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接受美学视角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

2011-08-15 00:43李晓军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视野多媒体教学美学

李晓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试论接受美学视角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

李晓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整合,以取得比纸介条件下更佳的教学效果。而在这一强势的教学技术支持下,结合接受美学原理,高职英语教学将能更好地完成各类任务,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接受美学;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费时低效”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在改善传统教学环境、优化英语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教学过程呆板,学生认知受阻,缺少互动性等缺点,亟需改进。基于这一现实状况,本文拟运用接受美学视角,重新审视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手段中两个重要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状况和任务主体,以期找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更好地处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新思路。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南部的康斯坦茨大学。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接受美学已发展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美学理论。接受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家当首推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

接受美学打破了传统的把本文当作作者化身、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在于接受者对作品的阐释过程中。作品在其被阐释的过程中也就成为了艺术品。Jauss坚持认为,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形中,读者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没有读者的主动参与,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此外,按照Iser的意见,文学作品有两种角色:艺术的和美学的。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本文,美学的一极则是由读者实现的。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其动态性,是读者和本文的互动。作品未经阅读前,有许多“空白”或“未定点”,只有通过“读者阅读”这一具体化的活动,才能将“空白”有效填补,作品才能从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美学的意义。

朱立元先生把读者的期待视野分为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定向期待,指的是读者在阅读前就已具备的审美经验,如读者的某种世界观、社会经验、审美要求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定向期待发挥着挑选、定位和寻找熟悉信息的作用,这对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

二、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

接受理论的核心实质上就是指: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活动包括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同样,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作为一部英语教师精心创作的作品,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读者的欣赏”——即学生的接收与理解。从学生层面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是学生为了实现“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只是这一阅读主体为授课的教师,他们也会非常渴望得到“读者”的欣赏。

诚然,当前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较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加纸质材料的教学模式来说,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媒体、呈现方式、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学信息的实时化能够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富有活力。但在教学理念上,高职英语的多媒体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有过分强调英语工具性的趋势,教学过程中仍旧太过于侧重模仿(imitation)而弱化或忽视了赏析(appreciation)创造(creation)。但是没有以赏析(appreciation)为前提的模仿(imitation)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初尝索然无味,再尝则味同嚼蜡。它在本质上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没有太大区别,也不可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所以说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方法之一。总之,欣赏(appreciation)、模仿(imitation)、创造(creation)是英语教学必经的三个主要阶段。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英语教学这一整体,不容割裂。而且在网络技术支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状态。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交流系统中,知识交流常显得过分突出,而情感交流则明显滞后,二者之间有较明显的失衡。因此。如何将接受美学理念与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以期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多媒体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视野与学生期待视野的最佳审美距离。接受美学的核心即读者,它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因此,实际教学中应坚持以读者(即学生)为本位,选择能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教材,充分调动主体情感。在组织多媒体英语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常要通过一个中转环节(计算机),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就难免出现“视野”不相容的情况。所以教师在组织多媒体教学时,应巧妙地处理教学内容的视野与学生期待视野间的关系。因为当教学内容的期待视野与学生的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为零时,意味着内容刚好满足学生的定向期待,并没有超越或迎合任何创新性期待,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效果则为零。而随着内容与期待视野间的距离的逐步扩大,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的效果也开始逐步上升。当内容的视野逐步超出学生的定向期待但在一定范围内时,超出部分可以适当地满足他们的创新性期待,教学效果也就会有不断攀升的空档。但是,如果超出距离太大,教学内容的视野完全超越了学生的创新性期待时,教学效果则会迅速下降直至成为零。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受到普遍欢迎的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下,我们更得对如何把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这一问题作细致深入的研究,以避免出现任务层次与任务维度方面的脱节。只有当教学任务的期待视野与学生的创造性期待视野相一致时,学生的审美经验才能得到扩展,接受能力才能获得极大的提高。

2、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适当丰富课堂内容,积极调动主体情感,引导主体思维,提高接受质量。教材内容作为既定内容,更改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课文内容以更活泼生动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同时我们还应该适当利用网络上的各类资源,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本原则选材、加工、制作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丰富日常的教学。

除教材内容外,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对学生的接受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接受美学十分重视情感交流在接受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传播者的老师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想方设法将枯燥无味的书本、文章变为有趣的故事或游戏节目,并适当地添加一些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达到预定期待视野与学生的创新视野的真正融合。

3、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找到英语的“美”。接受美学将阅读活动视为审美活动,主张从读者的作用、文本的意义以及审美经验等方面分析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及其相互作用,注重美的感性特质。人类的语言绝不仅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它还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的载体,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客体,可谓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在现在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新颖广泛的各类多媒体英语教材中,英语语言的美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英语教师,要力戒将学生置于枯燥的单词记忆和语法训练之中,而应尽量利用多媒体优势,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领略英语语言中或隐或现、或沉稳或婀娜的各种美景。如英语作品中行文结构的简捷流畅、选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句的铿锵有力、倒装句的强调效果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英语词汇也并不像许多学生所认为的纯粹枯燥无味的记忆,教师应通过联想、类推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它们是活生生的精灵,需要调动我们的思维去发现它们的美丽。

4、充分利用多媒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互动优势,激励主体的积极参与,使之通过自身的实践将知识变为能力。接受美学十分重视读者接受过程中的审美教育,认为培养读者的知解力和想象力尤为重要。而实践就是了解和提高读者知解力和想象力的最好最直接的手段。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性学科,各种语言技能的提高决不可离开学生的实践。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语言成为交际的工具。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互动优势,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操作,积极开展师生、生生的各类互动活动,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精讲课文后,可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英语课文剧”或“配音表演”等形式来激发主体参与实践,补充作品中的“空白”,以实现作品的现实意义。这样,既体现了教学活动的集体合作性,又强调了个体的主体参与;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激发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动机,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总的来说,把“接受美学”应用于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既符合当代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动机;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还能丰富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大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多输入、少输出”的状态,通过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输出量,有效提高其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是外语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借助各类现代化教学手段下,还得有更为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在“接受美学”照应下,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的将教学活动的预期期待视野与学生的创新视野融合在一起,才能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英语语言的各种美,才能使学习的主体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1]姚斯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杨海鸥.接受美学对英语课程内容的变革与创造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05,24(4).

[3]曹鹏.从美学视野审视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秦秋.浅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05,(2).

[5]李玮,杨晓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4).

2011-01-20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课题(LZJY08BZC07);湖南省教育厅课题(ZJYA2009007)

李晓军(1974-),男,湖南湘乡人,讲师。

猜你喜欢
视野多媒体教学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居· 视野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视野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