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洪俊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刍议
汤洪俊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在发展的方向上,坚持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在发展的方式上,坚持和平发展而不是暴力、掠夺式发展;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而不是人与自然对立的非可持续发展道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积极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主要价值取向体现在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在发展的方向上,坚持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在发展的方式上,坚持和平发展而不是暴力、掠夺式发展;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而不是人与自然对立的非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之前,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都是少数统治阶级获得极大的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体现出科学发展观发展目的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之前,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都是少数统治阶级获得极大的利益,而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处于被压迫地位,在经济上处于被剥削地位。当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迫于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高福利政策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是高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为了极少部分资产阶级,财富仍然主要为极少数垄断大资本家所拥有。例如:在被经济学家詹姆斯·加尔布雷斯称为“掠食者国家”的美国,富人的收入水平是普通人的1500倍。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全部财富的38%,而占全国人口40%的普通人,仅有全国财富的1%。
(二)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产生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掠夺的基础上
二战后,随着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中产阶层,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产生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科技、军事的绝对优势,通过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掠夺,致使富国与贫困国家的差距惊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人均GDP排名前10位的国家人均GDP都在40000美元以上,而人均GDP排名最后10位的都在500美元以下。因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产生的基础。
(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
自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诞生以后,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进入为了绝大多数人的时代。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蜕变,目前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当然,苏联的解体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美国争霸,没有很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最终在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下,苏联解体,导致社会制度的倒退。
然而,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坚持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也是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其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得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全面发展,不是只注重社会(广义)的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广义)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狭义)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组成的系统体,社会某一方面发展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而忽视经济发展的教训是深刻的,其他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也证明了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党越来越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出建设政治文明思想,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方向上坚持全面发展的与时俱进。
西方国家在发展的路径上一直坚持掠夺式发展道路。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在国内采取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在历史上,实行暴力掠夺最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的“圈地运动”,这场运动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前后经历了三百多年。在国外,西方国家采取炮舰入侵的政策,在海外建立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和殖民贸易。这种暴力掠夺式的原始积累让劳动人民付出巨大代价,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所以马克思指出:“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随着科技发展和国内劳动人民以及亚非拉人民的勇敢抗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暴力掠夺方式,在国内,通过高福利政策等方式缓和了阶级矛盾,在国外,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同暴力掠夺方式不同的“温柔、隐蔽”的掠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科技优势为基础的,以经济全球化为条件,以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平台,采取直接投资、控制国际贸易等方式剥削发展中国家。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暴力的方式。
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暴力掠夺式发展相比,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和谐相处,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尽管非公有制企业存在剥削现象,但是非公有制企业要在遵守我国法律基础上经营,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员工的关系是友好协作的,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在国际上,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政策,努力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在自然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人类对自然界是敬畏的,人们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合一”的。到了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飞跃发展,人们改变了以前的认知,开始以自然界的“统治者、征服者”自居,把人放到自然的对立面,考虑问题往往以人为中心,忽视了自然。恩格斯早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由于人们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现在全球已经出现了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飞跃发展,但是目前环境污染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环境问题,我国的发展将难以为继。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和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思想。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我国的社会发展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目前,在我国社会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经济转型和腐败问题等等。因此,一定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解决好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王天玺.美国与金融资本主义[J].红旗文稿,2010,(13): 10.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16,4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3,829.
A849
A
1673-0046(2011)10-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