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 430050)
传统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是建立在商品(货物、有形)贸易基础上的,严格地说,服务贸易并末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理论体系,存在两种选择:其一,是依据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和特点,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服务贸易理论;其二,是将传统的商品贸易理论加以延伸,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用相应的逻辑和概念来阐述服务贸易,从而实现商品贸易理论和服务贸易理论的对接。
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实际发展来看,理论界更多地倾向于第二种选择。这不仅是因为第一种选择存在着实际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人们做第一种选择,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的服务贸易纯理论的时候,无法与传统的商品贸易理论彻底决裂,其结果是不由自主地又回到第二种选择。
本文以传统的商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说明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最后得出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一些启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尽管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至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
比较优势来自于各国不同的经济因素差异,从而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和要素价格差异,引起了生产成本的差异——即产生了各国在不同生产部门的比较优势差异。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和商品从生产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李嘉图在分析服务的价值时,说明了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在服务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决定了服务在市场中的价值。一种服务的价值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由此可以这样推导:如果外国生产一种服务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本国,而本国生产另一种服务B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那么服务A的价格在外国相对较低,服务B的价格在本国相对较低,这样两个国家为了获得利益,本国应该进口服务A,出口服务B,外国刚好相反。由于两国之间的服务价格差异,两国产生了服务贸易。可见,一个国家的服务比较优势表现为生产率相对较高的服务(其价格较低)。与商品贸易同理,通过出口其生产率较高的服务,进口其生产率较低的服务,可以使参与贸易每个国家都从中获益。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这说明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服务价格差异是服务贸易产生的坚实基础。与商品贸易相同,价格差异仍然是服务贸易产生的基础。
相对于商品,尽管服务具有特殊性,比较优势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服务贸易,需要作出某种改进或者修正。但比较优势理论依然具有普遍性,可以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服务相对于商品的特殊性,并不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
服务发生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必须同时接触,所以使得消费者在服务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生产者因素不同。但是,服务的特殊性并没有导致服务的比较优势来自于消费者,消费者对服务生产率的作用只是影响而不是决定,服务生产者对服务的生产率起决定作用,生产者方面的技术和要素等因素还是起决定作用。因此,决定服务生产中的比较优势的因素与商品生产中的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同时,由于现代技术的进步,服务发生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必须同时接触的特征也在逐渐削弱。
(2)服务发生时要素要发生流动,但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依然是有效的(1986年已有学者证明)
由此来看,服务贸易中大量的要素流动并不能成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分析中的障碍。
(3)传统比较优势强大的普遍性,使得其可以跨越服务和商品的诸多差异
服务和商品一样,是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从技术方面考虑,如果一国拥有生产某种服务的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别国相比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相对工资率时,那么该国具有生产这种服务的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服务。当不考虑技术因素时,要素价格就决定着消费者服务的生产成本,最终决定了服务的价格。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了服务生产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某种服务贸易模式的形成。因此,基于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都适用于服务贸易。
(1)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制约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尤其是服务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的方式、规模及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它是指能提供服务的基本资源,现代条件下,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电信、交通运输、维修、旅游等设施,其中前三项最为重要,它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规模和质量。
(2)比较优势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格局
当前,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在决定成本方面的作用呈下降趋势,而资本和技术因素的作用不断上升。资本和技术是决定当前贸易格局的基本原因。服务贸易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积累和技术转让的渠道,可以通过影响技术和其他生产条件改变原来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强化原来的比较优势,使原来的国际贸易格局固定化。
(3)比较优势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价格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服务也一样。第一,技术条件对服务价格有影响,技术水平有差异,劳动效率有差异,服务之间的价格亦会有差异;第二,要素成本对价格有影响,若不考虑技术因素,服务的成本取决于要素密集程度和要素价格,一国劳动丰富,劳动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服务的成本就低,就具有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的优势,一国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货物或服务),通过出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从中获利。
(4)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一是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在服务产品实现过程中,服务提供者或服务管理者是最重要的,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
二是技术管理知识及公司组织技术。技术管理知识包括国家技术法规状况及规模经济政策。因为服务业越来越趋向于科技密集型、管理密集型。
三是政府管理体制。政府管制会影响比较优势的发挥。因为政府对许多服务业实行许可证的发放和其他管制,服务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管理体制的松紧可能是比较优势的来源之一。
四是行业比较优势。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行业特有的,各行业的比较优势来源不同,如旅游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金融服务业则与地理位置有关。
五是规模经济。1986年,马库森以生产者服务贸易为例分析了规模经济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指出在服务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首先进入服务产业的厂商成本较低,可以阻止后来者的进入,导致后来者福利水平的下降。
通过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对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有益启示: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应优先考虑本国的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以扬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资源禀赋看,我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传统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服务网络,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市场比较熟悉,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些年工资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仍然只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同等职位的1/10到1/7。由于劳动力相对便宜并具有一定的素质,专业人员比率虽低但总数并不少,所以我国在劳务输出、建筑工程承包、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中保持一定优势。
当前传统服务业在我国服务业中仍占很大比重,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比较优势,应重视发展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行业。
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普通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知识、专业人、专业研究与教育机构、基于技术的通讯手段与交通设施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服务业要素禀赋的现状是:初级要素较充裕,各服务业都程度不同地缺乏高级要素。缺乏高级资源和才能要素是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获取的一大障碍。国际服务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竞争。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就不容乐观,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要的外向型高级人才紧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量大的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处于劣势地位。我国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和专业生产要素,它们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决定了比较优势的质量。
通过改善我国服务业要素状况,也能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服务贸易的附加值,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意义重大。
当前,新经济的发展产生对信息、物流、技术、金融等服务的巨大需求,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空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创造了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市场巨大是我国的重要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后发优势,缩短或跨越某些技术发展阶段,通过引进现代技术和资金,高起点地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服务贸易中的政府介入和支持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比较优势的作用。这首先要完善管理体制。关键是建立一个高效、完善、可靠的激励环境和监管体系,同时发挥现有外贸促进机构和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及商会的作用,在重点地区和行业设立服务出口支持中心和联络办公室。其次,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服务贸易的优势离不开具有优势的基础设施。新加坡和爱尔兰在引进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第一步就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配套服务。第三,将吸引外资的重心引向服务业。新加坡和爱尔兰曾经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进入本国服务业,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跨国公司在本国设立营运总部,通过扶持现代服务业,使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变,实现了比较优势的转化。第四,完善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制建设。政府应建立健全不同层次、服务部门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规范已有的部门规章,减少相互间的冲突,并与国际法律、法规接轨,
为本国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第五,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减少政府管制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发挥的负面影响。
1 曾 倩.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现代商业[J].2010(23):191~192
2 白明月.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浅析.法制与经济[J].2006(12):93~94
3 安慧林.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理论与当代[J].2010(8):58~58
4 李 畅,常晶.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产业中的运用.企业家天地[J].2010(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