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中面临的难题和对策研究
——以福州市闽侯县为例

2011-08-15 00:49郑俊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村官村民政策

魏 容,郑俊挺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中面临的难题和对策研究
——以福州市闽侯县为例

魏 容,郑俊挺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而实行的一项重大举措,“村官驻乡”后协助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推进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如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待遇偏低,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不高等问题导致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论文以闽侯县为例,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解决难题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村官;难题;对策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概述

所谓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组织考试筛选的、赴农村任职的全日制专科以上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问题及储备市、县、乡镇等后备干部。

自中央2005年出台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组委办[2005]75号)后,福建省随后也出台了《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闽委组通[2008]55号),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选聘生”,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海峡西岸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近年来,福建省选聘生的人数每年都呈增长的趋势,2008年共选聘600人,到2011年选聘815人到各村任职,期间每年选聘人数保持在600人以上。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意义

(一)协助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学生村官凭借自身的所学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革旧出新,在农村中为农民搭建一个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引导农民更好地进行新农村的建设。

(二)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近年来,农村在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政策支持下,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出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干部腐败等现象,部分村干部出于个人利益以权谋私,对基层政权的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而大学生村官选拔和聘用的要求是: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性高,法律意识强。他们中很多人还是党员,选派他们到基层工作,能很好地落实中央政策,推进改革的力度,对农村某些腐败行为有着净化和改善的作用,能为农村建立一个强有力、和谐的基层组织结构。

(三)推进基层政治民主化进程

现阶段,农村干部实行民主选举,但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很多农民缺乏民主选举的价值观念,容易被一些短期的利益所蒙蔽。同时,基于人情、宗族的影响,选举时不够理性,民主选举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大学生村官思想素质高,民主意识强,能够引导农民树立民主观念,改变选举中的弊端,为农民传输民主和法制意识,稳步推进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的成就及面临的难题——以福州市闽侯县为例

闽侯县是福州市下属的一个县,有“八闽首邑”之称。全县辖9镇6乡,319个村(居)委员会,人口61.95万人,其中农业户口34.69万人,占56%。自2006年福州市开始招考选聘生,至今共选聘到闽侯县72人,分配到各乡镇和各村,其中分配到社区12人,分配到乡镇60人。至2009年年底,在岗人数为58人,农村在岗48人,社区在岗10人。闽侯县在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过程中,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在强调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闽侯县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的成就

1.农村经济得到快速良性的发展

2006年闽侯县农村人均收入为6415元,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经济作物、外出打工等,而到2010年农村人均收入为7962元。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和农民带去了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帮助农民引进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如在闽侯的上街镇、大湖乡等多个乡镇农民在大学生村官的帮助下建起了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农业生态园等。同时,大学生村官们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优势,帮助农民到各个论坛、网站上进行宣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一些经营良好的农家乐,月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

2.农村民主政治得到稳步提高

在农村,农民对民主选举的意识薄弱,他们对选谁当村长、支书往往依靠宗族、帮派、迷信、人情的影响。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开展民主和法制的宣传工作,协助村干部规范民主选举的程序,对净化基层民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闽侯的竹岐乡、鸿尾乡等,入村的“村官”每周定期为村干部、村民开展培训,内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党风廉政等,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讲清楚、说明白,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农民的政治和法制意识。

3.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呈现加快的趋势。一些农村为发展经济,不计后果地采取粗放型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由于花岗石市场近期火热,在闽侯的多个乡镇满山都是小型的采石场,由于缺乏规划和环境保护,开采后对当地的农田、水资源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村民对此反映强烈。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协助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和适宜本村科学发展的规划思路,同时向上积极争取启动资金,整治环境,发展农业旅游项目,逐步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注重经济的良性和谐发展,也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恢复。

(二)闽侯县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面临的难题

1.政策层面

(1)选聘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数量根据地方政府的需求而制定,但并未对“村官”的性别、专业等招考的相关政策做出规定,这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出现男女村官比例失调给工作带来不变;同时,选聘的涉农、涉医专业村官太少,缺乏农村工作的理论基础,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再学习,而选聘的服务期限一般为两年,等到村官们“学业有成”时,可能又离开了工作岗位,浪费了人力资源,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

(2)制度设计不健全

按照《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村官们”的薪资、期满考核录用、创业支持等做了规定。“村官们”相对在岗的乡镇机关人员更年轻,有活力,能办事,创新能力强,因此他们的工作量大、工作辛苦,但薪水整体较低,还不如“不干事”的机关人员。其次,在期满考核录用方面政策规定:“选聘生服务期满后,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录用为选调生,安排到有空编的基层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但地方政府受财力的制约,对村官的转岗编制、安置问题都很难解决,许多村官考核期满后并不能转岗,导致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

(3)政策执行有偏差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其目的在于为农村输送人才,但在现实中,许多乡镇因政府机关人手不足,机关人员老龄化严重,办事效率不高等原因,名义上安排村官到某村任职,实际上却是让村官“驻乡”,到乡镇机关工作,真正到村里工作的很少。同时,一些乡村因地处偏僻,交通不变,缺乏相应的办公设备,乡镇政府出于安全、实际等因素考虑不得不让村官“驻乡”。其结果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很难真正地深入农村了解情况,违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初衷。

2.社会层面

(1)农民对村官评价较低

长期以来,在农村担任村干部的基本都是本村人,农村的习俗导致村民具有排他性。大学生村官入村后,村民对他们不熟悉,与村民建立起互信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很难融入其中。同时,由于农村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它以宗族、人情等关系为纽带,一些封建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大学生村官在此人生地不熟,解决一些看似平常简单的问题却异常困难,导致一些村民认为驻村的村官缺乏能力,不愿配合其工作。还有一些村民认为,村官就是外来者,“空降”只是形式而已,期满就会离开,不可能扎根农村工作。这就使一些农民对村官的评价较低。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思考…………………………………………… 张大伟,李 雷(10.31)

(2)干部对村官配合较低

大学生村官“空降”到村里后,担任支书或村主任的助理,但在处理村里事务的时候,他们却只有参与权,却无决策权。一些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刚出校园,没经验,爱出风头,导致大学生村官一些好的意见不能被接受和实施,在工作开展中出现有力用不上的现象;还有一些干部更是不敢让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害怕他们做出了成绩把自己比下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把他们高高地“供”起来,只有在上级领导来视察了,再“捧”出来,其他时间一律“闲置”。同时,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把大学生村官精心“包装”,把所有荣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打造驻村大学生的品牌并加以大力宣传,但一些村民却对本村的大学生村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人。这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农民、村干部眼中徒有其表,名不副实,对大学生村官评价较低。

3.自身层面

(1)把村官经历视为台阶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村官这一行列,其中不乏一些学生看中担任村官的政策支持。很多毕业生现在选择当村官,是为了将来可以不当村官,而把村官的经历当作向上前行的一个晋升台阶,为自己将来能够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做准备,缺乏下基层服务的信念和决心。这就导致一些被选聘上的村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得过且过,没有把自身所学用到实处,更没把农民的得失和农村的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使村民和村干部对其失去信任,更增加了下一步工作开展的难度,危害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健康持续发展。

(2)对村官身份定位模糊

“空降村官”的政策一直处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原因在于,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然而,在实际中,非党员的大学生村官派遣到村里担任的职务是村民主任助理,但这一职务在法律上并不存在,为了理顺关系,村里一般以“不占村两委职数”的方式将大学生村官选举进入村委班子。因此,这一做法其实是和法律相违背的。大学生村官以这样尴尬的身份参与村里的事务,何以服众?

其次,按照《福建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限是两年,到期转岗,但在转岗前他们的身份却颇为尴尬,不是学生,不是农民,也不是公务员。这种身份如果没有定位清楚,就会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感到迷茫,进而失去工作的积极和热情。因此,对大学生村官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这些困惑,应从法律的层面予以考虑,使这一政策更加完善,而不是作为权宜之计。

(3)对村官待遇不甚满意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由省里和地方财政按照比例共同负担,但由于各个地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不一样,这就意味他们的工资是不同的。闽侯县作为福州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每月工资为1800元,相对于省内其他一些地方村官的待遇要好许多。在基层工作中,存在乡镇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人员结构老化,对以计算机等数字化为主的管理平台操作不熟练的现状,而大学生村官年富力强、有文化、能力强,能熟练使用电脑等办公设备,因此,领导也更愿意“借调”他们到乡镇工作。他们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完成各个部门领导交办的任务,这也是大学生村官“驻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这些工作量而言,大学生村官每月获得的工资与他们的产出是不成比例的,同时,福州地区的物价、房价都不低,按照他们的收入如何让他们能安心工作?这更加剧了大学生村官的流失速度,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化解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面临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策层面

1.制定合理的选聘政策

政府在制定大学生村官选聘政策时,应从可持续性、稳定性来考虑,同时根据农村中出现的新形势,及时转变思路、调整政策、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设计政策。

首先,在大学生村官选聘时,可以不对专业做限制,但是在笔试,特别是在面试时,必须加强对国家涉农政策、“三农”、医学等和农民切实所需的知识的考核,把好“进口关”。其次,对涉农专业的村官,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所学和特长,地方政府应做好分配工作。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有选择性地安排他们下到基层,参与实务性的工作。再次,应设立一些原则性的制度,如今后提拨地方官员必须具备“村官”经历,无此便无“乡官”、“县官”、“市官”可言,但在实施过程中,切记不要搞形式化、简单化、绝对化。最后,各地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大学生村官的规模,不可把此作为政绩工程。在一些人口少、位置相近、经济结构单一的农村,不一定要“一村一管”,可以采取“多村一官”的政策,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实行“村官轮岗”制度,让各村的村官定期流动起来,把好的经验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各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2.制定完善的后续保障机制

首先,要逐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和享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使之制度化,满足大学生村官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留住他们。其次,在具体工作中,要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参政议政,并参与决策,真正让大学生村官英雄有用武之地,满足他们的归属感。最后,在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不论是想留任还是转岗的村官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敞开“出口”,兑现政策承诺,让大学生村官认为这份工作是有“盼头”的。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章,以弥补政策上的漏洞,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明确大学生村官和基层政府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使这种行政指导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并使这一利国之举能够长期、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社会层面

1.以人为本,真诚关怀

大学生村官往往都是应届毕业生,从高校刚刚步入社会,带着对农村、农民的满腔热情而来,可能在初始工作中对当地的风俗人情不熟悉,对农村工作缺乏经验,甚至在工作中还会犯些错误,但是村干部和村民应体谅他们的真诚和用心,不应过分指责,而应对其说明情况、分析原因,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以更好地发挥所长为本村服务;反之,则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对本村的发展也不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村民要多关心大学生村官,让他们在村里有“家”的感觉,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住宿、生活、办公条件,用真心和真诚留住大学生村官,增强其归属感。

2.联系帮带,结对提高

大学生村官下村后,面临新的环境和工作任务,既充满激情和向往,又有一种茫然不安的心理,其不安主要在于对工作缺乏认识和没有经验。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办法,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可以采用乡镇、村两级联动的办法,由乡镇主要领导各负责帮带一个大学生村官,作为责任培养联系人,再指派村支书和主任作为具体培养联系人,把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他们捆绑起来,让村干部明白大学生村官的进步和成绩也就是他们自己的政绩。同时,大学生村官在遇到困难时可随时求助,村支书和主任在工作的时候把他们带在身边,随时指导、传授、解惑和交流,切实发挥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的作用,避免大学生村官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尽快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自身层面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首先,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应该认清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而不应抱着“暂且先干,不行再换”的思想,要知道,每个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万事开头难,贵在坚持。其次,大学生应有服务意识,在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披荆斩棘是需要付出努力、劳动和汗水的,但也要认识到,它也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从中能够学习到许多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荣誉事业”,而不应想着如何从这个工作上取得相应的政治资本,把此作为“台阶”,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工作,复杂繁琐,需要细心、耐心,更需要坚持的决心。大学生村官要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同农村工作、农民利益的实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不辜负农民的期待。

2.培养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

大学生村官下到农村后,不能再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要转变角色,变“学院人”为“社会人”,要主动融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去,拉近和农民的心理距离。首先,要放正个人心态。农村的各方面条件和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可以说是一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地方,而且收入不高。这时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坚定意志,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拉近和农民群众的感情。其次,在工作中要摆正心态。虽然大学生村官在学校学习和掌握了许多专业知识,但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工作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后,要向村干部和村民虚心请教,深入群众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主动和村民一起工作、生产、学习,赢得村民的信任,为自己的工作铺平道路。最后,大学生村官要协调好“驻乡”和“驻村”的工作。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大学生村官经常性地被乡镇政府“借用”,这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应加强与村庄、农民的联系,不可厚此薄彼,要调适自己的行为,积极下村,拉近与村庄的距离。因为大学生村官与村庄的心理距离越小,其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条件就越成熟,从而越有利于其在农村自我价值的实现。

[1]邱玉函.从大学生到“村官”:角色领会中的冲突和调适[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白云飞.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3]常伟.选派大学生村官相关问题的现实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

[4]李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

D6

A

1673-0046(2011)10-0075-04

猜你喜欢
村官村民政策
政策
唱村官
政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助企政策
政策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