet available in many families and schools,which has affected the teenagers quite profoundly.This paper analyzes largely the negative effects that internet has brought to the young and produces somemethods an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enag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under the rural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Rural teenager;Internet;Education ecology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2010-09-12)
谷林娜 (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