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赣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8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62%,有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因此,广大农民是决定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996年江泽民在河南考察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指出“把农业的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搞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性措施,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看,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确定了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先导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开发,致力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看,一方面,农业经济落后,区域广而偏远,贫困地区仍占一定比重,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另一方面,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潜力却很大。
2004年~2009年连续六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出6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都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关于“三农”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4年2月,教育部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大局而决定实施的重大教育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资源延伸到农村,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高等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教育项目首先由中央电大组织实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优势,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和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教学。2008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及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意见和方案,为加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成立了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协调小组,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担任组长,省委组织部、人事厅、农业厅、教育厅、财政厅、省扶贫办等部门领导干部担任协调小组成员,设立了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陈绪群同志任主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确定了承办院校和培养计划方案,由湖北的八所高校承担培养任务,我院也成为第一批接受培养任务学校。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立志献身农业,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村干部和“专业大户、小农场主、农资经营经理”等乡村管理者和自主创业者,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央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委托高校培养并具有“村来村去”性质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针对这样的培养对象,如何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就显得举足轻重。从2008年开始,我校受湖北省组织部委托,开始参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民大学生。我们将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热爱农业和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业农村政策,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和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招生对象是具有高中及相当高中文化的农民,他们的工作基础不同、年龄跨度大、文化基础差距大,学员学习困难较多,但政府对他们的期望却很高。因此,我们在制订“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过程中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将提高学员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能力作为重点,同时向他们传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在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
农民大学生入学前是具有高中及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农民的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思想在他们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具有高等教育特性和未来岗位要求特殊性的一种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学员的敬业、立业和创业教育,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为一体,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相结合,为农村基层培养新型村官、创业型人才。
黄冈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大力实施“一县一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蕲春药材武穴鸭,浠水生猪黄梅虾,麻城黄牛龙感湖花,团风马蹄黄州菜,红安花生英山茶,罗田栗桑甲天下”的一县一特色产业的格局。我校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特点,结合我院的教育资源优势分别开设了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等专业。我校园林专业是湖北省示范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还有国家级园林实训基地。畜牧兽医专业也是湖北省示范专业,还是省教改示范专业、自主招生特色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拥有专家型教师,如该专业的负责人王东明是湖北省农技110热线茶叶首席咨询专家,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也是我院自主招生的特色专业。
“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生源基础和未来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创业教育必须依托课程体系进行,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讲授创业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及农村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我们将创业教育与基础知识、实践技能课程相融合。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生源基础、培养目标等方面的特殊性,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培养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在基础课程部分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农村实用写作、农村创业指导、农村政策法规等课程,旨在培养农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对国家农村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
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上,我们充分考虑培养“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需要,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进行设计,重点开设农村实用技术课程,旨在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在农村进行创业和作为致富带头人所需的专业技术。
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的创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改革实践技能课内容和组织形式,主要以项目生产、科研生产和顶岗实训为教学内容,以项目生产小组、生产科研小组或专业协会为组织形式开展实践技能课教学。把市场发展前景好、成熟、先进的应用性科研成果引入到校内实践技能教学基地中,开展项目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应用性农业科学技术实践。顶岗实训,让学生到相关农业企业、农村基层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生产者。
我们还将“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的创业教育与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实践相结合。创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多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又使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1)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
学院在院内实习实训基地划出学生创业园区,设立创业基金,允许学生承包温室、果园、苗木基地、草场、小动物饲养场等,从种殖、养殖、加工到产品销售,完全由学生完成。通过一个生产周期的实践,学生初步掌握了从确定生产项目、生产过程管理到经营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的基本职业素质。
(2)利用校内产业实体进行实践
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到院属产业实体进行实践。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到种苗公司实践,在销售一线了解种子市场,了解农民需求,学习经营服务本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到猪场、小动物饲养场、孵化厂进行家畜饲养、疫病防治、饲料配合等实践。
(3)利用学院周围的果园、菜园、养殖场进行实践
学院坐落在城郊,周围分布着很多果园、菜园、养殖场等,学生课余时间到周边的果园、菜园、养殖场宣传新品种、新技术,提供供求信息,帮助农民进行生产管理等。
我们还利用学生来源于乡村的优势进行创业实践。学生带着学习的新技术、新项目回到所在村,进行生产实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院农民大学生中已经出现了成功创业的典型。
农民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按三种“带头人”的要求进行。而要成为带头人,创业能力是他们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创业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农村创业更为艰苦。因此,对农民大学生来说,树立服务“三农”思想是根本,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是关键。这决定了创业教育决不仅仅是教学工作所能完成的。在创业教育中,学生工作肩负更重要的责任,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必须有机配合,才能培养一大批“村来村去”、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基层创业者。
我们在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中,全程实施敬业、立业、创业的“三业”教育。
一年级开展敬业教育,培养服务“三农”的思想,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素质。请地方政府领导到校与学生开座谈会,介绍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才情况、“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关政策,鼓励他们学成后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请优秀毕业生和农业企业家来院做报告,引导学生进行“学业与事业”的思考,坚定学农、爱农、务农思想,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坚强乐观等创业素质。
二年级开展立业、创业教育,磨砺服务“三农”的本领。大力引导、支持专业协会活动。专业协会是实施“三业”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包括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过程。协会有组织、有章程,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俱乐部式的特点。活动时体现民主开放,不仅有课余时间走进猪场、鸡场、兽医站、种子田、日光温室等参加基地生产、管理、销售的专业实践科研活动,还有学习理论、娱乐等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活动;协会采用二级培养模式,选出优秀高年级学生为“小先生”,他们既带低年级新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培养了创业团队的骨干。
虽然我们对农民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主客观的一些因素,农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仍然不容乐观。一是学制短,农牧业生产周期长,学生在校期间仅仅能完成一个周期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存在实际困难。其次,部分学生年龄偏大,工作繁重,家庭负担重,对创业缺乏兴趣;第三,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学习兴趣不浓,自学能力较差,创业意志品质培养艰巨;第四,部分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学农不爱农,读书只为拿文凭,将来不想回农村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对农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要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创业教育课程以创业案例实务为主;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训实践条件,开展创业实践。
1 朱秀岩.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温景文.农业高职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燕玲等.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4 唐静等.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5 丁立群等.“一村一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