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尽管与本科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彰显高职特色,这既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性、可接受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是如此,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应体现不同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应有高职特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职特色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特点相结合,与高职学生人生发展需要相结合。教学内容、方法建立在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基础上,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以服务于高职学生人生发展需要为追求。
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的基本依据,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高职特色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高职学生已有心理发展状况特点、已有的知识准备状况、未来的职业发展状况与要求等。
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用适合的方式,可以使小学生懂得微积分。适合的方式就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概论》、《基础》课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教学需要尊重高职学生认知方式,理论观点才能让学生理解。
高职学生年龄大致处于 18-21岁,他们抽象思维有一定发展,但更喜欢或倾向于形象思维,表现为课堂中喜欢具体案例、直观形象的演示等,他们对抽象理论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案例、图形的辅助支撑。所以,教学中教师的理论分析一定要辅以具体形象的案例或图像,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留下深刻的感知。
高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成熟,表现为不能客观辩证认识事物,容易以偏概全、肤浅极端和情绪化,社会生活中一件小事可以引发他们极端化理解,同时产生情绪化行为。如对中国“贪官”、对中日关系理解上出现的偏差:出现一个贪官就等于一国贪官,只有杀了所有贪官,中国才有希望;穿和服的人就是不爱国的人,要将他们赶出校园等。
和当代青年一样,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他们不喜欢单纯听老师讲解,喜欢参与教学过程,喜欢自己上台发表各种观点,喜欢与同学交流辩论,能展现自我,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与承认。
笔者曾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意见较多的是:要求“互动教学”、“实施多媒体教学”、“多讲案例”,这是学生思维特点、性格特点的基本表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然而,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来自于教师的魅力,不是对课程内容本身的兴趣,因此,教师的魅力如人品、性格、学识等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不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知识、情感、能力、行为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行为目标。因此,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知识、情感、能力、行为已有的发展状况,要根据学生四级目标达成状况,有针对性开展教学。
在高职学生的发展状况中,这四个方面往往具有不同步性,普遍存在的是知识超前,情感、行为、能力落后;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学生也呈现不同发展状况,如“社会公德”中知行脱节,“爱国主义”中情能脱节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学生在中学时已经基本学习,基本观点结论学生已经知道,但中学与大学侧重不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于“是什么”,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 ,应侧重 “为什么 ”、“怎么办 ”、“怎么看”,即重视能力、行为培养。教师如果简单的照本宣科,缺乏一定深度与特色,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还会将高职老师与中学老师对比,觉得高职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从而更加不爱学习。
学生已有的发展准备状况还包括存在的认知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涉及学生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学生已经有一定认知判断,有些是积极、健康、正确的,有些则是消极、负面乃至错误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惑”,主动解答,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又服务于学生人生发展要求,具有双重价值。在现实教学中,人们往往强调政治课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为人的发展服务功能却被忽略,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很多人以为政治课“无用”而不重视。人本化是思想政治课现代化、科学化体现,它要求思想政治课不仅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满足学生人生发展需要。
高职学生人生发展特点包括两方面:一是过去的发展特点。与本科生比,多数高职学生中小学时期成绩不佳,较少受到老师家长赞扬赏识,内心容易充满自卑、缩畏,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成就动机不强,自信心较低。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与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定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业结束后走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学生需要的不是太多、太抽象的基础理论,需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良好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能力,这些不仅有助于学生现实的择业就业,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是学生成功的软实力。
结合高职学生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我们认为,教学实践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彰显高职特色,应着力于以下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一样使用统一的部编教材,教学内容多而全,教学时数却不及本科。在较少的时间内达成教育目标,教师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
首先,教学内容更“精”。“精”要求内容不能面面俱到,选择本学科中最“精华”内容教给学生,即书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原理。
其次,是教学内容更“实用”,即知识要满足学生现实与将来的发展需要,教给学生实用性知识,如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认知困扰、应对生活危机的办法等,对基础理论、概念可以简单讲解。如《基础》课中“理想”一章,理想的含义、作用可简单讲解,重点帮学生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如何一步步实现目标。
第三,内容要有针对性,即加强书本理论与高职学生发展状况的连接。现有高职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阐释,没有考虑不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章节内容处理上不能一味遵从课本,要适度增加与高职学生发展相关内容。如《基础》课“绪论”中介绍大学学习特点与成才目标,应加入“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与人才发展方向”等内容;《概论》尽管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离学生生活较远,同样应该也可以对书本理论中蕴含的理念进行扩展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如“发展是硬道理”理念扩展到学生求职择业以 “发展”为核心,国家的改革开放扩展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要不断改革、思想开放、向他人学习性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书本语言是无声的、抽象的,教师经过自己的理解后向学生讲述时应加上自己情感和理解,将书本理论变成有情感的、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还可以将理论观点具体展开,配以案例佐证,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理解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语言,能用直观图形、声音等展示教学素材,促用学生对抽象理论理解,特别是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能起到很好辅助效果。如《概论》课中历史背景部分,可将一些历史事件用图片、视频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能更好理解。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是思想道德法律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走入社会能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受益终身。思想政治课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1.独立分析思考、判断选取能力。能将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客观、理性分析社会问题,面对纷繁多变社会现象,不人云亦云,能作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判断决策。
2.社会能力。即具有与人交往、合作、交流、管理能力。能理解尊重他人,懂得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能运用良好人际关系,使自己获得归宿感、幸福感和职业的成功。
3.情感能力,即情商。培养学生理解自己与他人情感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能力;善于将心比心、换住思考他人的情感与想法,善于尊重、包容、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与行为,通情达理。
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每一学科每一位老师都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无论是《基础》还是《概论》都是人类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矛盾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邓小平都是创新的典范。当前我国国际交流频繁,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冲突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更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价值取向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一是要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上,敢为人先的创新个性;二是教学中多采用问题教学法,不断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思维活动,思考解决问题方法;三是大力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开阔学生思维视野,但教师对学生各种观点不能采取放任自流,“价值中立”态度,而是有理有据的归纳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积极建设性人生态度。有些章节,允许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如“台湾问题解决方式”、“社会不公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用建设性态度解决社会问题。
5.践行理论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都是人类创造性解决社会问题的智慧结晶,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遵循和使用社会规范,解决面临生活困扰,构建自己的幸福生活。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环节,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受高职学生特别喜爱的教学形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实践教学占一个学分,因此,实践教学不能走过场、走形式,必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单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还包括学生在课堂、校园内组织参与的各项活动,如讨论、辩论、看视频、做公益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获得成长,不能用部分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当作本课程实践教学。更不能把团委、学工部组织的各种学生活动当作学生的实践教学,尽管形式、内容有时有一定的相同。
和专业课一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有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主题、形式、实施时间紧密依托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展,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切身参与并获得体验,给予学生宽阔的实施与施展个性、才干的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团队合作实践。为保证上述目标实现,实践教学在空间上应该课堂、校园、校外三个纬度相结合,组织实施上思政课教师起指导组织作用,学生自主实施为主,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人。
培养学生良好基本道德文明行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目标,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外在最直观的表现。长期以来,我国思政课从小学起即重说教,轻养成,导致“小学生上大学生的课,大学生补小学生的课”现象,学生到大学段还要培养最基本的文明行为。
高职学生工作面向各行各业一线,其文明行为是行业文明的窗口,不仅影响学生职业成功,也影响整个行业的文明指数。因此,基本的道德文明行为塑造尤为重要。
基本的道德文明行为指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文明行为,如:文明礼貌、节约水电、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丢垃圾、遵守公共秩序等。教学中教师要将说理与践行相结合,将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化、直观化、生活化,并将基本文明道德行为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畴,让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思政课成绩挂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一言一行都是课程内容。
理解、关心、信任、尊重欣赏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而言,更是教学的无形内容,是对学生的“情感示范”。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爱,对他人的尊重,学生这些情感靠说教不能产生,而靠老师发自内心的给予,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学生才会产生同样情感体验,并将此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如同光线,学生心灵的“光”来自教师心灵的光照射。
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看,由于中学时期学业不佳,学生普遍内心充满自卑感挫败感,这些影响学生潜能发挥和人生期望值,日常学习中学生学习与老师交流都不够主动、不爱学习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与尊重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关心、鼓励、欣赏学生,不能因学生高考成绩差对学生持歧视轻视态度,不能因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理解能力差而降低要求和缺乏耐心,而应严格要求,耐心解答,善于发现和张扬学生优点与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期望与信心。这些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心灵阳光,唤醒学生自我价值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希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变得向上向善”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信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