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1-08-15 00:53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订单式院校人才

沈 菊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动画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沈 菊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动画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其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但仍有多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与完善,最终让高职教育走上一条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健康发展之路。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向国民化教育大步迈进,这其中尤以高职院校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显著特征,她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才能够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不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更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高职院校不断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方面引进、吸收、总结、再创新,并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即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最后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联合办学模式。[1-2]它对于职业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素质,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已逐渐得到企业、学校、学生的广泛的认可。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产学研结合教育最理想的方式是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从而达到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尽管大多数学校都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就如何开展订单式培养,怎样与企业开展合作仍感到困惑。下面,笔者将从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基本条件以及对策和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紧迫性

在社会用工总量增加不大的现实情况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国民化教育的结果就是就业难。相对来说,人才层次越高越好就业,毕业院校知名度越高越好就业,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短时间难以扭转和改变的局面与现实。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情况

自2001年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就业率却不断下降,就业压力不断加剧。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4万人,2003年为212万,2005年为338万,2007年为495万,至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11万。而与之相对的是,一次就业率却出现连年下滑:2001年 90%,2002年为80%,2003年75%,2005年为72.6%,2007年70%,而2009年仅为 68%。[3]毕业人数和就业率的一增一减,昭示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而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更严重的是,上述就业率是针对大学生整体的就业率,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这个平均值更低。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较弱

(1)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

现今的人才市场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院校中挑选优秀人才,而高职院校一般来说处于创办初期,其社会影响不大,“品牌”效应不强,加上学生的入取成绩较低等客观事实,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2)专业设置无明显特色。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基本与同类本科院校相同,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于竞争的劣势,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专业的设置进行必要调整与创新。

(3)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由于起步较晚,毕业生的批次较少,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还在逐步探索中,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就业培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由上可知,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自身内部条件与外部就业环境是非常恶劣与不利的,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研究型人才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进行支撑的,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也是一样。下面,将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阐述如下:

(一)企业的需求

企业是人才的归宿,企业的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成立的必然条件。为了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有大批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供学校进行比较、选择。只有当社会上出现大批企业具有迫切的用人需求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并做大做强。对于具体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而言,企业必须对某类人才有迫切需求,并能为学校提供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在内的各种必要支撑的实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专业的设置

要想获得企业的人才“订单”,最根本的是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实力以及社会声誉。专业实力强的学校,有充足的师资,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备的教学设施,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强,岗位适应能力快,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样的学校就更容易引起企业的关注,最终以自己的专业优势来实现与企业产学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

上手快、动手能力强,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学生是企业最愿意接纳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需要理论多么强,更在于其作为高级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是否过硬,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才能够胜任未来的岗位需求。因此,高水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这包括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以及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好与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但要精通理论和业务,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必须自己能够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保证“订单”教育目标的实现。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途径:其一是培养,即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研项目,参与技术革新与改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等工作,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促使教师提高业务和教学水平;其二是引进,可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其三是借鉴,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许多专业课是由企业调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需要充分参与其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五)课程与教材体系的健全与革新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同时,学校还要按照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革。并结合“订单式”教育模式自身特点,实现专业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进而根据不同企业订单的要求组织教学,开发和编写适用的教材,以保证学生学到有效知识和技术。

(六)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对象的确定,在充分坚持“双向选择”原则的基础上,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这既是为满足合作企业的要求,也是为尊重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也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奖励、考核与淘汰机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淘汰不具有适应性的学生,奖优罚劣,建立起“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而且,也要求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参与和动态监管,实现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结合。

(七)长效机制的建立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学校与用人单位必须结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学校应针对不同企业的合作要求,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开展长期、中期和短期等多层次的“订单式”培养,也可以开展针对岗位要求、关键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多形式的“订单式”培养,还可以开展针对企业员工再培训的“订单式”培养。总之,在不断探索推进的实践过程中,总结这一模式的共性规律,形成长效机制,才是我们所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四、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一些思考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多种多样,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好“订单式”培养与“非订单式”培养之间的关系

“订单式”培养只是根据企业对人才有大批量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量身打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具有特殊性,与“非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管理上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协调好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关系,以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另外,由于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有限性和选人标准的特殊性,现有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只限于部分学生,对于没有被选上的学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自悲失落情绪,影响今后就业的积极性。

(二)正确处理好为企业培养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系

在“订单”这一特定的关系下,为迎合企业,学校往往满足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一切”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培养方案针对性太强、知识面过窄,以及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被忽视,最终导致各种情况下学生转岗困难,影响其个人一生的发展前途。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肩负着国民素质提高、民族实现复兴的高等学府而言,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体系,我们育人目的都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摒弃功利,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于社会的真正的人才,而不仅为适应某个企业,让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五、结论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有效实现了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实中,只有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去寻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发展的新办法、新理念与新机制,更进一步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这样,才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1] 吴永坚.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大众文艺,2010,(18).

[2] 于强.“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3] 袁卫国.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境外就业若干对策分析[J].江苏高教,2010,(05).

Research on "Order-oriented"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EN Ju
(Comic and Anim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ivision,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senior skilled personnel for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mong them, the “Order-oriented”training mod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de atten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which deserve us to analyze, research and improve. Through our hard work, we hope to le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rder-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Innovation

G71

A

1009-5160(2011)02-0057-03

沈菊(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学.

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015).

猜你喜欢
订单式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