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金梅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学校校长的认知新视角
温金梅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21世纪是领导观念亟须转变的世纪,隐性领导的出现成为这场转变中最主要的新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校长领导理念方面的认知变革势在必行。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领导环境、领导关系、领导方式、领导任务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领导观念、领导体制、领导职能和领导艺术等诸多方面。
校长;认知;隐性领导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
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这个发现很伟大,但不是最伟大。而后电脑的出现,因特网的产生,甚至克隆技术的问世等等这些都很伟大,但还都不能算是最伟大的,它们都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是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进而改变人生。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作为整体存在的,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感觉材料,进入大脑,大脑利用已有的经验和观念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从而确定行为和情绪。如果对于某种情境,个体总是用同样的观念去解释、评价,那么对于该情境,个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形成行为规则。规则一旦形成,个体就按其行事。所以,我们产生什么行为、什么情绪都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认知。几乎所有一切消极的行为都蕴含着严重的曲解、失真的认知。可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态度、情绪首先得从改变人的认知开始。
在新世纪来临之后,国内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办学管理权下放,市场机制开始渗透到学校管理领域。面对变化了的形势,作为领导干部的学校校长,是学校发展的主心骨,学校层次提升的关键因素。他们任务之重,责任之深,影响之远,决定了他们认知上必须与时俱进,不能有所偏差。可以这样说,校长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因此,现阶段,对校长领导理念方面的认知变革势在必行。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领导环境、领导关系、领导方式、领导任务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领导观念、领导体制、领导职能和领导艺术等诸多方面。
学校校长属于领导层面,而我们对“领导”一词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领导干部真正内涵的推敲却被很多人忽视。其实“领”与“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各自独立的内涵,又有相互包容的外延。一般说来,两者相比,“领”是比较刚的,“导”是比较柔的。“领”和“导”在不同的时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去发号施令,指挥一切。“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毛泽东也曾说过:“办好学校要靠精明能干的校长”。精明,就是学识渊博,德才兼备;能干,就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协调者,他能领导全校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形成巨大的力量,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这种领导观是英雄主义的领导观,认为仅仅有了一个好领导就有了一切,领导者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领导特质。而被领导者则是芸芸众生,能力平平,除了俯首听命便一事无成。这种领导是刚性的、强制性的领导,主要依靠约束、控制、行政命令来达到领导的目的。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被领导者的特征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学校的教职员工,他们大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上一代人相比,今天的年轻教职员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技术要精通得多,在计算机辅助研究、软件、硬件、一大堆高效现代化工具等方面,他们通常能教自己的领导一招或几十招。他们对各式各样的远程通信和高度电脑化的资源运用自如。而对这类人若想撬开他们的牙关强行灌输“听我的,不然就开路”的这套领导方式,其结果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不得人心。所以,对于21世纪的校长来说,他们要想履行好自己的领导职责,不仅需要运用好手中的硬权力,更要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运用好手中的软权力。依赖软权力的领导就是柔性领导和隐性领导。
隐性领导是“不知有之”的领导,是靠文化、靠艺术、靠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来领导。所谓隐性领导就是: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首先设计和改变领导情境,通过新型文化去组织宣传共同愿景,引导大家满怀信心地逐步实现远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被领导者并没有感觉到领导者在领导自己,然而却实实在在地接受了领导者的影响”[1]21。周恩来曾说,“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2]50,领导者既要达到领导群众的目的,又要使群众不感受到领导的压力,不感受到自己被领导,这正反映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隐性领导的思想。
在当前,教育内部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已不再是完全由政府包办,而是管理权不断下放,民办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教育的产权结构更加多样,市场化行为不断增多;教育的运行机制更加灵活,校长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力和流动空间;学校的经济属性突出,产权多元化和利益追求合法化使得学校必然要承担更复杂的利益诉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校长要为学校的效益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就不只是僵硬的行政管理者,而是要逐步淡化校长的行政官员角色,校长理念必须发生新改变,主要应以引导和疏导、依靠制度和规范、依靠非权力影响、依靠情境来施加领导作用,吸引大量人才来发展学校,即依靠隐性领导。
在学校方面,校长也不能再实施那种简单的行政式管理,而要通过创造校园文化来慢慢渗透现代管理精神,从而熏陶每一位教职员工,即主要依靠文化领导。所谓文化领导,“就是通过领导活动的实践,塑造优秀的学校文化,形成一种软规范,从而不断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领导力,进而影响学校成员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并得到大家认同的一种新型领导模式,也就是通过文化实施领导”[3]25。校长作为教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通过促使形成、完善、实施并引领被全校分享和支持的文化来增加教职工对学校未来的憧憬,促进每个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通过提倡、培育和维护对学生专业发展有益的学校文化和教学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成功;通过加强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动员社会资源,促进每个家庭的成功。所以,校长的领导理念是关系到学校向何处发展的根本问题。
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是领导活动中与特定的价值理念融合在一起的、比较稳定的系统行为方式。既然领导干部的领导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么,相应的领导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完善和改进。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校长的任职资格定位一直比较模糊。一般情况下,校长尤其是高校校长,大多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并且由于各种原因,校长任职后仍然从事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一个深谙教学的校长,在管理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方面似乎更有说服力。而事实上,我们更应该提倡校长的专业化。
当前,教育内的劳动分工出现了新情况。随着学校的规模化、标准化以及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教学和管理进一步分化。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校长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经常顾此失彼。有资料评价:“校长任课,误人子弟!”[4]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校长会议多,经常调课,作业批改不及时,辅导也没有保证。所以,在治校与治学“两难”面前,校长的角色与职能的定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针无两头尖”,治校和治学是无法“双肩挑”的。兵分两路,打不了歼灭战,势必影响全局。
因此,校长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主业”上来,要提高自身管理学校的专业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担负领导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它主要包括纵观全局的分析思考能力、多谋善断的决策应变能力、统筹兼顾的指挥协调能力、知人善任的组织人事能力、能讲会写的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自如的情感自控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一个现代合格领导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和本领。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必须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才能驾驭复杂局面,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快课改、促进发展;才能将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不断推向新的阶段。校长职业化是对社会现实变化的一种回应,是市场条件下的校长经理化和企业家化的必然结果。应该说,这是校长观念的一种创新,它增强了校长的职业意识,拓宽了校长的职业领域和视野。
搞建设、谋发展,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才能保证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创新就是要处处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转变陈旧观念。否则,认知上的任何迟缓和落后必然会使一大批人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其作用和影响甚至会关系几代人。
但在校长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还要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创新总会伴随着风险和失败,因此,人们在提倡创新的同时,总是提倡不怕失败、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这种说法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校长,要想教育创新,则要警惕类似“不怕失败、宽容失败”的口号。一项科学实验可以有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但学校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的一次失败就可能贻误一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会波及到一批人甚至几批人的未来,这样的失败成本太高,损失太大,谁也没有资格和权力冒这样的风险。校长最根本的作用在于保证学校育人职能的有效实现,校长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校的使命展开,校长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或者教学监管、资源经营、社会活动、事务管理、环境设置等活动都应指向师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学校校长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提醒学校校长们:学校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奠基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一些缺憾,有时候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学校校长在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谋定而动,并且争取一动而成。一定要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
总之,时代和领导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现代领导必须采取不同于以前的领导取向,老一套的威胁式领导方法已经行不通,更受欢迎的是灵活机动、因势利导、对下属处境感同身受的领导方式。“正如带队者不可跟在队伍的后面,领导人不能只在后面用鞭子赶、用脚踢的方法来领导新一代的员工,而是要给教职员工以更多的自由”[5]124。
[1]陈永宾.刘峰: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N].经济视点报,2006-12-21.
[2]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周银松.领导模式新趋向:文化领导[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7(4).
[4]金周.校长论坛[EB/OL].http://jin zhou.foredu.com.cn/web/jyjx/306.htm.
[5]刘峰.新领导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冯自变】
1672-2035(2011)01-0126-03
G471.2
B
2010-09-16
温金梅(1977-),女,山西祁县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