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挑战与对策

2011-08-15 00:4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面向基层毕业生基层

郭 凯

(许昌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挑战与对策

郭 凯

(许昌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严峻的新形势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遭遇的挑战,并提出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

毕业生;基层;就业

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中,袁贵仁部长总结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对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要求。袁贵仁表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与此同时,大量偏远基层地区、西部基层单位人才严重匮乏,对大学生的需求日益迫切。前不久,辽宁公布了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09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20.7万人,但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偏少,只有8248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4.4%。这种失衡的状态首先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其次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因此,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愈来显得重要和迫切。

2005年6月,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当成了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随后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使该校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有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高校,应把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事来抓,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化工作,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成才、发展。

一、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性

(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仅是就业问题,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青年的锻炼成长是国家的希望,毕业生在基层锻炼是人才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方面。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多起来,就可以改善基层的经济、社会和人文面貌,也就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这就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是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路径。毕业生通过考取公务员,一窝蜂涌进政府部门,既不切合实际,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相反,应该到基层去,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基层对知识分子的渴望和需求,能够给刚踏上社会的广大大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才干的平台。我国地区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人才资源都向中心城市和上层机构集中,这既给大城市带来交通、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压力,继续扩大差距,同时也加大了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均衡化发展,通过人才输血,改善基层和偏远落后地区社会面貌,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毕业生能否成人成才,除去自身必备的德才学识外,如何适应社会需要,选择事业成就目标,走正确的成长道路是至关重要的。事业的成功,必须以社会迫切需要为基础,而目前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大量基层人才。因此,抓住机遇,选择到基层地区工作,应该是毕业生成才就业的最佳道路。

二、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遭遇的挑战

(一)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出挑战。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有很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仍存在落后的就业观念,对就业单位选择的期望值太高,不考虑偏远或者西部的基层单位。很多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出挑战。中央文件把大学生下基层的问题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但由于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缺乏编制和资金,吸纳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有限,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基层就业毕业生安置工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户籍制度、地区经济情况、人才就业发展等机制和体制问题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文件中新规定的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周转编制、代偿助学贷款等重大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操作办法,许多政策措施仍难以落实到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财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财力投入明显不足,就业经费缺乏有效的保障。

(三)一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出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全部面向市场,由市场挑选学生,但高校的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相对缓慢,一部分高校不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定位,脱离市场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基层地区需求联系不紧密。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高校的专业设置结构与市场需要出现了错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书本知识轻技能培养,重理论培养轻实践操作;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现实情况,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淡薄,怕吃苦,对就业发展规划缺乏科学认识,一心想去大城市。但也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知识储备和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基层工作需要。

三、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要做好毕业生接收工作,把它作为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确保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加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和再就业扶持体系,统筹考虑,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二)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以及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各地各部门一些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以及工作中涌现出的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先进典型,激发大学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热情,营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库,加快建立各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并在网站上开辟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专栏,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三)切实维护到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保险提供方便,并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经常开展企业用工情况检查,对各类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拖欠和克扣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切实维护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法律援助体系,为他们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服务。

(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紧缺人才。各高校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大对基层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五)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各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建立表彰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会,对为毕业生提供良好服务的就业工作人员和积极引进、储备、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的单位进行表彰。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相关的政策、资金、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1]李海贞.浅析大学生基层就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8).

[2]张立波.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3]刘铸.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关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6,(8).

G64

A

1673-0046(2011)01-0120-02

本文获得河南省第四届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豫教(2010)07531]

猜你喜欢
面向基层毕业生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做好基层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对策
浅谈口腔医学专业大专生面向基层就业能力培养
走基层
面向基层教学组织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