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调查

2011-08-15 00:51:36万远新智康康黄世海史晓龙徐国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实现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万远新,曹 戈,张 飞,智康康,黄世海,史晓龙,徐国强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调查

万远新,曹 戈,张 飞,智康康,黄世海,史晓龙,徐国强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

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构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理想通常指一种关于未来奋斗目标的想象,而信念则指人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念[1]。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更会影响人一生的道路。为此,我们于2010年6月对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3所高校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及其根源所在。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741份,有效回收率为82.3%。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取调查对象,涵盖非毕业班3个年级本科生。其中理科生和工科生各273人,均占36.8%;文科生195人,占26.3%。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理想、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社会政治判断和信仰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理想信念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人生理想

1.1 理想现状与方向

大学生对自己理想现状的描述中,51.8%的大学生认为已经实现了以前的理想;40.5%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实现以前的理想;而在上述大学生中,竟有27.9%的还没有重新确定理想或现在很迷茫;另外,还有7.7%的大学生选择不谈理想,得过且过。由此可见,35.6%的大学生还处于迷茫状态,理想不明确,或不想设计自己的未来。

关于理想的前进方向,只有15.0%的大学生选择了追求真理,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中创造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达到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利益、与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相统一的要求;而57.9%的大学生则选择了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做一个平凡、正直的人;还有4.0%的大学生选择了随遇而安,没什么理想;另外,还有23.1%的大学生选择了寻找和把握一切机会并不惜一切代价开创一番事业,但是奋斗手段选择不惜一切代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若按照他们的理想设计,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出现冲突时,他们很可能会不顾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

1.2 理想的来源与付出

在回答是什么塑造了自己现在的理想时,仅有6.5%的大学生认为是受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导,其比例甚至低于偶像的影响(7.7%);而比例最高的3项分别为:生活环境和经历(52.2%)、父母的教导(46.6%)和书本的熏陶(42.1%)。由此可见,大学生理想的形成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学校思想教育主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只做到了“授业”,没有真正做到“传道”和“解惑”(即育人目的)。单纯的知识讲授不等于育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并渗透到其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才是完整的育人过程。在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认真反思和总结。

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否则理想就难以实现。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花费时间最多的3项分别是:学习(50.2%),读书、读报、浏览时事等(35.6%)和睡觉(32.8%);除此之外,上网娱乐所占比例高达23.9%。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动力不足,意志力不强。

1.3 理想的障碍与迷茫

实现理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调查显示,72.5%的大学生将障碍归结为主观因素,即能力和信心不足,其中50.2%的大学生认为实现理想的最大障碍在于个人能力不足。一方面,说明大学生能理性认识实现理想的障碍问题;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人能力不足和信心相对缺乏问题。这些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及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促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关于大学中迷失理想的原因,大学生的分析令人深思。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是:认为大学生活过于自由、无所事事的占54.7%,认为学无所用的占40.5%。这充分说明现行大学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教育与实践脱节,难以学以致用,这是大学教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大学生生活规划教育和引导。

2 人生信念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科学的信念对大学生的理想和行为有着决定性指导、定向和支撑作用。大学生的人生信念已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杂音,其在基本价值观念、传统道德、社会政治信念等认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动摇和迷茫。

2.1 拜金主义与利己主义倾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是人们人生信念的直接反映。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金钱万能论和拜金主义观点持明确反对态度的只占46.6%;17.8%的大学生则持明确的支持态度,剩余35.6%则表示无所谓。这足以说明拜金主义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需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抵制不健康的拜金主义。

在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调查显示,有6.5%的大学生选择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主义;选择以他人为导向和中心(包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学生只占20.2%(其中选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占2.4%),52.6%的大学生回避了这种人己关系比较,而选择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退守战略。这表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矫正。

2.2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人生信念的深层反映在于人们对文化传统的态度。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许多人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从而出现信念迷茫。在问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看法时,有8.9%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全是垃圾,应该彻底抛弃,全盘学习西方;40.5%的大学生认为个别思想观念有一定积极作用;正面肯定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占50.6%。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持相对肯定的态度,全盘西化的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小。但是肯定中也有怀疑,只有17.4%的大学生认为虽然有许多糟粕,但仍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根据。这说明高达82.6%的大学生已经开始怀疑我国传统文化对“安身立命”的作用。

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有关。随着现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日渐减少,甚至到了匮乏的程度,这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56.7%的大学生表示听说过孔子思想,但了解不多;有6.5%的大学生承认对孔子思想一点也不了解。

2.3 政治信仰模糊不清

政治信仰是人生信念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反映。在对我国社会性质的总体评价中,44.9%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性质,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55.1%的大学生则对社会主义性质认识不清,23.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是政治形态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资本主义;24.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是人治大于法治,骨子里还是封建主义;6.9%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是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混合体。之所以出现认识不清,主要是因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深刻。

当问及共产主义最终能否实现时,认为肯定能实现的大学生占17.0%;52.2%的大学生认为不一定;30.8%的大学生更选择了痴人说梦的悲观看法。可见,大学生对共产主义普遍缺乏深入了解。

当问及对民主问题的态度时,有30.8%的大学生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并希望我国的改革朝此方向发展;31.6%的大学生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21.0%的大学生认为民主只是幌子,强权才是硬道理;16.6%的大学生表示漠不关心。说明对民主、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等问题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不能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35~3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G412

B

1671-1246(2011)01-0103-03

兰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背后的文化危机问题研究”(Z0708CX100)

猜你喜欢
实现理想信念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为了信念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4
发光的信念
信念
民族音乐(2018年4期)2018-09-20 08:59:04
悟出
我的理想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