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课教学中的素质渗透教育

2011-08-15 00:48孙晓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孙晓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泰州 225300)

建筑设计课教学中的素质渗透教育

孙晓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江苏泰州 225300)

根据建筑设计的阶段性,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以人为本与和谐共存的观念,渗透体验生活的教育,渗透审美素质教育等,寓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建筑设计课程;渗透教育;艺术修养;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专业课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寓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建筑设计课程作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以不同类型的课程形式贯穿三年学习过程中。因而,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编过程中,更应当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技能”与“创新”相结合以及因材施教原则,使教学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在建筑设计课程的讲授和实践过程中,尝试阶段化开展主题素质渗透教育。以下从建筑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过程的几个方面探析渗透教育的具体方式。

1 总体设计阶段,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根据具体设计课题及其所在场所,以工程设计实例讲授原理规范,并带领学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同类建筑,使学生综合理解此类建筑的功能与造型、地方建筑材料与传统的构造做法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体讨论所参观建筑的优缺点,深入理解建筑设计的要点及规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本性,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注重地方传统建筑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了解当地的地方传统建筑特征及相关构造做法。

本阶段重点要求学生在调研中通过自己对课题环境分析仔细解读设计任务书,认真分析设计内外条件,并对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当地传统建筑经验和风俗习惯提出一个或者几个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不同时代的,不同质感的,不同功能的,优秀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作品,让学生从中领悟中国传统建筑的语言。比如美籍华人贝聿铭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香山饭店,这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它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结合了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的特征,区别于西式建筑用单一的正面建筑来表现自己的风格。这一具有超前意识的名作,是对中国建筑师的一种提醒:中国的传统中还有如此宝贵的建筑风格与技艺,需要被保存和延续。香山饭店的存在,是告诫中国建筑师,在努力学习外国建筑技术的时候别忘了传统,优秀的作品大都吸取了传统的精华。亭台、屏风、曲折的回廊、掩映的花木,这些中国人擅长的空间处理方式,在贝聿铭看来,与西方的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同样强而有力。通过这样一个实例,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建筑设计内涵的理解。建筑设计不是表面的东西,其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包含了设计师高尚的爱国情操。

2 场地设计阶段,进行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教育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抓住设计阶段的主要矛盾,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解决方案设计起步的全局性问题。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场地的和谐关系,选择好建筑的主次出入口,将建筑与场地外的城市道路系统有机结合,把握适合的建筑与场地形成的“图底”关系,是本阶段的目标。

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意味着组成整体的要素必须主从分明,而不能平均对待或各自为政。建筑群体中,如果各组成部分竞相突出自己,或者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则会削弱其整体性[2]。同时在群体组合中,需要建立一种内在的秩序,将各组成部分都纳入其中,由于这一制约关系的存在使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而形成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体现出小组这个整体的协调和统一的作用,强调小组长的主导与组员的配合,每个成员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做到和谐共存,以人为本。

道路、广场等所组成的交通系统将场地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同时也使它们同外部取得联系,所以在场地中交通系统所起的是连接体和纽带的作用。依据城市规划条件要求,确定场地出入口位置,处理好由城市道路进入场地的交通衔接,有序地组织各种人流、车流、客货交通,合理布置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等相关设施,将场地各分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3]。若需营造一个方便、宜人、和谐的城市环境,作为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多替使用者着想。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就越要体现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充满爱心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独立完善的人格等,应是现代建筑设计者追求的目标。故在场地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渗透教育,突出整体的重要性。

3 功能布局阶段,进行体验生活的教育

大多数建筑方案设计都是从平面设计入手的,满足合理的功能布局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原理有所掌握,并且不容忽视的是切身的生活体验的积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建筑的特点,避免在这个环节出现违反生活常识的低级错误。比如,在住宅设计中,有的同学把厨房放在南侧,良好的南向采光面被浪费且全然不顾日晒对食品的伤害;在幼儿园设计中把晨检室放在内部,不了解晨检是幼儿入园之前的一项检查活动;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中将乒乓球室等“动”的功能房间与阅览室等“静”的功能房间临近布置或上下布置,形成相互间的干扰等等。

建筑师的职业是与社会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职业,其社会责任非常大。对一个作家来说,其创作源泉来自生活,建筑师的建筑创造源泉也是生活,包括不同人的各种活动。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教育学生要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熟悉生活,要有深入体验生活的能力,这是对从事建筑设计专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不懂得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人是做不好设计的。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吴观张在他的讲座中曾提到,如果建筑系的人跳楼自杀,那么这样的人不能干建筑,因为他对生活没有激情,并不热爱生活。

4 立面和体型设计阶段,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建筑是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产物,或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情绪。建筑是有感情的。建筑的情感是通过建筑的造型、体量、色彩、空间变化等形式美的法则表达出来的。而建筑的美是要寓于建筑的功能上,不同功能的建筑,其形体和空间要求是不同的。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时,需了解和体验人的生活方式,结合社会流行的时尚和同类建筑的审美倾向,并且仔细研究不同的建筑所能体现出的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形式美法则主要有:对比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以及节奏与韵律等。建筑形式是外在美的体现,建筑是否节能、环保,则是建筑内在美的体现。只有做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才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人类文明进步水平的优秀建筑作品,这也是当代建筑师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通过专业课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情操。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听、多看、多思考的习惯,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博览,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有助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创新思维渗透到教学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将素质教育整合到专业教学中,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情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尊重事实、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建筑设计专业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完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方明.陶行知全集(13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黎志涛.快速建筑设计100例[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赵晓光.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场地设计(作图)应试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万书元.论审美体验[M].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6.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Permeated through ArchitecturalDesign Courses

SUN Xiao-bo
(ConstructionEngineeringDepartmentofTaizhouPolytechnicCollege,TaizhouJiangsu225300,China)

Study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design courses throughoutprofessional learning.Itneed combine diversity w ith integration.In teaching,the education of Chineseextensiv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culture can be permeated 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In practicing,the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can be permeated through theprofessionalknow ledge.Also,theeducation ofexperience life can be permeated through theory know ledge and introduction to practical case together.The ability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learning interestcan be increased b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Architecturaldesign courses;Education forall-around developmentpermeated;Artistic culture;Quality of professionalethics

G642

B

1671-0142(2011)03-0022-03

孙晓波(1977-),女,山东莱州人,讲师.

(责任编辑 施 翔)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题解教育『三问』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