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
EGP和ESP并重培养护理英语实用能力
陈蕾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
EGP;ESP;任务型教学法;护理英语;实用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持续高涨,国家、教育部门、用人单位等也把英语水平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我国加入WTO后,英语交流领域不断扩大,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校进行了英语教学改革,分阶段进行EGP和ESP教学。EGP是通用英语的简称,也是我们常说的公共英语或普通英语。其教学内容以语音、词汇、语法为重点,以学习者通过各种考试和进行日常生活对话为目标。ES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简称,俗称专业英语。它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为专业实际应用服务,为学习者的职业服务。EGP是ESP的初级阶段,ESP是EGP的高级阶段。现笔者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谈谈个人体会。
高考恢复之初,中专卫生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开设了英语课程,但由于没有专用教材,只能使用上海第二医学院编写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和第一医学院编写的医学院本科教材。这2本教材属于专业英语教材,重点培养学生读、译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中专卫生学校开始使用梁遇青编写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此教材增加了对话训练,兼顾了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难度有所降低。这3套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学习者就业后基本能应付职称英语考试,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共同点是缺乏语言交际能力培养。21世纪初,各类考试内容均改为普通英语,英语教材也随之改用中专和高职高专专用的普通英语教材。现在的教材对听、说、读、写、译训练都做了全面设计。然而,教材变了,但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变化不大,教学效果不显著,尤其是英语实用能力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是:(1)过分注重基础,未能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2)应用性不强,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差;(3)应试倾向严重,不利于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4)缺乏“双师型”英语教师。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应达到“加强实用,加强表达,加强听说”的目的。如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护理方面的基本英语词汇,能和医生、其他护士、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简单交流,以顺利完成护理工作;能看懂各种报告单及进口药品说明书、进口器械使用说明书等。
2.2.1 英语课程应开设四学期英语课程共开设4学期,每周4课时。前3学期进行通用英语教学,其目的是在中学英语基础上补差补缺,让学生通过高职高专B级英语考试。九年义务教育应试倾向严重,重读写、轻口语,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差,尤其是口语能力差,直接影响交际能力。该阶段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结合听力和口语教材内容,以角色扮演、派对、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表扬,以增强他们开口讲英语的勇气,而及时的评价则能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课文讲解时让学生参与进来,如轮流朗读课文段落,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等。经过通用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学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根据自愿报名参加原则组成实验班(共32名学生)。由一名具备一定医学英语教学经验和护理常识的专职英语教师和一名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专职护理教师共同教学。教学场地设在护理实训室,并配有医院住院部模拟病房和护理工作场所(护士站、准备室、储仓室)等。
2.2.2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基础护理教学共40学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第一部分针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制定学习任务:接待出、入院病人,包括护士自我介绍,填写登记表,住院、出院手续办理,病房环境介绍,医院制度介绍,护理评估等。要求学生能与病人交流,完成接待任务。语言输入是指通用英语里常用对话,非语言输入是指护理礼仪和沟通能力。活动以角色扮演形式展开。第二部分是基础护理技术,包括量体温、血压,测脉搏、心跳,铺床,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抽血化验等。语言输入有专业术语词汇和固定搭配短语。教师在任务前期提供语言知识点和示范,让学生对任务要求有总体感知,关注语言因素,减轻任务完成阶段的负荷。任务训练中学生轮流转换角色,真实模拟护士和病人,训练英语交际能力和护理技能。
专业护理任务计划30学时。目标一是提高医护间和护士间的交流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如医生对护理的要求、护士交接班、查房汇报、向医生反映病人病情变化等;二是挑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常见病种,制定护理任务。由于语言输入量较大,要求师生充分准备。
评估方法为由学生任意抽签决定完成某项任务,也可由教师指定任务。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即兴作一些变化,测试学生临场语言应用能力。评估应注重交际性、实用性,提倡即兴交流,摒除仔细准备好的演讲和对话。
虽然以上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但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和学生训练的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G421
B
1671-1246(2011)03-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