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2011-08-15 00:47唐咏梅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

唐咏梅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网络技术相关的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及活动成果,即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狭义的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文明与精神文明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人的心理状况、情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教育方式、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审美情趣、行为方式以及网络法规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

1 网络文化的特点

(1)虚拟性。虚拟,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精致的数学模型,将现实社会中的人与真实世界数字化,使之变成信息符号。网络文化的虚拟方式是数字化,虚拟的对象是现实世界。

(2)工具理性。网络理性崇尚网络主体性、网络自由、网络民主等网络理念。网络文化是虚拟技术和网络理性的结合。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它以工具而非实物形态供人们浏览、使用,给人以心里感觉上的真实和满足,因此具有生命活力与魅力。

(3)超现实性。表现为超时空性、超现实性、超想象性和超真实性。

(4)现实制约性。网络文化是人造文化,它的生存与发展受经济、技术的制约,受社会政治现实力量的制约,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2]

2 网络文化的正面影响

网络文化不是网络与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在虚拟时空中多元文化信息的自由实现,并影响和改变着现实社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它通过自身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作用于现实社会文化,进而影响到其他人的价值取向与文化选择。

(1)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当前许多高校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许多课程采取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获取海量的知识与信息。网络文化内容丰富,传播迅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全社会的教育空间,学生们可以方便迅速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而且费用低廉。不少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一天只付费1元。可以说,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节约了时间与精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2)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网络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群体是网民的主力军。他们极具好奇心,求新求异,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利用网络交流、购物、创业、创作,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生活方式。许多大学生能合理利用网络,为生活增色,他们在网上兼职,为公司建网页,或开网店。不少文学爱好者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或者发表网络评论,不仅收入可观,而且部分人迅速成为著名的网络作家。

过去的大学生为了就业,疲于赶场,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当今的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各种有用信息,预先对工作及用人单位作出全面了解,为竟聘做准备。他们通过Email等方式快速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经费,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提高了就业机率。同时,网上就业受到部分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网上的工作更有个性、更有创意,也更自由,发展前景广阔。而这对于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3)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把大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网络,大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最先进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观念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当前,许多师生通过Email,qq等形式,及时交流沟通,形成了一种开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4)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离,把各种文明汇集在网上。网络文明发展的全球性和同步性将各种思潮、价值观、意识形态呈现在网民面前。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广泛、更直接、更及时地了解各类资讯。可以说,网络文化把大学生的思想触角伸出了校园,引向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弥补了原有校园文化覆盖面不广的缺陷。网络文化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内涵,使他们与社会紧密相连,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见解,为社会建设献言献策。无论是社会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还是生活琐事,如让座、卫生、支教等,大学生们都通过网络积极参与,体现他们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的精神。高校的校园网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场所,他们一旦在网上提出问题,立马有人给出解答,这种开放、快捷的方式,帮助不少大学生解决了思想、心理问题。

3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1)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当前的大学生多属90后,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手机不可缺少。许多学生可以一天不看书,但是却不可以一日无网,他们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因为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日夜监管,大学生们有了相当多的自由,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迷恋于网络,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网上。大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学习的时间极少,更多的是聊天、游戏、读小说、看电影,以致忘记学习与休息。许多网吧为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导致有的大学生通宵泡在网吧,而白天逃课或者在课堂上趴在桌上睡觉。而当前手机上网的便利,让大学生有了更多上网的机会,结果是,不少学生荒废了学业,考试不及格,在校大学生因故退学者大多与迷恋网络有关。

(2)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特点。网民们可以虚拟各种身份,在网络上大显身手。由于没有了现实社会身份的局限,网民们可以自由大胆地进行网络活动。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在网上都可以大胆地表达了。网民们虚拟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着或真或假的对话,而对方无法验证。有的网民长时间网聊后,会产生怀疑一切的想法,因为大家心里都在怀疑彼此。虚拟世界的虚假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导致对生活的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冷漠。

(3)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

长时间的上网,损害大学生的视力,导致颈椎、腰椎等疾病的出现,甚至有学生因为连续上网而猝死。大学老师发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提高,反而是逐年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他们把课余时间都贡献给网络了。然而,网络有时却提供不良信息来毒害他们。由于法规的落后,管理的缺失,导致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封建迷信、色情暴力、流言蜚语、反动言论,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严重影响。网上的虚假骗局,使不少学生上当。有的学生因为滥交网友,而损失财物,身心受伤,有的甚至丢掉性命。

(4)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使网络文化更加强势。相比于传统媒介,网络文化传播快,信息存量大,表达方式自由多样。手机网络的出现,使大学生处于信息的包围中。网络文化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场。由于缺少相关法规、道德的制约,加上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在网上极易形成一个个人造的网络明星,如“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我们知道,许多的网络公司及其推手,专门炒作了不少社会事件,如目前在全国被炒得纷纷扬扬的国美权利之争,就是网络炒作的结果。可以说,网络越发达,社会结构就越脆弱,社会风险就越大。而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缺少,鉴别力、判断力不足,而受其迷惑、误导的可能性就越大。网上不健康信息的泛滥、对物质享受的推崇、对低级娱乐的吹捧,这些不良信息极易误导大学生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导致追求享乐、不求上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如网上讨论激烈的“宁愿在宝马车里哭,而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就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择偶观。

(5)对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网络为人们的交际提供了便利,同时,又影响了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不再手写书信,而是通过打电话、视频、音频、em ail等方式快捷地交流。一旦在考试、求职等需要书面表达时,大学生的交际问题就出现了:错别字、词不达意、不符合汉语规范的语句大量出现。人们不禁质问:大学生的素质丢到哪里了?网络用语的随意性、变异性、符号性、数字性、创意性等特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3]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大学生很难拿出一份手写的规范的文章,而这是不利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的。

4 对策

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强势文化。社会氛围、事件、法规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使用网络的大学生。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克服其不良影响,政府机构应加强监管,加快完善有关网络的各项法规的建设,屏蔽不法信息。而高校师生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良性的网络环境。针对有关社会稳定的敏感话题,教师应发出正面的声音,给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网络中心要加强对校园网的控制力,研制能过滤有害信息的软件和监控系统。只有社会、政府、学校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良性网络文化。

1 王小凤.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比较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3~14

2 吕明臣,李伟大,曹佳,刘海洋.网络语言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225~226

3 罗胜杰,谭芳,郑立平.英汉仿拟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60~16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