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模式研究
——以广州大学高水平毽球队发展模式为例

2011-08-15 00:50暨南大学广东51063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毽球广州大学选材

龙 明 张 军(暨南大学 广东 510632)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贯彻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快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施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战略部署。

目前,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和为奥运争光及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宏伟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如何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更快、稳定发展,模式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深刻探究广州大学高水平毽球队成功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国内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各项目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且具有较大普适性的模板,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些参考和依据。

1 、概念的界定

1.1 、毽球发展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参照的标准样式。因此,毽球发展模式可定义为:毽球发展的标准形式,是人类在发展毽球运动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和抽象出来的推动毽球运动发展的行为规范和运行准。根据这一定义,毽球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毽球运动的一切活动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是其相关系统之间关系的实践途径。

毽球系统包含着发展观念、发展理论、实施主体、政策制度、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毽球发展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依存、协同作用,使其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化,共同推动模式结构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之中。

1.2 、广州大学毽球发展模式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最早布点毽球项目的高校,多次代表省市和国家参赛,成绩突出。曾先后五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毽球锦标赛,获得无数殊荣,多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名字被记录在国际、国内毽球大赛史册上。

广州大学毽球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广州大学文化及历史背景基础上,以政府主导、外向战略、赶超目标为本质特征,具有广州文化特色的毽球发展模式,比较活跃的要素主要包括思想、管理、活动、训练、舆论等,并形成了一套典型的模式。因此,广州大学毽球的发展模式包括思想模式、管理模式、活动模式、训练模式、选材模式、舆论模式六大要素。

2 、广州大学高水平毽球队发展模式

2.1 、思想模式

毽球融价值观、审美观于一体,在古代的教育中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优秀品质也是如今高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培养青少年相互协作、公平竞争的价值观念和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道德品格;形成坚忍不拔、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州大学毽球队思想模式是以中国毽球协会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结合广州特色和学校定位,始终把毽球作为学校的品牌项目来抓,把推广和普及毽球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阳光体育”的重要举措,以此推动“小毽球”走向“大世界”,逐渐把毽球推向亚洲和欧洲,让世界的毽球协会组织达到奥运会规定的数量,最终具备进入奥运会的资格。

2.2 、管理模式

2.2.1 、学校领导

广州大学于2002年建立了广东省第一支高校高水平毽球队,广州大学党政领导审时度势,把毽球项目作为学校的品牌项目来办,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在学籍管理、学习、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等各个方面给予积极、灵活政策,任命体育学院主管竞赛副院长担任毽球队主教练,并聘请国内知名毽球教练员张铁林担任外聘教练,与中山广州大学合作办队,积极推动毽球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与普及,并由学校逐步向社区推广,带动了我省毽球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2005年3月,“中国毽球划练中心”在广州大学体育馆正式挂牌。它标志着广州大学的“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毽球发展模式正式启动,标志着广州大学高水平毽球队正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也标志着我国毽球事业向高层次发展。2008年底广州大学“国际毽球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奠基,为广州大学高水平毽球队走向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广州大学把毽球运动推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成为广州大学毽球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2.2.2 、教练员

毽球队是由所有队员组成的团队,对于整个团队成绩的好坏来说,球员高超的个人技术和优良的体能固然重要,但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和团队的凝聚力才是决定球队队员能否结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和表现并最终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毽球队教练员仿效运动员队伍梯队建设模式,创造出教练员队伍梯队建设。即主教练作为一线队伍教练员,助理教练作为二线队伍的教练员,一线队员作为三线队伍教练员,甚至作为二线队伍教练员。这样一线队员身兼队员和教练员,更能体会作教练员的艰辛,有利于增进队伍的团队凝聚力;同时,通过带教小队员,能够提高他们的基本功,纠正某些错误动作,改进某些技术动作,增加对技战术的了解,对于主教练的临场指挥的战术意图能更快的洞悉和明了。此外,队员作为教练员,彼此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带队成绩好坏(内部比赛或对外比赛)也直接影响其综合测评成绩,直接和队员的奖金挂钩。因此,队员无论作为队员比赛还是作为教练员带队训练,始终在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中进行,使整个毽球队的训练和梯队建设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之中。而且,多数一线队员毕业后,仍然回到训练中心担任教练员工作,即使个别队员就业于其它学校,也是为训练中心培训后备力量,这样国内很多地区匮乏教练员的现象在训练中心得到有效解决。

2.3 、活动模式

分为三个层次:以世界毽球锦标赛、亚洲室内运动会毽球比赛为主体活动,以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毽球比赛和全国毽球锦标赛为次主体活动,以广东省和广州市毽球比赛为辅助性活动。

从2002年建队始,主体活动共获得11项世界冠军、14项世界亚军;次主体活动共获得44项全国冠军、21项全国亚军;辅助性活动共获得26项全省冠军、16项全省亚军。

2.4 、训练模式

科学和周期性训练是竞技体育生存的基础,是取得优异成绩最重要的保障。毽球也不例外,广州大学始终把保证有效训练作为毽球队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学生还要完成学业,因此,不能像专业队那样实行全脱产训练,平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类似半职业化训练。对于省市级比赛和部分国家级比赛,一般进行为期一月的半脱产集训,对于四年一赛的国内大赛和国际比赛,则要进行为期二至三月的全脱产封闭集训。针对毽球队队员的特殊性,学校亦采取灵活学业政策以保证毽球队的正常训练。日常训练时间,主要以身体素质训练和球性练习为主,集训阶段,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以赛促练。由于毽球队后备资源充足,一线至三线队员齐备,队内竞争激烈,因此,运动员在训练时必须全力以赴,唯恐落后。因为,挑选运动员参加各类赛事,完全看运动员的状态和训练水平,谁好谁上,完全不看情面,以保证队内的公平竞争和训练质量。同时,一、二线队员兼教练,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模式,对小队员的提高和一二线队员的巩固再提高很有益,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培养,也可以为毽球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教练员。训练中,完全按照“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保质保量,实行半职业化集训。正是这种积极、有效的竞争氛围,使得广州大学毽球队的训练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根据国内调研显示,各地区毽球队平时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和技战术训练,但往往忽视了身体素质训练。缺少身体素质训练的毽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模糊,致使动作不协调,造成技、战术失误,从而影响比赛成绩。所以毽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不仅是训练过程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因此,广州大学特别注意身体素质的训练,每周周二和周五进行二次专门的身体素质训练。训练中,采取区别对待原则,除了完成规定训练内容外,每人均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额外训练。在素质训练时,一般是以下肢为主的全身运动,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素质、攻球速度素质和比赛时的耐力素质及灵敏性、柔韧性等专项素质专门训练。下肢力量素质,主要通过各种徒手的、带器械的、抗阻力的、助力性的练习手段, 提高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的力量,同时重点发展下肢和腰腹的力量,如各种纵跳、障碍跳、蛙跳等。对于速度、耐力素质,主要通过短距离“无氧阈”间歇跑,提高队员的速度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耐力素质。对于灵敏性素质,主要是让运动员在跑、跳时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如躲闪和突然起动的练习,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及灵敏性游戏等练习。对于柔韧性素质,主要通过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如摆腿、踢腿、搬腿、劈叉、压腿等。

同时,广州大学在训练时,特别强调球性、技术的练习。在训练过程中不但注重毽球技术的共性,而且能根据位置的不同,技术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练习。一般而言球性、接发球技术等基本技术是大家都要苦练的技术,那么这些技术在训练时放在训练的开始部分,大家共同练习,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增加队员之间的交流和默契。而根据位置的不同、打法的不同,球员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张鑫尧以接球稳健著称,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主要以接发球为主来进行训练;高浩光在比赛中主要担任组织进攻的角色,那么在平时的训练中他比较注重练习接球的技术和传球技术;李冉作为主攻,攻击的的手段一般采用倒勾的技术,那么在就针对这一特点,不断的加强训练;王娟作为女队的主攻选手,攻球一般采用脚踏球进攻,那么训练中就不断的加强这个动作的练习。同时我们队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动作的尝试和创新。例如,陈建波在接发球的同时,能根据球的落点,利用藤球的技术,追打球直接完成进攻,令对手难以防范。

心理训练也是广州大学毽球队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教练员在参加一些大型比赛前,经常会举行一些对内的小型比赛,这些小型比赛一般会融入一些较重的奖罚,给队员在心理上施加一定压力,从而使运动员通过这样比赛,争强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国际的大型比赛。同时,教练员也根据队员的性格,针对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每一个队员。例如,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不断的鼓励主攻李冉,发挥身高的优势,大胆进行拦网,队员受到了教练的鼓励,就更敢大胆的拦网。在世界锦标赛上,越南队进攻短时间、多变化、快进攻的打法给很多国家队防守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对战我国时,李冉正是建立了拦网的信心,敢拦敢拼的精神,在比赛中为我国取得了不少的分数。

2.5 、选材模式

科学选材是运动训练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几乎所有体育强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攀登世界冠军宝座最强有力的要素。运动员科学选材是竞技体育、科学训练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体育科学和体育情报工作的迅速发展,先进的训练理论、技战术知识和训练方法、手段的保密性下降,使各队的训练条件、方法手段的差异逐渐缩小,运动水平差异日趋接近,运动员先天条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时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代运动迫切需要运动员的发展前景及早地显露出来,不经常考虑选材问题,训练工作将是徒劳无益的,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德国乌尔默教授也指出:“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

广州大学毽球队培育出不少世界冠军,正是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特别是选材方面。针对毽球项目“高、快、变、强”的特点,毽球运动员的选材主要是挑选那些身体高大、躯干较短、四肢较长的少年,并要求能够承受较大训练负荷,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注意力集中、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善于自我控制。所以,选材应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考虑,才能进行较可靠的预测,提高选材的成材率。当然,选材不能一概而论,越南选手普遍身材矮小精悍,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究其原因,除了他们专业化训练和人种因素外,这和他们在选材中特别注重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反应素质有很大关系,我国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

广州大学毽球训练中心的队员全部是从教练组根据毽球项目特色从全国适龄中小学学生中严格挑选出来的,进队以后,按照年龄和基础分别组成几支二线、三线及预备队伍,全部毽球队员人数高达100人之多。三线及预备队伍以二年为一个周期,二线队伍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周期结束则根据队员情况再次进行筛选,最终组成主力和替补二线、三线队伍。而且,主力与替补之间不绝对固定,两者之间往往有相互交换的现象,这就保证所有队员必须始终全力以赴训练,才能争取到参赛资格。正是这种公平的竞争和良性循环梯队建设,才保证了最好的队员才能有参赛资格,才能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头羊”地位。

2.6 、舆论模式

舆论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逐渐了解毽球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的毽球运动发展的状况,深刻意识到发展毽球的愉快行和健身性,并在政府的各项政策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下,形成符合毽球发展要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2.6.1 、加强学校毽球活动的开展

广州大学将毽球理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纳入到各阶段的学生教育中,以教育影响学生,特别是在校内广泛设置毽球相关课程,培养毽球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毽球课外活动。组织各学院之间的对抗赛、友谊赛等,巩固和凸显毽球在大学体育中地位。

2.6.2 、网络媒体宣传

通过学校网络、校报、宣传栏等途径,普及毽球基本理论知识,放映毽球比赛视频,公开表彰毽球开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掀起学生热爱毽球的浪潮。

2.6.3 、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广州大学毽球队利用奥运会、亚运会、农运会、锦标赛等大型比赛举办的余热,积极开展有关毽球的系列活动,让人们投入进来,感觉其中的快乐。同时,广州大学毽球队经常以表演的形式,参加一些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等表演,用于推广毽球。

2.6.4 、组建志愿者队伍

通过政府财政支持或引导企业赞助,发动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组建毽球志愿者队伍,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活动。

2.6.5 、增加国际间的交流

广州大学毽球队派出教练员和运动员协助香港和澳门建立的毽球队,并帮他们定期培训运动员;同时以参加世界大赛为契机,以毽球运动为桥梁,加强与越南、法国、保加利亚、德国、匈牙利、希腊等国家赛场上交流。不但推广了广州大学文化,还充分借助国外媒体对毽球项目进行积极报道和宣传,对毽球的更好、更快的走向世界、走进奥运有积极的作用。

3 、结束语

任何一位体育明星的升起,在他成才的背后都经历了选材-育才-用才这三个过程。广州大学毽球队之所以成功,成为许多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借鉴的模板,就是做到这三步有机的结合,努力做到选好材,教育好才,用好才,才会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引领中国毽球运动的最高水平。

[1]阮兆炳.学校体育的奇葩-记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华侨中学的毽球运动[J].体育师友,2002,(6):50-51.

[2]倪再谢,陈永军.论毽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51-152.

[3]张军,龙明,焦建余等.毽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志敢,焦建余,冯云辉等.运动员选材概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5]焦建余,陈蕴霞.我国高校排球队员对教练领导行为与成绩表现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87-89.

[6]郑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关系的探讨[J].体育科技,2007,(4):114.

猜你喜欢
毽球广州大学选材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15 卷) 总目次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