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迎秋
(武汉纺织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我国期货市场具有融资功能缺乏深刻的认识,虽然美国著名期货专家托马斯·海尔奈莫斯等对期货市场具有融资功能加以简单的说明,但是对于如何发挥融资功能论证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期货市场融资功能的实践和推广。前些年我国期货市场不景气,人们甚至忽略了期货市场融资功能的存在。“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视角出发,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研究期货市场融资功能发挥作用的过程,阐述期货市场的融资功能的实质,使人们从理论上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期货市场的融资功能,为充分发挥我国期货市场融资功能,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结合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业利润来源的例子来说明利用期货市场如何实现对商业资本的节约。马克思论述到[1]:
假定一年中预付的总产业资本=720c+180v=900(比如说以百万镑为单位),mˊ=100%。因而产品=720c+180v+180m。然后我们把这个产品或生产出来的商品资本叫作W,它的价值或生产价格=1080,总资本的利润率=20%。
现在我们假定,在这900 产业资本之外,还有100商人资本加入,它要按照自己大小的比例从利润中分得和产业资本相同的份额。按照假定,它是总资本1000 中的1/10。因此,它从全部剩余价值180 中分得1/10;也就是按18%的比率获得一笔利润。
因此,留下来要在其余9/10 的总资本中进行分配的利润实际上只有162,对资本900 来说也是18%。因此,产业资本900 的所有者把W 卖给商品经营者的价格=720c+180v+162m=1062。
因此,如果商人对他的资本100 加上18%的平均利润,他就是按照1062+18=1080,也就是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来出售商品,或者就全部商品资本来看,也就是按照商品的价值来出售商品。
马克思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剩余价值生产阶段。
A1:总产业资本=720c+180v=900;
A2:产业资本剩余价值率mˊ=100%;
A3:剩余价值=180×100%=180
A4:商品W=720c+180v+180m =1080;
A5:产业资本利润率=20%。
第二阶段:剩余价值实现阶段
B1:商人资本100;
B2:社会总资本720+180+100=1000;
B3:产业资本的所有者把W 卖给商品经营者的价格=720c+180v+162m=1062;
B4:产业利润率=18%;
B5:商业利润率=18%;
B6:社会平均利润率=18%。
在期货交易的卖出套期保值时,我们假设保证金的比例是5%,同时我们把套期保值者看作是产业资本家,投机者看作商业资本家。那么卖出套期保值者的期货保证金的性质就是商业资本,投机者与这个卖出套期保值者对应的、相等的保证金的性质却发生了改变,从货币资本转变为商业资本。
因此,在利用期货市场之后,第二阶段中的B2:社会总资本720+180+100=1000,就转变为:社会总资本720+180+5+5=910。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实现同样剩余价值社会总资本减少了,准确地说是商业资本减少了,减少的具体数额是以前的商业资本减去卖出套期保值交易所需的保证金,即100-5-5=90。这样,在利用期货市场之后,第二阶段中的B2:社会总资本720+180+100=1000,就转变为:社会总资本720+180+5+5=910;其中商业资本从100,转变为10。也就是说,利用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制度,产业资本家用运5 的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家运用5 的商业资本,便可以代替没有期货市场的、必须运用100 商业资本来完成的以保证社会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都可以正常销售,使剩余价值正常实现的商业资本。因此,从社会总资本的角度来看就可以节约100-5-5=90 的资本,对于这个卖出套期保值者(产业资本家)他的商业资本节约了95。
期权交易是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价格以期货价格为报价标准,在行使期权时还必须利用期货交易的手段,套期保值者需要把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结合起来,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操作过程。
由于期权交易是建立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之上的,是比期货交易更为先进的交易手段,不同的是期货交易以保证金的形式来完成的商业资本的作用,期权交易以期权费的形式来完成的商业资本的作用。在利用期权交易交易套期保值时,期权费的具体数额就是套期保值者的商业资本的数额。我们假设期权费为卖出套期保值期货交易保证金的20%,这样在利用期权交易的卖出套期保值时,不但可以达到期货交易相同的功能,而且节约的商业资本还要更多。因此,和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比较,在利用期权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时,节约了更多的商业资本。
如果期权交易和期货交易相比较,套期保值者节约的商业资本大体相当,或者更多,期权交易的先进性就不存在了。相反,正是因为期权交易节约了更多的商业资本,所以它会带来由此产生的更多的利润。因此,期权交易产生对套期保值者来说是额外的、多出的利润,就成为期权交易更为先进的交易手段的主要原因。
节约的商业资本不应该闲置下来,应该按比例用于扩大再生产。按照马克思的例子中的条件和比例关系:节约的商业资本90 按比例分配转化为产业资本,即72的不变资本和18 的可变资本。为了保证商品正常销售,同样必须按比例追加10 的商业资本。由于利用了期货交易,追加的商业资本就减少为10×(5%+5%)=1,其中产业资本家占0.5,商业资本家占0.5。
利用节约的商业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F1:总产业资本=(720c+180v)+(72c+18v)=990;
F2:产业资本剩余价值率mˊ=100%;
F3:剩余价值(180+18)×100%=198;
F4:商品W(720c+180v+180m)+(72c+18v+18m)=1188;
F5:社会总资本(720c+180v)+(72c+18v)+(10+1)=1001;
F6:社会平均利润率198÷1001=19.78%。
对比分析:在利用期货交易以后,节约的商业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仅仅从1000 上升到1001,产业资本就从A1=900 上升到F1=990,社会总资本中用于生产性的资本就增加10%;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A3=180 上升到F3=198,增长10%;社会平均利润率从B6 的18%提高到19.78%,增长近9.89%。由此可见,利用期货市场的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可以达到对商业资本的节约;利用节约的商业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在保持社会总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业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总额和比例,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利用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在社会总资本提高的比例极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在《资本论》论证、说明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包括“劳动剥削的提高、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过剩人口、对外贸易、股份资本的增加”,[1]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是“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中一种原因。世界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和迅速壮大更加充分说明了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所“起反作用”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在马克思所说的各种原因不变的情况下起作用。假设所有的部门、行业的商品在期货市场中都有对应的期货品种,那么期货市场可以服务于所有的部门和行业,那么,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对社会生产率提高是有巨大作用的,或者说,通过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的制度安排,可以极大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不变资本的节约讲了四种方法:“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动力生产、动力传动和建筑物的节约、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1]但是第四种方法却讲的不是十分清晰,马克思只是说明“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1]这里“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应该包括生产工具的发明,劳动对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创新等,还应该包括管理方式、组织发生、交易方式等制度发明。
马克思的例子中,社会总资本为1000,其中不变资本为720,可变资本为180,商业资本为100。对于许多部门和行业,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价格稳定而有保障的原材料供应,是生产正常进行,是保持稳定的利润率的基础条件。如果原油价格飞涨,炼油企业很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产生亏损。不同部门和行业中不变资本中的原材料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悬殊,我们为了便于计算假设原材料占不变资本的50%。为了保证企业全年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必须维持30%的原材料库存。因此,原材料所占不变资本的比重就是:
720×50%×30%=108。
许多原材料都是期货交易品种,例如:原油、大豆、棉花、铜铝等,这些期货品种在期货交易保证金比率一般为5%,那么利用期货市场的买入套期保值交易只需要108×5%=5.4,即可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的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因此,不变资本就节约了108-5.4=103.6,不变资本减少为720-103.6=616.4。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期货市场的买入套期保值交易以后,在节约了103.6 的不变资本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生产、实现相等的利润。
不管是利用期货交易,还是利用期权交易,买入套期保值者利用期货市场,都可以达到锁定生产成本,进而实现稳定的利润的目的。这样社会总资本就从
720+180+100=1000 转变为:
社会总资本=616.4c+180m+100=896.4。
Q1:社会总资本=616.4c+180m+100=896.4;
Q2:产业资本=616.4+180=796.4;
Q3:剩余价值=180;
Q4:产业资本利润率=180÷796.4=22.6%;
Q5:社会平均利润率=180÷896.4=20.08%。
如果将节约的不变资本按照相同的比例用于扩大再生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与原来社会总资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计算的方法同上。
对比分析:在利用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以后,不变资本从720 下降到616.4,在保证原材料价格、质量稳定的同时,维持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产业资本利润率从A5=20%上升到Q4=22.6%;社会平均利润率从B6=18%上升到Q5=20.08%。
由此可见,利用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可以达到节约的不变资本,利用买入套期保值节约的不变资本,可能比卖出套期保值节约的商业资本还要多;节约的不变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产业资本利润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都会得到提高;证明了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是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起反作用的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和制度安排,是马克思的那个时代下所没有的“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的新的方式。
对于像大豆生产商那样的企业,或者是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可以同时利用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和买入套期保值交易,就可以达到商业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双重节约,这样对于社会总资本来说就可以使更多的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就能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投机者的资本就会有效的集中起来,通过期货市场达到资本的聚积,这也是投机者的投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之所在。
套期保值交易不但可以节约商业资本和不变资本,而且加快流通周转的速度,从而达到缩短流通时间的作用,几乎可以把流通时间压缩到几乎为零的地步,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最早注意到期货交易可以节约资本的是希法亭,他指出:“期货交易为生产者节约流通资本,第一是通过缩短他们的流通时间,第二是通过缩减抵御价格波动的自我保证(准备金)。这加强了首先享有期货市场好处的大企业的资本力量。这样被游离的资本变成为生产资本。”[2]可惜的是希法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垄断同盟彻底消灭了商品交易所。”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正确思想的光芒。
总之,在期货市场中,买入投机者将手中的货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卖出投机者将手中的货币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众多以居民个人为主体的投机者将他们手中的小额资本投资在期货市场,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发挥着资本集中的作用,将社会上零散、闲置的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卖出套期保值交易可以节约商业资本,买入套期保值可以节约不变资本,同时运用卖出和买入套期保值交易可以达到商业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双重节约。节约的商业资本和不变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在保持社会总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业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总额和比例,生产出更多的利润;利用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在社会总资本提高的比例极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平均利润率。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对社会资本的节约,很好地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宗旨,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先进的方法和措施,是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绝佳途径。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17-318.258.92.120
[2][德]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